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幼教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2020-01-17袁劲果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幼教三全育人师德

袁劲果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南京 210049)

伴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愈来愈多的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纷纷加入到幼儿教师培养队伍中,增设了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教师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不同,教师素质、教育情感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但是,高职教育长久以来形成的“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思想观念、大学校园缺少师范文化氛围以及高职生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极易造成高职幼教专业在职业道德教育上的缺失。“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强调全面、系统的教育观念,为高职幼教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一、 高职幼教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 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关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道德的传播者,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者,首先,教师自身不仅要拥有丰富的道德知识,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要作践行道德规范的表率。其次,教育是创造性的工作,教育成效较大程度依赖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的责任意识、职业态度决定教师面对学生教什么,怎么教。师德高尚的教师能时刻心系学生,关爱学生,精心备课,认真授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不断追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再次,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无形之中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诚如古人所说“亲其师,亦信其道,信其道,亦循其步”。最后,道德教育“身教胜于言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只是个人修养的体现,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品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对象,教师的品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

(二)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新时代合格幼儿园教师的根本前提

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理解力、表达力弱,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幼儿处在社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起点,这个时期形成的认知、情感、良好习惯等对幼儿将来个性形成、品格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幼儿教师不仅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还要研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职业道德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愈加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违背职业行为规范、影响恶劣的履行“一票否决制”,终身严禁从教”[2]。良好的品格不会一蹴而成,需要日积月累地养成,学生在校三年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体验,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高职幼教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观念滞后,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传统的“重技能轻素质”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再加上学制短、实践教学要求高,客观上也很难拿出足够的学时开设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更多地是由学生工作部门通过开展学生活动来进行。虽然一些课程也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是,课程间各自为阵,缺乏系统性,无法形成合力。甚至有的学校从决策者到任课教师在潜意识里都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就业后用人单位的责任,所以即使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学习时也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 , 为了考试而学习,自然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师资力量弱,学生底子薄,职业道德教育实施难度大

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举办幼教专业时间不长,专业教师以引进刚毕业的学前教育研究生为主,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另一方面,高职生源多元化,个体差异大,文化基础薄弱,艺术素养欠缺、责任感不强、合作意识差,且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问题多,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只关心眼前利益,很少考虑未来的职业担当,只重视能给就业带来直接帮助的专业课程学习,不注重日常的品行修养,对于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这两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难度。

(三) 缺乏师范氛围,影响职业道德养成的消极因素多

师范院校独特的“师范”文化氛围,影响造就着师范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以教师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校训、校园景观,恰如春风,无声无息吹遍校园,让学生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促进了职业道德的养成[3]。但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职业性,崇尚技术技能培养,校园缺乏“师范”氛围,且其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与教师教育也有所不同。幼教专业学生在知行上极易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消极影响,降低道德要求。总之,校园整体环境对于幼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事业的热爱,师德意识的形成助力少,阻力多。

三、以“三全育人”为指导,高职幼教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系统化构建

(一) 加强师德建设, 落实职业道德教育主体责任,实现全员育人

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1]。学校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职业态度、敬业精神都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产生着影响,都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负有教育的责任。所以,学校应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识师德,培养师德。

1.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重点,加强任课教师师德建设。任课教师的师德表现通过每一堂课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是任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重点。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学规范,既教书又育人,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自律地行为表现为学生做出示范。同时,应重视外聘教师师德教育。高职院校许多专业课都会聘请企业一线人员授课,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对于技能课教学,具有很大优势 ,但对师德的理解和表现上与专任教师存在差距。所以,学校应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师德培训和考核 ,以帮助他们在工作态度,师德表现上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示范。

2.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核心,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业发展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品行影响最大、最直接。但是大部分辅导员的思想深处,对于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度并不高,觉得不站讲台不上课,就不是教师,在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上会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甚至有些辅导员在奖助学金评比、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入党积极分子评比等工作中,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对学生品德发展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辅导员师德建设,应强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努力做学生道德成长路上的榜样。

(二) 分阶段递进,构建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

道德教育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春风化雨,需要日积月累地养成。幼教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渗透到每个学习阶段。

1.深入研究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做到有章可依。因为我国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一直参照中小学的规范,因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幼儿教育机构制定的规范或标准是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5]。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新时代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师德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幼教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应在深入研究以上法规文件,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凝练出具体规范,确定具体目标,让职业道德教育有根可循、有章可依。

2.充分了解学生各阶段职业道德发展状况,做到有的放矢。目标的作用在于明确方向, 激励行为,如果脱离实际,过高或过低,就会失去意义。因此,制定目标体系必须基于对学生道德现状的充分了解之上。学生在校三年,每一年,随着学习任务的不同、身心的发展,道德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目标应体现阶段性和递进性。需要分别面向三个年级的学生,就职业道德所涵盖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 、职业信念、道德认知水平、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等维度展开充分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各阶段性目标要统一于总体目标。

(三) 知情意行并进,搭建职业道德教育多维路径,实现全方位育人

高职院校幼教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底子薄、资源少、难度大,必须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发挥所有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增强教育成效。品德形成的过程也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过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需要从知情意行出发,搭建多维路径,实现全方位育人。

1.整合课程资源,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职业道德认知。整合课程资源,明确各类课程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责任,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公共课主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它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升素养、培养能力、健全心智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幼教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其中,思政理论课应重点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三观”教育,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夯实素质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解职业道德是职业发展的基石;《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重点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培养较高的情商,学会认知、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基础。专业课主要服务于人的职业发展。每门课程教学都应渗入职业道德教育。如结合教学内容,列举幼儿园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特别是职业道德先进事迹,来自幼教一线的外聘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的职业体验,工作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发自内心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

2.创设“师范”文化,营造“师德”氛围,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首先,广泛开展“热爱教育,崇尚师德”教育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时举办“从教宣誓仪式”,教师节举办“歌颂教师,弘扬师德”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或者邀请优秀幼儿园教师进校园举办“师德”讲座等,这些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强化师德意识,增进职业道德情感;其次,校园环境设计上突出教师教育特点,如在教学区域悬挂“忠诚教育”“为人师表”等内容的标语,设计以教育、教师为主题的景观装饰,张贴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画像及与教育相关的名言警句等。实训室布置融入幼儿教育元素,模拟幼儿园情景,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职业情感;再次,结合专业教学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如儿童歌曲弹唱、简笔画、手工制作、硬笔书法、说课、讲故事大赛等等,即能提高专业技能,又能强化专业思想,提升专业自信;最后,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践行道德,感悟道德,提高社会责任感,坚定职业信念。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促进职业道德行为养成。道德品质是知情意行的统一,道德认知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道德情感需要在实践中升华,道德意志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所以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幼教专业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人才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岗位上,通过亲眼观察、亲身体验,进一步感悟、理解课堂获得的职业道德认知,并在反复地践行中,将道德规范要求转变为自觉行为。实践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应和知识、技能目标一同写进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结束还要考核。而且,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应由园方教师和校方教师共同实施,共同考核,并将职业道德表现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双方均应挑选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指导学生实习,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引领学生知行合一,做遵守职业道德的合格教师。

猜你喜欢

幼教三全育人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CPE中国幼教展365云展会启动,足不出户采购幼教新品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