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探赜
2020-01-18苏欣
苏 欣
(桂林理工大学 南宁分校,广西 南宁 530001)
一、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内涵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建设的“神经末梢”,是最为基础的战斗堡垒。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强化其政治功能发挥,对于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坚定师生的政治意识、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政治功能建设:
(一)政治领导功能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十九大报告中十四个坚持的第一个,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增强政治意识是充分发挥政治领导功能的前提条件。在“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排在首位,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自觉,才能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践行“两个维护”,为师生做好政治引领、政治组织、政治服务、政治把关、政治监督提供保障。
(二)政治引领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场所。高校的办学方向决定着育人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贯彻立德树人方针,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课堂主渠道和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发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师生的教育引领作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地飘扬在师生心中[1]。
(三)政治组织功能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领导力、战斗力,实现其政治功能的发挥。要重视基层党组织支部设置和组织活动设计,尤其是重视基层组织的书记政治能力培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使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识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需要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方向和院系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功能、思想政治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整合各种办学资源,凝练办学专业特色,发挥组织育人的优势,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现。
(四)政治服务功能
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宗旨意识的具体体现就是为师生做好服务,发挥党组织坚实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师生中体现自身政治价值和发挥政治功能,赢得师生真心拥护和支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要聚焦学校、院系发展大计,创新基层党组织组织活动设计,丰富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优化党员服务师生的机制建设,在办实事、好事中推动院系发展,创设院系和谐氛围。
(五)政治把关功能
二级院系党委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对本单位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学生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等全面负责。二级院系党委应在教师引进、教材选用时把好入口关,在教师教育培训考核、开展学术报告时把好政治关。抓好课堂主阵地建设,严格把关课堂教学内容,并纳入二级院系党委必须把关的内容中,确保高校课堂教学内容的政治方向。
(六)政治监督功能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决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党的建设各项要求“落地生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党内法规制度,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得到有效执行。尤其是要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遵守,做到令行禁止。同时,要落实党内监督渠道畅通,发挥师生党员民主意识,保证院系党组织中师生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增强院系党组织的民主决策。
二、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校党建的顶层设计更加明晰,党建工作布局更加拓宽,党建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广大师生对高校党建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但是,在肯定高校党建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对照党中央的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教育部有关高校党建的文件要求,高校党建工作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内容之一。要找准并解决“短板”问题,才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党内政治生活存在“宽、松、散”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个别基层党组织没有深刻领会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没有很好地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政治站位不高,出现了落实工作任务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出现了仅仅是会议贯彻会议的形式主义[2]。另外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政治性严肃性不够,如以单纯的娱乐活动取代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存在面上理论学习过于集中,没有很好地结合院系专业特色开展活动;个别支部“三会一课”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3]。
(二)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支部书记)存在“怠、弱、软”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应该实现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等的协同统一。而部分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支部书记)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精神上存在懈怠心理,在执行力上存在弱化组织力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对基层组织的支部组织架构和组织活动设计,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有的院系负责人(支部书记)认为党的工作是“虚”的,将其当作纯粹理论学习,而没有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的院系负责人(支部书记)不是专职从事党务工作,没有很好地理解“双带头人”的组织意图,认为教学科研与党务工作是两回事,两者选择时必舍党务,造成不好的负面效应。此外,有的院系党组织负责人还存在对一些错误思想的言行缺乏斗争、不敢斗争、不愿斗争、不善于斗争的问题。
(三)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存在“淡、浮、俗”
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营造要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政治生态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关键[4]。一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对政治生态建设在重视度、主动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党内生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导致不少工作仍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过多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必要的政治生活。个别党员把政治生活当成负担,被动完成任务,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把政治生活和业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在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服务地方能力方面的内容加入组织生活的内容,导致政治生活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问题影响着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不利于党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与新形势新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路径与实践
