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理念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17陈年来张勤虎魏玉珍
褚 润 陈年来 张勤虎 罗 蕊 魏玉珍 朱 静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1]。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这标志着创新创业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清华大学在1997年首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给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引入了一股春风,改变了人才培养的传统观念[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改革,重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协同育人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综合专业素质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重大的教育意义已经被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如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对环境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下,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高速发展,国内现有290所高等院校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4],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全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虽然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开展相应的教学环节及活动,但效果仍然很不理想,尚处于探索阶段。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5]。但目前从高校创新创业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来讲,大部分尚未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依然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课程规划、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没有体现出对实践教育的侧重,实践教学环节没有明确的目标,考核方式过于简单或者不考核,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则认为,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学好课本的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只是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可有可无。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环节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学生科研训练、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组成。科研训练通过任课教师拟题,学生参与试验,撰写科技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环境工程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实习大部分以参观为主,走马观花式的四处走走或简单地拍上几张照片不足以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足以使学生在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域积累充足的实践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来说,并不能起到实际的功效。毕业设计则综合创新性不强,不能贴合实际选题,虽然一人一题,但实质设计内容重复、老套、滞后,明显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水平,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建立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6]。高校环境工程教师大多缺乏实践工程经验,实践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明显处于劣势。现有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是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备
实践教学基地是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备将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多为实验室性质,通常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利用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实验,而大多数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这远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供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大多流于形式,在实践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社会上大部分和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入场进行实习,学生不能获取行业一线知识,更谈不上技能的培养。
二、合理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创新创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给出了通用培养目标: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管理以及从事环境工程新理论、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和开发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下,高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应以通用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同时在专业素养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做更加完备的要求,从总领的层面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构建创新创业为主导的教学培养模式
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说过:“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7]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塑造具有浓厚创新创业意识、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具备突出才能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先导,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双导师制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在新生入校伊始即为其配备学业指导教师一名,直至毕业。指导教师的配备一般均为专业任课教师,这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教师不能从工程实践角度全方位指导学生,因此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双导师制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配备两个导师,一个是学校内的专业课程指导教师,另一个是相关企业的优秀从业人员。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为其进行创新实验提供指导。企业导师则主要负责指导、帮助学生将其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负责通过实际的岗位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向学生传递企业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创新创业的思想。
2.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作坊式”教学模式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8]。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单位组织教学,以项目实操为形式实施教学,以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核心管理教学。工作室由校内的专业教师负责,招募具有创新能力和自我诉求的学生组队,形成最简单的公司模式,通过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实现“学(教师教学)、赛(学生竞赛)、研(项目研发)、培(技能培养)”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的内容应当基于项目进行调整,将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工作室的教学环境应当模拟企业生产场所来设置,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之中。此外力争学生完成的产品能够推向社会进行使用,这不仅能增加学生创新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出工作室的特色,避免工作室长期陷入模拟运行的困境,最终使工作室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摇篮。
3.创新创业为主导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力量,只要教师具有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那么他的教学与科研等各种活动都能够起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作用[9]。要想打造优秀的“双创”师资团队,首先要通过引进人才或派遣教师去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知识储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既如一体双翼,又如双轮驱动,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10]。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其次要增强教师的创业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学习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进行实训学习,此外邀请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或知名创业校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活动交流弥补师资团队经验不足的状况。教师团队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学,还应与社会加强联系,打造多元化师资团队力量。
4.创新创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
各种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是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最直观的感受和奋斗目标。因此,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11]。要想将创新创业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可以从教学、科研、实训等多个层面开展。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具体的实践工作环节,这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大有好处。企业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定期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并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学校还可为优秀的企业开启订单式的培养,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为企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5.创新创业为主导的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需要构建和完善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科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12]。这包括课程开设、中期评议、学业考核、学生评教等,要想既从源头上控制课程质量,又全方位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进行考核,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要鼓励教师带项目育人才,并科学的处置科技成果的收益分配,这对于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应从制度上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带动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学科型公司,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整个校园中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生,是一个可行且必要的途径。用一种新的形式将大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力结合起来,这种新的形式正是新公司形成的源泉,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三、结语
目前,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的国家也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当代大学生就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紧紧地握住时代的脉搏,迎难而上。在这种大形势下,创新创业理念为主导的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使其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