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德育研究*

2020-01-1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语中华德育

周 晓 冰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德育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中华民族得以从古至今保持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1]100,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经典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经典文化。教育部2014年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也明确指出:高校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认识。

在外语德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助于高校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校提升外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要强化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意识与能力培养,塑造大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外语专业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较肤浅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大部分高校外语专业师生对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普遍掌握得比较好,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认为所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孝亲礼节文化等。师生们无论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方面,还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文表达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他们一般不能准确地用所学外文表达常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必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狭义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绵延流传下来的,影响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全部精神成果,也即中华民族传统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2]13-14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诸多地方高校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外语教材;(2)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其授课内容大都仅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导入的文化教育内容几乎都是所学语言目标国的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知之较少,并且大都是简单的日常词汇翻译;也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外语德育的融合问题。

(二)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德育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调查,虽然,在诸多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人文素养及德育方面的要求,但是,受学校各种评估对课程学分和学时的限制,诸多高校的外语专业都减少了德育方面的学分和课时占比,外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课几乎是空白,即使有也大都是选修课。另外,诸多高校的教育评估机构对师生的评价都是以成绩分数为指标,特别是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往往以发表的论文、申请项目的完成质量为依据,以学生的比赛成绩和考上研究生的数量为考核评价依据。这些要求直接导致了“教师以职称评定为目标,学生以保研或者奖学金为目标,使得整个大学弥漫着浓郁的功利色彩”[3]40。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就不可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再者,社会上道德底线失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不讲信誉、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以及网络、自媒体的传播、渗透,也不时对大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许多高校本身重视理工科发展,轻视文科外语专业,更使高校德育的外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三)部分大学生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中存在知行背离倾向

当前,大学生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知行脱节或知而不行等不良现象。传统德育强调知行合一,而在如今的高校,在对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虽然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孝亲等常识耳熟能详,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却往往言行不一。很多外语专业的大学生缺乏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能力,比如尊敬师长问题,有些学生在课后碰到老师如见路人,从不主动打招呼,连起码的礼貌都做不到。这说明,高校外语专业的德育在对大学生道德实践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德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人生的引导者。为了培养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能力,势必要求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师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能够有意识地指导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较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高校外语德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有关外语德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扩大对外学术交流,逐步提高思想境界;让外语教师了解外界科研和教改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参加多样化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思想修养与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或者,有选择性地定期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名人、校内外的时代楷模进校园,与师生互动交流,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德育的交互融合;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让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的进修学习,或邀请、聘请校内外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或引进高层次德育人才等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提升外语专业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水平。

(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设置改革

首先,在德育课程方面,除了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传统课程外,还可以增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作为补充,开设《中国文化通论(外文)》《中华优秀经典文化诵读(外文)》《唐诗宋词外文解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或专题,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外语德育的融合,进而提升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德育水平。其次,在高校外语专业的相关教材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外语专业的德育及其专业教材都是采用教育部的统编教材。这些教材无法呈现较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教案之中,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使大学生的德育内容更加充实。然后,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日常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外语专业语言文化的学科优势,立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全方位德育目标,做好课程再设计,充分挖掘外语专业课程的德育资源,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并将外语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的生动教学载体,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同时,还必须着力提升德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掘具有外语专业课程特点的德育模式,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德育课程的教学,围绕时代主题,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为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营造浓厚的素质文化教育氛围,提升德育的时效性。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动员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语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的文化意义,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例如:可以以双语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实践活动,加强对传承项目的推介和传播;也可以通过组织观看红色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初心永恒》《榜样》等,传播红色文化;还可以通过考察历史文化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主题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德育的第二课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外语专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如: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语演讲比赛、外语知识竞赛、外语微视频竞赛、经典名篇外语朗诵比赛、“外语文化节”“外院女生节”“最美外院人”等活动,进行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艺展示活动,以提升外语专业的特色文化建设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外语德育氛围。

(四)加强校园外语文化德育宣传及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4]46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只有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学校及院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推广工作,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第6版

可以通过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教室、餐厅、宿舍、图书馆、操场、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公共场所,以外语语言的形式,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贴吧、校园通APP、校报等新闻媒体专栏,以外语语言的形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时刻生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处处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感受其魅力,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

四、结 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及优秀思想品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外语专业德育应结合大学生成长以及新时代教育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入挖掘,做到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应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德育全过程,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应在德育中增强大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外语德育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外语德育在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信息沟通、教育培养等优势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提升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能力,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改革,举办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宣传,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德育的互动融合。

猜你喜欢

外语中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