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

2020-01-18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师范专业课程培育

吕 明

(合肥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是一项基本工作。(1)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其实际包含着两个问题的回答:一是如何结合师范专业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挖掘到适用于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二是如何潜移默化,将这课程思政元素真正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已经做了较为清晰的回答,即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因此,在本文的以下部分,我们主要依据师范专业课程特点,从四个方面找寻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角度。

一、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发展回顾教学相融合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发展回顾是一项基本教学内容,通过回顾本学科、本专业发展历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专业意识,提升专业学习效果。就师范专业课程教学而言,专业发展回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基于社会偏见和教师实际待遇状况,师范专业学生存在从教意愿薄弱的现实情况,大多数师范生“没有十足的信念从事教师这一行业”。[2]正因为如此,对于师范专业而言,高质量的专业发展回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师范生坚定专业信心,更有利于师范生把握教师职业的价值、意义及发展前景,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师范专业发展回顾教学为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思政历史元素的“有机融入”提供了重要角度。众所周知,历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史教育的直接意义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明白自身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进而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因为历史教育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才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3]540

由于师范专业发展与中国近现代史变迁密切相关,因此,将思政历史元素融入师范专业发展回顾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思政角度。具体而论,由于师范专业是“在‘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以及内外交困的社会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4]”,而后则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并最终取得了辉煌成就,因此,在师范专业发展回顾教学中,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融入教学中进行关联讲授,通过这些讲授,学生将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四个自信”,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师范精神培育教学相融合

师范精神的培育是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所谓师范精神就是以品、学为核心,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和文化,要求教师既做“经师”“业师”,又做“人师”,不仅要做“师之范”,而且要做“世之范”。

从现有的师范精神培育路径来看,师范院校(系)常常通过教师“示范”、校园道德氛围构建等多种途径帮助师范生养成师范精神,而在这其中,通过专业课教学实现师范精神培育则是一条最为直接的路径,其内在原因正如有学者所概括的那样,由于“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是体现师范精神的根本着眼点”,因此,师范教育既要关注显性课程中道德价值,也要“重视隐性课程在道德人格化方面的特殊价值”[5]。

我们认为,可以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师范精神培育教学“有机融合”,原因有二:

原因一,从培育的本质来看,师范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贯通性。即,无论师范精神培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价值培育,二者都包含强烈的道德指向:师范精神强调“从事教育事业需要教育者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知识、关怀,甚至是为此付出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幸福的生命”[5];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 “必须始终把握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6]。换句话说,“利他”“利民”“利国”构成师范精神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要求,这一共同要求为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师范精神培育创造了可能。

原因二,从培育的内容来看,师范精神培育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8页。。应该看到,师范精神的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时代的师范精神往往有不同的内容,师范精神的时代性决定了当下中国的师范精神培育教学中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同向同行”:一方面,在内容上,师范精神培育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参照对师范精神进行阐释甚至“增删”;另一方面,在方式方法上,师范精神培育需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符合自身培育规律的改革和创新。唯有如此,师范精神培育才能保证其方向的正确性,才能真正让师范生理解和践行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时代要求。

三、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自我表露”教学相融合

“自我表露”是由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 (Sidney Jourard)提出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教育研究者广泛关注的一个概念。朱拉德认为,所谓“自我表露”,就是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通过自我表露,个体可以形成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并最终对其精神层面产生深刻影响。

正因为自我表露具有上述效果,在现实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一定程度的自我表露增强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和亲密性,进而提升效果已经成为许多优秀教师有意无意的教学方法,“为了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不管是课堂面对面的教学还是远程教学,教师的自我表露是重要的。”[7]

从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实际状况来看,自我表露同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许多师范专业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教育研究经历和生活经历,表达自己为何会选择教师职业以及教师职业为自己带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应该说,从实际效果来看,师范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自我表露,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学生对师范专业课程和教师职业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我们认为,师范专业课自我表露教学为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提供了便利的角度,而这种“便利性”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其一,自我表露教学的“开放性”增强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自然性”。由于教师的个体经历的差异,教师自我表露教学的内容往往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虽然自我表露教学并不直接囿于课本知识点,但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需要,自我表露教学却又具有其自身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当我们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自我表露教学时,这种融入往往较为自然,学生并不会感到生硬和唐突。

其二,自我表露教学的“生动性”增强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亲和性”。由于自我表露教学是教师根据自身经历的叙述和表达,因此,相对于理性的课本知识内容,自我表露教学是生动、感性和细节化的,它常常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发生重合,具有强大的亲和性。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自我表露这种固有的“亲和性”将极大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使课程思政教学同样展现出强烈的亲和性。

其三,自我表露教学的“真诚性”增强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深入性”。如上所言,“分享私秘的看法与感觉”是自我表露的重要特征,也是自我表露可以拉近与听众距离的重要原因,在师范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的“私密的看法和感觉”往往体现着教师真实的立场与价值判断——自我表露教学的这一特点恰恰与思政教育具有相似性。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获得价值和信仰层面的确认,因此,在师范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自我表露教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将更容易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回应,进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四、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

在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实践教学都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可或缺的途径,其内在逻辑正如有学者所概括的那样 “专业实践教学的学习内容、方式以及环境明显区别于课堂教学,其内容的实践性、丰富性,形式的新颖性、灵活性,过程的连续性、协作性,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过程资源和信息资源”[8]。

就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来说,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同样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重要角度。其具有两方面优势:

优势一,师范实践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探索性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支撑。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包含了“集中实习”“顶岗置换实习”“义务支教实习”“微格教学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其直接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熟悉教育教学情境,并能够有效组织教育教学,因此,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场景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特征。

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在专业实践教学的初期,学生往往专注于专业实践技能学习,然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场景将促使学生转向教育根本性问题的追问和反思,这些教育根本性问题包括教育最终目标、教育方向、教师职业意义和价值。我们认为,学生上述的追问和反思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支撑,指导教师可以围绕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和教师在中华民族发展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意义,“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进而形成更为坚定和持久的专业意识和从教意愿。

优势二,师范实践教学场景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载体。在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实践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时代变迁可以为课程思政提供大量生动素材,而这些素材的直接意义则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家国之爱,增进“四个自信”。另一方面,学校规范的管理,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教育之责任,感受优秀教师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师德师风,从而培育师范生 “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 将“典型树德、规则立德”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师范专业课程培育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