提升党建质量,要坚持问题导向。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党委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基层实地调研,深入摸查,开展党建务虚会、党建沙龙,了解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研讨后列出了基层党建工作“短板”清单。主要是由于专科学制原因,造成学生流动党员较多,党员的教育管理受到许多限制;党校的师资与各类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党建与教学改革的融合有待加强;学生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员活动的阵地建设还未达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标准等。针对以上实际问题,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党委聚焦党建主业,推动党建工作的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以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打造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结合实际,通过补短板、克难题,着力推进南宁分校“三大工程”“八项建设”重点党建工程项目,按照重心下移、一系一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思路,围绕“强基固本”工程、党支部“创优争星”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三大工程”的推动落实,重点抓好“八项建设”。
(一)党建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要求,编印《党支部标准化手册》1本,着力推进运行机制标准化、组织保障标准化、活动阵地标准化、教育管理标准化、档案资料管理标准化等“五化建设”,坚持抓常抓长、落细落实,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探索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党支部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以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运行机制标准化;以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正常开展为着力点,建立人员及经费保障制度,推动组织保障标准化;以建好、用好、管好活动阵地为着力点,统一建设标准,推动活动阵地标准化;以从严从实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的作用,推动教育管理标准化;以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程纪实为着力点,探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工作及时、定时管理,推动档案资料管理标准化。
(二)党建融入课程教学改革建设
以基础学科部直属党支部、体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为试点,以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着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党建融入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突出育人效果。比如,体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聚焦体育强国梦,围绕体育课程改革“121”工程,即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掌握一个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获得两项伴随终身的体育爱好、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体育爱好,提高身体素质,理解体育精神,从而培育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的良好品格。
(三)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针对校外流动党员比较多的实际情况,以计算机应用系党总支为试点,借助网络载体,依托南宁分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按照党员教育网络课程体系化、党员管理服务网络模块化、党员评价评议学分化的思路构建大学生党员精准化、动态化、实时化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学生党员管理信息平台与南宁分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无缝对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课程体系,打造网络育人精品项目。建设党员管理服务网络平台1个。目前平台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下一步是完善操作规程的规范性文件,在分校全体党支部中推广使用。
(四)教师党员编入学生党支部带动学生党支部质量提升建设
针对南宁分校专科学生正式党员数量不足的现状,以土木与测绘工程系党总支为试点,探索教师党员编入学生支部,实现科学设置党支部要求,教师党员以多重身份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进一步探索党员教师带动学生支部的教育促进机制。建成“强基固本”样板党支部1个。该系学生样板党支部通过突出一条主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线)、聚焦两个重点(党内教育和党内生活)、抓好三项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结对帮扶活动、民主评议活动)、搭建四个平台(服务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党员先进典型展示平台、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服务社会体验平台)的建设思路,在带领班风学风、带领学生进步、典型示范效应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五)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
以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为试点,以党员活动室建设为载体,按照规范统一要求,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整合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党史国史校史宣传教育的文化墙、党员教育党性锻炼思想交流的制高地、党员活动支部生活思想园地、党员先进典型个人风采展示窗,拓展育人阵地。阵地建设改造提升工作中,全系党员和积极分子都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增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提高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建成的部分阵地也充分体现了党员活动的宣传、学习、凝聚、展示等功能。建成示范性党员活动室1个、廉政文化室1个、党建+文化长廊1个。这些阵地主要有四大功能定位:一是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开展党内学习培训、主题党日等。二是党建引领思政工作平台,开展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活动、入党启蒙系列活动、相关思政教学以及团学活动,增强思政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三是基层党建思政工作成果展示平台,展示学校党建工作成果、师生身边的先进典型等。四是共建共育平台,邀请当地有知名度的专家授课,加强国情区情教育,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成效。
(六)本专科学生党员管理融合机制建设
立足南宁分校本科和专科学生党支部实际,以机械与控制工程系党总支为试点,按照学生党建工作标准要求,结合本专科学生思想身心特点,在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教育培养、党员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索本专科学生党员管理融合机制,探索本专科学生党员管理融通育人机制。通过实行“四微一制”,即微党课凝聚精华、微视角碰撞思维、微分享看齐榜样、微竞赛教学相长及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制度,实现本专科学生党员的互学互助,最终达成在管理与育人成效上的双融合。
(七)精品微电影、微党课建设
针对南宁分校党支部数量多、师资队伍数量少,优秀的党校教师或党务干部到支部讲党课比较少的情况,以冶金与资源工程系党总支为试点,让党课流动起来。创新党课形式,组织优秀的党校教师或党务干部,调动教师和学生齐参与,制作微视频、动漫、PPT讲义等多种形式精品微党课,并送课上门,让精品微党课流动起来,让党课活起来,增强吸引力。探索将精品微电影、微党课转化为党课或课程思政等教学资源,提高党课育人效果。初步建成微党课资料库1个,包含党规党史类微视频21个、十九大精神微党课10个、其他微党课视频10个。
(八)基层党组织“最佳党日”品牌建设
针对南宁分校基层党组织生活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党员参与不积极等问题,以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党总支为试点,通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两个层面,把最佳党日活动变“实”变“优”。以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为依托,初步形成“红色党史记忆”“蓝色使命教育”“橙色关爱服务”“黄色廉政警示”“绿色榜样引领”五大主题的党日活动品牌链,增强主题党日活动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培育“最佳党日”精品项目,实现党建项目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