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
2020-01-17孙嘉慧
孙嘉慧
学术道德的优劣、诚信的好坏是社会乃至国家科研与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最直接体现。科研产出可以有高低,但是面对科研的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坚守,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然而,近年来我国很多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屡屡发生学术失信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科研教育质量及科研产出水平,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对众多科研参与者的要求,更是每一位科研参与者良心的坚守。
一个国家想要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科研技术,必须在尖端科技能力上有所突破,进入21世纪,我国在航空航天,卫星遥感,高铁技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国家的自信心——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术水平的提升,科研实力的增强,正是契合着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是对每一位科研参与者最基本的要求,是进行科研学术研究的前提,更是保证科研质量,促进学术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学术道德失信成为被业界广泛讨论、广泛关注、广泛争议的话题,这绝不仅仅是某个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又或者是某个科研参与者自身的事情,这是一个关系到全体科研参与者尊严与荣誉以及科研生产能力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大事。在这样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关系复杂的国家,整个社会范围内都出现了较多的新问题,体现在学术上,科研参与者对自身道德的要求有所放松,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了学术研究的规律,急切地想出科研成果,进而出现了学术抄袭、实验数据造假等学术失德失信问题,学术道德诚信的破坏,其根本原因是科研参与者道德诚信的缺失,这是学术道德缺失、学术诚信单薄的体现。
鉴于目前出现的学术道德破坏,学术诚信缺失的情况,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弘扬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的学术精神,结合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相关文件精神,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探究学术失信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进而维护我国科研学术的健康发展。
1 学术失德失信的成因分析
1.1 不完善的职称评审体制
导致学术失德失信的根本性制度原因,一部分可以归结为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中不完善的职称评审机制,当职称评审引入量化标准的同时,科研学术水平的高低势必会成为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条标准,当科研学术成果决定着解聘、晋升、奖惩,一些科研参与者在面对一刀切的评审条件时就会出现无法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的事情,甚至越陷越深。以国内的高等院校为例,在“唯成果论”的压力下,很难想象一位教师可以多年没有科研学术成果,尤其职称越高时,所承受的科研学术压力就越大,甚至当学术与科研经费挂钩时,学术代表的就不仅仅只是一项科研成果,而是其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只要有投机取巧的可能性,人性的弱点就会促使某些人走捷径。对科研参与者而言,只有让学术生活更有尊严、学术行为更加纯粹,才能转变对职称评审机制的被迫认同,进而更好的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氛围公正。
1.2 不完备的学术问责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中在科研学术的完备规范上仍存在一定的可上升空间,面对屡屡出现的科研学术失德失信,法律法规中的界定不甚清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失德失信的惩处多为内部问责,故而在规章制度中要么对学术失德失信的惩处简而处之,要么管理责任不明确,学术委员会成为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品甚至是摆设,面对学术失德失信行为查处不利,更有甚者当这些查处行为处于私人运作范畴时,人情大于制度,利益高于准则,失信一方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受害一方无法满足诉求。针对科研学术失德失信的治理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约束和社会舆论层面,除了科研参与者自身修养与信念的提升转变之外,还应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自身净化和法规问责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
1.3 不完整的科研学术信仰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参与的人越多,越容易出现良莠不齐——尤其表现在对学术的态度上,甚至有些科研参与者滥竽充数,根本不懂研究作文,学术信仰是否欠缺,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能否投入科研角色,一旦出现“随意”的心态,面对严谨的科研过程,便没有了任何敬畏的成分。
另一方面,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之于科研参与者也不例外,很多科研参与者勤恳工作、认真钻研,得到的回报却很微薄,难免使人产生心理落差。在众多压力之下,部分科研参与者不堪重压,出现了功利主义的倾向,思想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动摇,对于学术的心态不再坚定,学术信仰出现了缺失,学术素养降低,为了满足工作要求,科研要求,又因为诸多环境因素没有足够时间投入到常规的科研流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为了获得高水平的论文、通过论文数量获得工作职位上的晋升、增加收入、满足功利心等原因,就出现了一些学术成果抄袭、实验数据造假,实验结果造假等学术失信行为,试图通过“走捷径、抄小路”的方式实现名利双收。
2 学术失德失信的治理方法
2.1 改进职称评审体制
“唯论文”、“唯成果论”导致众多科研参与者将精力用于论文发表以及如何快速出科研成果上,沉不下心来真正做科研,从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工作,今年七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日子终于到来,从2017年起,全国已经有部分省市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渐规范职称评审制度,改变评审乱象,不再唯论文、唯成果、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职称评审工作,将对人才进行“差异化”评价,“下放评审权,单位、行业自主评审”。
