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在线课程设计研究

2020-01-17仇文利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考核思政院校

仇文利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网络+教育”在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中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自身的优势,为更多人所接受。新时代,在线课程自主学习、课堂专题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共存,“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常态,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高职院校由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边缘化,在加强思政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对高职院校思政在线课程设计思路、理实差距进行客观分析总结,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今后在线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使青年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能够共享思政教育优质资源,在多元路径下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一、思政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三门。依据中共中央、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其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政课的吸收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中有体现”。可以说,思政在线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构建“一体两翼三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理论学习中扬长避短,使其在主体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质。

(一) 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一体两翼三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

时代是理论发展的检阅者,不同的时代发展出符合各个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必然会以崭新的形式向青年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以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条件保障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为关键,从而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作为评价标准[1]”。理论的发展需要以现实为基础的实践。就高职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目标、生源、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即具有自己的特质。因此,在教材和本科院校相同的情况下,思政在线课程在讲授上需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现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在线课程为主要补充,以实践课程为巩固”的混合式教学的主导模式[2],这实际上是以网络为思政课教学的载体、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思政课教学的两翼,实现在线课程教学、课堂专题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三者之间的联动,即“一体两翼三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融合性、渗透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这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利于提高师生之间教与学互动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创新性。

(二) 构建思政课程“四化”考核模型

随着在线课程的建设与使用,对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全景式的、整体性的改革设计已成为需要,卷面格式化的考试或固定不变的调查报告考查方式明显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理应在构建“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过程化”之“四化”考核模型的理念下,尝试在纵向上探索生活化的全过程考核机制。在横向上探索多维人机关系考核机制,以“互联网+教育”下力求实现课程知行合一的教学要求与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基于高职院校思政三门课程标准的要求,“四化”考核模式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考核主体多元化意味着思政课程考核主体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多个学生,考核应该遵循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既关注学生的一般性考核也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第二,考核内容全面化要求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考核对象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实践成果。即思政课程考核应该由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及课内外实践表现组成,并采取一定的学分比例。第三,考核形式多样化意味着考核类型不仅采用传统式的等级、分数制,也应该注重于考核对象的实践能力和德性培养。第四,考核方法过程化强调思政课程考核既要注重目的、结果,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对考核过程应强调公正性和开放性。

二、高职院校思政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的理实差距

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单元,而对其在线课程的建设与使用,不仅可以拓展教育教学的路径,更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自身所长,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但在具体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却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无疑都需要高职院校进行探究和完善。

(一) 规章制度落实的差距

思政在线课程作为新时代正在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其在一国的发展与普及必然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我国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意识形态的国家,近些年来紧跟时代发展的主流,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大力倡导思政在线课程建设,并组织划拨专项经费,用以推进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然而,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相较于本科院校而言,依旧存在优质资源短缺、建设动力不足的困境。究其历史原因在于,在线课程主要源自于国际一流高校(如美国麻省理工、英国剑桥等),后由中国部分知名高校引入和传导(慕课),并逐渐试用于各级院校,所以部属、省属高校在建设经费划拨上优于市属高职院校。同时,因其起步早、团队力量强,毫无疑问建设质量也优于市属高职院校。在全国相关会议后,相继出台了关于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但对于市属高职院校来说,对标执行存在一定的难度,直接导致思政课教师在成就感与认同感上的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旧处于较为尴尬的边缘境界。因此,国家顶层设计的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在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二) 师生思想认识的差距

思想的统一是行动统一的前提,如果思想上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在线课程的建设与使用存在消极情绪,那势必会影响思政在线课程建设的质量。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程的传播及实践操作主体,在思政在线课程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建设除了需要高端的信息技术保障、优质的教学资源外,也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团队。然而,较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却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师资流动大,教学团队稳定性有待提高;二是由于自身发展及地缘特点,对教学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导致其较难形成结构稳定、认知先进的教学团队。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分辨能力较为有限,抵制不住诱惑,长时间遨游在网络空间,思政在线课程在争夺点击量和话语权上不及网络其他信息;高职院校学生多倾向于以实践能力锻炼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网络数字化的引导环境下,其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缺少明显的代入感,这亦直接导致学生参与率的普遍偏低。此外,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资金保障和配套措施补充,部分教师主动作为、整体考虑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问题的动力不足。总之,师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导致实际行动上的滞缓,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的稳步推进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建设与使用高职院校思政在线课程的对策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线课程的建设与使用在经费、技术、制度、师资和生源等层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动力及师生对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的认知问题,亟需解决。否则,在线课程的落实双主体存在抵制心理,一切皆会成为空谈。当前,唯有发挥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优势,解放思想、顺势而为,思政在线课程建设质量才能不断得到完善。

(一) 完善制度,激发师生对思政在线课程的需求

对思政课程建设而言,好的制度会使在线课程建设规范、井然有序。因而,高职院校更需从制度角度考虑在线课程建设的正常开展与推进,变被动建设为主动建设。思政在线课程的建设不是为了片面追求业绩与获奖,而是为了在使用中真实地形成便捷、浓郁的学习氛围。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诸多高职院校及其学生对在线学习的评价良好,但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反对课余花费一定时间用于在线课程的答疑、学习督促等,认为这是教学工作之外的工作,也认为在线课程仅仅是一种形式,思政课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但是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如果拒绝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那就是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拒绝,是万万行不通的。以教师为中心,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业余时间的额外工作给予一定资助或者整体性待遇提高,思政课教师对开发和使用在线课程的排斥心理也就会消除。新时代的学生已普遍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使用网络的技能与水平较高,但对思政课兴趣不浓,对思政在线课程使用中存在敷衍、打卡、刷屏现象,并未认真参加在线课程学习。所以,学校对此应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确定思政课程的综合成绩由课堂学习考核、网络(在线)学习考核和课内外实践表现考核三部分组成,并写进课程标准,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师执行,实现对学生多元化学习的全面考核。再者,学生面对多门的在线课程,全部在业余时间学习完成也不现实。因而,学校对此应有科学策略与制度安排。在线课程建设在于质不在于量,要把精品、金课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从课程教学整体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完善相关制度,以保证网络教学与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的有序状态。

(二) 鼓励教研,形成对思政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的正确认知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倘若仅仅依靠经验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线课程的建设亦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正确的认知和广泛的普及高职院校思政在线课程,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亦跳不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在传统意义上被定性为教学,但直面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教育对象及教育载体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一个有着较强综合本领的“灵魂工程师”。所以,想要开拓和创新思政在线课程的相关建设,必然需要教师队伍不断总结和提炼先进经验,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与改革。在线课程建设应秉持教学与科研相长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响应理论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思政教科研团队,针对“概论”“基础”等在线课程建设、专题教学设计持续开展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促使教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缺少一个,都会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需要,积极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彻底扭转重理轻文传统理念,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思政在线课程的教研,为思政在线课程的教学转型做好服务工作,为师生在线参加教学、学习、交流经验等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促使思政在线课程建设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中获得良性发展,实现课堂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不走样”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良好态势。本、专科高校教学科研共同体的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共建联盟的成立,全国乃至地方思政课名师巡讲活动的开展以及最新的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求等,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坚信:只要齐心协力,思政在线课程建设的质量一定会不断提升,涌现出更多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

猜你喜欢

考核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