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与创新实践

2020-01-18吴石英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段思政课阶段

吴石英,周 莉

(合肥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学校思政课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涉及到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新时代下如何有效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课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对于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其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做了进一步解读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深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坚定决心,也使得一体化的内涵、整体框架和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根据《意见》精神,本文从目标、内容两个维度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只有这两个维度上的纵向连贯、有效衔接,才能构建一体化的完整框架,进一步明确推进路径,极大促进思政课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育人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重点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人的成长过程由若干个依次出现、特点不一又相互衔接的阶段构成,立德树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系统整体的教育作为支撑,思政课教育教学应该按照每一成长阶段的要求循序渐进、一以贯之,各学段思政课形成相互配合的有机统一体,才能使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是构建科学育人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思政课教学现实问题的关键

由于大中小学在物理空间上的分隔,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责任田”划分明显,教师“各管一段”的现象普遍存在,大中小学各学段间思政课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容易被忽视,衔接缺失问题严重。当前,不同学段普遍将思政课教育简单理解为应试教育,承担立德树人的课程被碎片化的知识点拼凑,教师对思政课的教育目标认识不足,“重智轻德”成为常态。这导致思政课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复、灌输式教育明显,思政课理论知识的说服力和可信度锐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旨在推进思政课教学体系系统化,重点在于学段间的衔接和层层递进,课程教材设计、教学目标和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属于一体化的内容范畴,这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间存在的简单无效重复的问题,让每个学段精准施策,系统性地安排教学活动。因此,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其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和保障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

当前,网络信息日益多元,各种矛盾和斗争充斥在网络空间,不断渗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深刻影响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思政课是传播马列主义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新时代思政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意识形态要求。思政课一体化则是在掌握各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个性特征,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系统化、一体化,让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因此,推进思政课一体化能极大程度上强化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引导作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

(一)目标维度

整体规划和综合考察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是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和提高各学段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具有导向作用。尽管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的培养对象与要求不同,但要依据总体目标朝着同一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架构。

在人成长的一般规律下,每个学段的学生都有着特殊的特征,认识、理解能力和社会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学段的思政课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确立培养方向。[2]小学阶段是个人知识储备和认识社会的开端,也是道德情感的初步发展阶段。该阶段主要强调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开设思政课的主要目标在于“启蒙道德情感”。中学阶段又分为前期的初中阶段和后期的高中阶段,与小学阶段是一个“承前”的关系,学生已经有了对社会初步认识的基础,是从认识社会到参与或适应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在于进一步深化小学的教育成果,其中初中阶段旨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形成社会成员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中阶段旨在“提升政治素养”,在观念上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是个人个性日趋成熟的阶段,情感、意志等性格特征上逐渐稳定,但由于环境的变化还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该阶段旨在“增强使命担当”,在思想素质得以提升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知行合一,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总体目标是各学段目标确立的总指南和推进的总原则,各学段目标服务、从属于总体目标。[3]各学段目标体现的是总体目标在某一时期、某一水平上的具体要求,只有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各学段具体目标,才能使总体目标得到真正落实,二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各学段目标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衔接、递进的关系,后一目标的实现须以前一目标的实现为根本,二者不可分割。

(二)内容维度

思政课是对学生的政治、道德、思想等发挥重要影响的课程,课程内容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核心,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学校思政课内容均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为重点,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科性和政治性。课程内容既包括根据所在学段的课程标准进行编制的教学用书内容,还包括基于地区特色、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为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同一学段的不同课程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同时,还要避免简单重复、脱节或缺失的现象。

思政课内容要遵循学生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的认知发展规律、品德形成规律和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演变规律,内容的设计和传授的广度与深度要取决于不同学段受教育者的认知特征和接受能力。[4]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由主要依靠感性直观的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理性辩证的抽象思维。[5]54-57所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课程内容建设必然连贯,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理论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有机结合,从具体到理性,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相吻合。同时,上一学段为基础和铺垫,下一学段为拓展和延伸,呈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相承、螺旋上升的科学内容体系。[6]这也是思政课一体化体现在内容维度上的实质。

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一)强化教师队伍一体化管理

在推进一体化实践中,管理机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各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应一体化要求,强化一体化理念,做到一盘棋管理。教师是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者,扮演着关键角色,要强化教师队伍的一体化管理,加强各学段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尤其要打通中小学与大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壁垒”,依托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鼓励大学思政课教师深入中小学参与教学,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报告授业解惑;积极组织中小学一线教师亲临大学观摩、学习。通过各类教学、科研平台经常性的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构建起纵向跨学段教师一体化的通道,进一步强化教师对不同学段教学理念的理解。同时,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号召力和各类平台的组织力,开展同学段、学段间思政课教师结对活动,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合作,让大中小学一线教师队伍成为一个实践育人的“共同体”。

(二)借助互联网推进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和传统课堂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网络教学成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的重要途径,思政课网络教学迅速推广和应用。但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大部分仅仅被作为教师授课、教材资源共享的一个新渠道,这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尤为明显。在社会发展和特殊事件的推动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成为思政课教学革新的重要方向之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要扩大各学段网络教学的开放性,打破各学段网络教学间的“壁垒”,搭建多维立体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载体合力,建立起螺旋上升的网络教学体系。[7]依托先进技术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各学段提供一个便捷的线上备课平台。鼓励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构建课程、传递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集体来解决影响思政课有效性的难点。通过网络平台构建学生互动版块,加强大中小学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低学段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发挥高学段学生榜样作用。同时,除了资源供给外,统一平台的使用群体规模庞大,还要在系统稳定上建立应急机制,做到内容的及时更新、扩充,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推进思政课一体化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

思政教育并不能狭隘的理解为依靠单一的思政课,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也需要融入思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意见》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9]。一体化建设要具有创新思维,统一协调大中小学间的纵向关系和各学科教学间的横向关系,改变思政课孤军作战的现状,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思政资源和素材进行德育和法治教育,不断增强各门课程的凝聚力,在大教育的环境中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共同推进,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学段思政课阶段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