其实,完善职称评审体制,没有了“唯论文”、“唯成果论”的“紧箍咒”并不意味著职称评审制度的放松,相反,这代表着职称评审制度将走向越来越规范化、理性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意见》的下发是为了实现科研学术人才的效用最大化,发现真人才,并且给他们更广阔的空间、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干出一番事业,以高等院校为例,教师的职称晋级不再“唯成果论”,以教学为主的老师就可以专心于教学,发挥自己的教学长处,减少科研上的顾虑和束缚。
2.2 建立学术问责机制
2.2.1 内部问责
学术道德、学术诚信问题,是关系到科研发展以及国家兴衰的大事,这是一件系统的完整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为了切实保障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诚信建设的顺利展开,各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学术道德诚信的重要性,制订责任严谨、惩处明晰的内部问责规章制度,各单位对于科研学术学风建设制度的制订要科学条理、切实合理,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改,进而达到完善,要不定期的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与指导,确保每一项制度都能符合单位现实的发展情况,要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促使科研学术学风建设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同时,使学术失德失信行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赋予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其职能的权利,在处理科研学术失德失信事件时,学术委员会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在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下独立展开调查并做出公正的处理,发挥学术委员会应尽的职责,保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术自身净化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在单位内,成立科研学术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科研学术学风建设中心等机构,由党委部门直接领导,其他各部门协同工作,对于整个学校、科研院所的学术学风建设做出规划与指导,并且能够不定期的检查相关的工作进展,各下级小组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的划分,确保组织领导工作能顺利展开。
诚然,对于科研学术学风的建设,科学规范领导,思想教学做补充之外,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要确保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还离不开严格的管理。通过抓好制度建设,健全科研法规,并且严格执行,才能确保科研学术风清气正的必要条件。严格的管理,必须要对科研的过程严格要求,要让每一位科研参与者都有一定的科研目标,并且明确提出科研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一旦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必须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当然,严格的管理并不代表着不近人情,不考虑科学发展的规律,管理最重要的体现在“理”上,要对管理的过程用心,以理服人,相反,如果一味的严格要求,大家都达不到,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术发展的目的,更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2.2.2 法制问责
对科研学术失德失信的治理走上法制化道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仅仅依靠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订内部的问责机制还远远不够,内部问责条款的制定还要以法律法规为指导,否则无标准不成体系,内部问责条款若没有法律法规的指导,很容易成为自说自话的摆设,可以由教育部牵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听取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意见建议,了解科研参与者的诉求,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相关法律条款的制订,真正发挥保护科研参与者知识产权的作用。两方并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自身净化能力,既在制度上得到了确立,又使得科研参与者不想、不能、不敢进行学术失德失信行为,标本兼治。
2.3 重塑科研学术精神
首先,无论是生活压力的剧增,还是功利心理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科研参与者的学术道德丧失,学术信仰丧失,才出现了诸多学术失德失信的情况,当个人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求时,要从提高自身的角度出发,摒弃恶俗,净化学术精神世界。科研参与者在重塑科研学术精神中要做到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专业扎实,才能在科研学术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注重本专业相关知识、新科研成果的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认知,养成勤学善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打破固有的科研方式和思维,拓宽科研渠道,坚守一颗执着的心,以此为基础才能在科研学术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每位科研参与者必须要端正心态,明确科研工作的目的,深刻认识到学术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术学风建设关乎整体,并不只是某几个人的事情,要严格遵照有关规章制度,不能只做形式主义,不能推卸责任,要将严守科研学术道德诚信作为工作进行的基石,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职责。
其次,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院所,除了要加强对科研参与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上级领导也要关心科研参与者的日常心理状况,及时与之沟通交流,进行人文关怀,各级单位要经常开展正能量的宣传会,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课程,定期对科研参与者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学术道德的重要,鼓励每一个科研参与者都做到学术诚信,帮助每一位科研参与者端正科研态度,消除功利主义的倾向。此外,要适当提高科研参与者的薪资待遇标准,让他们能够真切感受到科研带来的物质改变,从而也就不会去羡慕那些繁华,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进而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成果都是来源于每一个人的真实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建設科技强国。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大融合时期,需要雄厚的科技水平作为内在的支撑,要确保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是确保科技水平进步的基础前提,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