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机制*
2020-01-18邓安能
邓 安 能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红色文化作为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7,是文化、历史、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育人资源,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发挥红色文化对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的其它资源相比,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要做好新时代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必须针对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现实困境,构建好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的教育机制。
一、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先进优秀文化,是历史、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2]15-19。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3]42。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
1.助推精神境界提升,确立崇高理想目标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积极的精神状态。红色文化以物质载体和精神意义的形式存在,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传承和精神价值。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历史和文化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守和创新,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资源,能够让青年在红色历史探求中感悟伟大精神,在红色精神感悟中升华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理想信念概括为人们精神的“钙”。在他看来,如果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乏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缺乏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就会得“软骨病”。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一腔热血、铮铮铁骨,蕴含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和创新,蕴含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涌现的“大庆精神”“浙江精神”等,都是克服“软骨病”的良方。红色文化中蕴藏的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迎接各种挑战、克服各种艰险、取得各项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挖掘、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物质和精神资源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能够有效塑造时代新人的价值理想、精神世界,能够激励他们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推动青年投身民族复兴伟大实践。
2.助推新时代道德教育,发挥价值引领功能 立德树人教育需要立新时代道德,实现“大德”“公德”和“私德”的统一。立“大德”就是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树立国家民族发展的道德,需要以国家民族发展为重;立“公德”就是要遵守新时代社会公德,培育遵守规则、信守法治、践行公共秩序之德;立“私德”就是培育诚信、孝敬、劳动奋斗之德。红色文化为道德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生动的内容,可以让道德主体充分感悟李大钊、夏明翰等为国牺牲、追求国家进步的道德大义,感悟雷锋、焦裕禄等为国为民奉献、严于律己的道德境界,通过情感的共鸣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多元意识形态斗争和各种社会思潮汇集使当前的思政教育环境十分复杂,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西方普世价值等各种错误思潮严重影响了时代新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弱化了政治认同。从根本上来说,各种错误思潮旨在误导人们的思想选择和价值判断,消解执政根基和制度文化认同根基。红色文化因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文化。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通过党史、国史的教育,道德主体提升了应对错误思想的能力,能自觉分辨真伪,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坚定价值选择,引领立德树人教育价值走向。
3.助推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核心内容。新时代需要培养对党忠诚,热爱党同时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这也是爱国主义的本质。红色文化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和强大的历史,描绘出我们的党是中国成功的根本所在。从“红船精神”到“延安精神”,从“长征精神”到“抗日精神”,从“建设精神”到“改革创新精神”等等,都以铁的事实告诉当代人们: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祖国是统一的,让人们在红色历史中增强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鲜活的、生动的,可以让人们在红色文化和历史之中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地、各省市历史博物馆、文化馆、各革命纪念地以及其他各种见证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和精神载体,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空间。网络时代,红色影视、红色文学、红色网站及其他在网络上传播的红色文化,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此外,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日等一系列重大纪念日也都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平台,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呈现。
二、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现实困境
红色文化因其独特的德育和精神价值,对立德树人教育意义重大。然而,现阶段,在教育领域,红色文化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还远远不够,红色文化育人的成效还不够大,红色文化的整体联动、整合贯通机制还不够健全。现实社会中,多元社会思潮的冲突仍比较剧烈。这些都给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带来诸多困境。
1.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供给不足 在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增加有效内容的选择和供给是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效果的首要前提。如果内容供给不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就无法到达受教育者面前,更无法影响受教育者的道德和精神世界。一方面,教师供给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本身就不足。教师为迎合受教育者的偏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会或多或少地减少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红色资源选取和讲述能力,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敏感性也是造成红色文化课堂占比不足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不强,无法进入受教育者的视野之中。红色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在宣传和话语传播过程中缺乏精心设计和研究,这是造成红色文化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除比较有影响力的全国教育基地和大型的红色网站之外,全国绝大部分的红色资源物质基地和精神载体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网络传播,精神内涵缺乏足够的挖掘,没有建立相应的挖掘、传播和教育机制,这也是红色文化吸引受众能力不足,受到“冷落”,其历史和精神难以得到有效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2.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效能不足 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效能是评价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工作、释放自身优势和精神力量的核心指标。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效能的低下是阻碍红色文化育人成效的关键。具体而言:(1)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教材和经费保障。缺少优秀和认同度较高的教材,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只能凭自身的能力和理解进行红色资源选取。红色文化教育经费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阻碍了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的深入开发。(2)红色文化教育思想缺失。为增加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影视教学、小组讨论教学等逐渐成为其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过分注重形式的多样,过分关注受教育者的喜好,往往会忽视红色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引导,忽视红色文化的思想传播,这是一种“肤浅”的红色文化教育,难以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效能。(3)红色文化教育奖惩不力。对教师而言,缺乏针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教学监督机制;对学生而言,则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由此影响了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情。
