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0-01-17马富成马雪琴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幼儿园专业

马富成 马雪琴

(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主体的高校,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顺利毕业入职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年来少数幼儿教师的虐童行径经媒体传播后致使幼儿教师形象呈现断崖式坍塌,”[1]这也开始引起了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反思和审视。作为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为解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出发,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考试标准》)为依据,分析了当前高校学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改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学生毕业入职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入职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开设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中,只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且在思想政治课中只重视学生德育而忽视其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原因是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影响,更重视对学生的智育教育而相对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第二,在专业教育中只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训练和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的专业任课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学好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致于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内容,在学生毕业入职后的工作实践中是能够掌握的。专业任课教师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经验作为可能到来的事物的标志,影响着未来的行动。”[2]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获得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经验,会对未来的工作有积极的影响。正是由于专业任课教师思想上存在的这种误区,从而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不高,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部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之一。

(二)职业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域,是与学生个体职业道德养成和发展相互联系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在掌握大学生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也应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课程见习、教育见习及集中实习,了解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亲身体验和感受作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对幼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3]也才能真正达到“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4]的目的。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只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一日生活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道德知识难以在课堂外展开,遇到现实的道德难题,很难根据所学知识找到恰当的解决措施,道德教育内容只停留在‘知’上,并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行’,”[5]从而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但在日常生活或入职后的工作中遇到有关职业道德难题时,也很难有效运用所学职业道德知识去解决。因此,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时,不但会影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会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整体性

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中‘四个要素’,即知、情、意、行,对于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6]但当前许多高校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没有将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视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整体。只重视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忽视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虽然道德认知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因素,但如果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知”上,而没有让学生主体自身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从而缺乏职业道德情感的切身体验,那么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同样,由于学生没有参与职业实践活动,更谈不上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职业意志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而职业道德行为是在职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是在职业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所产生的。因此,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只重视职业道德认知的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没有将知、情、意、行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会导致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四)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是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之一,对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规范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不但能够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监督和激励作用。但由于当前许多“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7]从而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质量不高。当前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评价主体来看,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及教育实践单位的评价建议很少被借鉴或采纳;第二,从评价指标来看,主要以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参加活动获奖等级、学生是否有违纪行为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未能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职业道德行为表现纳入评价指标之中;第三,从评价类型来看,主要是以学生每学年的学业成绩和参加各项活动获奖等级为标准的总结性评价为主,未能将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职业道德行为表现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第四,从评价制度来看,各高校都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育评价制度。而在这些评价制度中,没有专门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相关规定。总之,由于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了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8]等基本理念。在这四个理念中,就将“师德为先”放在首位,这足以凸显作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具备高尚师德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开设《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和教材选编以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标准,以《专业标准》和《考试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能够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也能够为其毕业入职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奠定基础。第二,专业任课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应转变只重视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而忽视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及行为培养的观念。在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程见习、教育见习或集中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让学生将所学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职业实践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才能达到“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9]等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二)职业道德教育应回归学生现实生活

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活既是职业道德产生的源泉,又是促进职业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既是连接道德教育与浪漫理想的重要桥梁,又是学生体验道德教育真谛的手段和达成生活理想愿景的主要途径。”[10]作为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要在大学期间学习并践行大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又要学习并践行未来作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践行职业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现实生活的理念,具体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合格幼儿园教师的高校,重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在一日生活中加强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并“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11]、“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职业行为特点和规范,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责任,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12]第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惯等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程见习、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具有将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意识,”[13]才能在未来的工作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三)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完整性

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由知、情、意、行组成的一个完整整体。职业道德认知是职业道德情感产生的前提,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意志是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职业道德行为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与展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体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完整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完整性。首先,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强调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幼儿及幼儿园环境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及教育实习的经历,达到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和幼儿的理解,学生内心才能产生《专业标准》中所要求的对幼儿“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4]的职业情感。其次,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善于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体验幼儿园教师所肩负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总之,只有在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将知、情、意、行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并在实践中长期训练,形成动力定型,达到内化水平,学生才能在实践中表现出符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从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四)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质量,针对目前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应构建和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时,应倡导多元主体多元化。评价人员可由高校教师、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被评价学生及被评价学生的同学等人员构成的评价委员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由于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对象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自己,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逐步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15]从而最终达到通过评价规范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目的。第二,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从评价目标中分解出来的,是对评价对象某方面特征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而应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评价指标之中。这不但有助于监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而且也有助于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规范行为。第三,评价类型多样化。在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应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倡导评价类型多样化。评价类型的多样化,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对评价对象信息收集的更全面,从而得出的结论更客观、准确;另一方面,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第四,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教育评价制度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评价促进发展’是教育评价最根本的制度逻辑。”[16]高校在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贯彻“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从而达到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幼儿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爱“上”幼儿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