3.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缺乏整合贯通的长效保障机制 红色文化在学校和社会大都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缺乏整合联动机制。(1)缺乏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整合贯通机制。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载体众多、教育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教育资源充盈。不过,红色文化资源分散在全国各地、网络空间各处、不同的教育主体当中。如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全国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如何利用各种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育人教育,打破相互间的物理隔阂,融通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和资料库,供广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查询、使用,这是一个在红色文化育人中存在的难题。(2)缺乏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长效保障机制。红色文化育人目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缺乏长效机制。如何以制度化、机制化的形式推进其长效化,建立系统完备的教育、评估、考核、反馈机制;如何建立学生与教师、受教育者与各红色文化基地的长期联系;如何发挥红色文化长期育人的功能,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4.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受到多元社会思潮冲击 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教育环境、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红色文化与多元社会思潮共存并相互竞争,都试图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都试图占据社会舆论的主流价值地位。西方的普世价值、文化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严重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泛娱乐化思潮等严重削弱着严肃、科学和严谨的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歪曲着红色历史和红色价值,冲击着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消解着青年学生对崇高价值的追求;功利主义等思潮诱导着青年学生过度重视个人利益和经济效益,突破规则限制和人性道德,严重侵害着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建设。红色文化育人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弱化着红色文化育人的效果。因此,红色文化面临着如何应对冲击和进行价值引领的难题。
三、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机制构建策略
对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互动关系的正向确认,对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客观实践样态的整体分析,迫切需要探求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机制构建的科学方法,从而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1.构建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机制 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效能,释放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必须将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应该从内容、方法和价值等方面全方位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1)推动红色文化作为核心内容发挥育人功效。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采用“理论宣传学习、实践锻炼塑造和榜样示范教育”这几种形式[4]104-107,要求在立德树人宣传学习、实践环节和榜样示范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发挥红色文化滋养道德、提升精神境界的功效。其中,应该重点推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等课堂教学内容,将红色文化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红色知识教育、红色历史探寻、红色精神感悟、红色价值共鸣等,提升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占比,充分释放其育人功能。(2)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方式方法,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效能。红色文化育人要注重理论灌输、影视展示、实践探索、活动讨论、线上学习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坚持红色文化的思想性、内容性和价值引领性相统一。要增强教学感染力、吸引力,发挥文化隐性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感悟红色精神。(3)增加红色文化的内容供给,发挥网站、基地等红色文化载体的育人功效。红色文化以教育基地、烈士纪念基地、革命老区、名人故居、优秀影视文艺作品、红色网站等载体形式存在,通过特殊节日、主题活动、网络宣传等途径增强影响力,发挥育人功效。
2.构建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长效机制 红色文化育人效能的发挥需要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形式推进其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以制度的形式确立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考核、传播、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长效机制。(1)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相关制度。制定完备的红色文化课堂教学学分制度和考核制度,同时推进相应教材的编写和研究。以学分制度推进红色文化育人课程教学的开展,并作为课程教学的长期内容;以完备的考核制度督促学校、教师和学生长期参与红色文化学习和建设。完善校园红色文化制度建设,保障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通过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广播、竞赛、观影、作品展示、校史馆参观等活动,进行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制定相应支持系统,保障红色文化教学科研的不断深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经费支持、队伍建设等方式,提供红色文化育人的相应保障。(2)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建立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的长效机制,依托地方特色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浙江省为例,当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船精神”“最美浙江人”、浙西南革命精神等,可以建立依托当地红色资源的长期实践、参观保障机制,推动当地红色文化定期进校园、进课堂。
3.构建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整合联动机制 构建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教育的整合联动机制,就是要实现红色文化力量的贯通联动整合,建立学校、社会的整合联动,各地域内红色文化的整合联动,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最终推动红色文化育人合力作用的发挥。(1)推进学校教学联动整合。学校内部应该形成贯通整体,明确领导组织和经费支持,实现全校红色文化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融通;不同学校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进行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加强教学经验交流互动,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互享;学校与社会之间应该进行整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红色文化的整合联动,通过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方式实现联动。(2)推动全国红色文化育人数据库建立。应该依托网络平台设立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实现全国红色教材共享、教学课件互通、教学经验定期交流;应该设立红色文化访问载体、沟通渠道,通过创设微信群、论坛等方式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应该共享红色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网络会议、线上交流等方式让信息互通、文化共享。(3)推动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联动整合。应该依托地域特色和空间便利,实现省、市、区、县等内部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推进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200个,各种红色遗址100多处,它们分散在不同地市。因浙江的红色文化具有接近性和共同性,因此,可以加强浙江省不同区域红色文化的整合,通过联合举办活动,定期开展交流互访,增加与学校合作等方式,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合力。
4.构建红色文化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5]第1版。因此,面对多元社会思潮对红色文化的冲击,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冲击,对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的误导,必须构建红色文化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机制,占领意识形态主导地位。(1)构建红色文化研究、传播机制。应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加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建设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基地、工作室和完备的工作队伍,推进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推出更多红色文化影视、艺术、书籍、活动精品。还应该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机制的建立,应用官方媒体、自媒体,线上线下多种活动,国家纪念活动和文化活动等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牢牢占据舆论主导地位,发挥价值引领作用。(2)提升红色文化驳斥错误思潮的能力,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在与错误思潮和错误观念的斗争中,红色文化要提升应对能力,以通俗的话语、科学的理论、灵活的叙事驳斥错误思潮,指出其要害和病根所在。同时,要加强对青年的价值引领,提升其对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固化红色价值。要通过红色知识教育提升青年文化素养,要用红色精神感染青年精神世界、用红色价值引导青年价值养成,进而增强青年学生辨别多元社会思潮的理论误区、抵制多元社会思潮诱导的价值选择能力,充分发挥红色价值在青年确立正确价值体系当中的巨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