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X”和“难免不X”的同义异构认知研究
2020-01-17李静文
李 静 文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48)
戴耀晶指出:“语言中的羡余又被称为冗余,是指:在一个语言结构体当中,某个符号形式所表现的语义内容不是理解它所在的语言结构体的意义时所必需的。”[1]如赵元任指出的“虽然如此”中的“然”和“如”就是羡余现象。羡余现象除了出现在词法层面,还出现在句法层面,如羡余否定就是其中的一种典型现象。羡余否定也称为冗余否定,是指否定标记在否定形式中没有意义,否定形式与肯定形式一样表示相同的语义,即否定不影响命题意义。有的学者也把这种现象称为同义异构现象。吕叔湘就曾整理列出了9种羡余否定现象:1.好容易=好不容易,2.好不热闹=好热闹,3.差点没/不=差点儿,4.就差没=就差,5.难免不=难免,6.小心=小心别,7.怀疑……不=怀疑,8.除非……才=除非……不,9.没……以前=……以前。[2]483本文以“难免”和“难免不”为例,将用语用学、认知构式语法的相关研究理论探讨其不对称的发生机制。
一、语法特点
(一)构式整合与叠加
根据现代汉语构式数据库的相关分类,“难免+X”和“难免不+X”属于不凝固形构式。人们的潜意识里总会从正负两方面思考问题,张谊生认为是“难免…,但愿不…”的叠合紧缩类[3],江蓝生指出,“人们的潜意识作用和正反思维习惯是‘难免不’产生的认知动因,‘难免不’=‘难免……’+‘不……很难’。肯定式中,‘难免’的‘免’意思很实,不可缺少,羡余否定式中,‘难免’的‘免’意思很虚,‘难免’的意义相当于‘难于’或‘难以’。”[2]488袁毓林认为:按照触发隐性否定的动词的语义内容可将冗余否定分为六类,“‘难免’属于‘防止、避免’类隐性否定动词,具有不容易使某种事情不发生的双重隐性否定意义,相当于助动词‘容易’”。[4]本文认为“难免不”是“难免出问题”的正概念和“不出问题很难”的负概念的概念整合叠加。文章将从CCL语料库的243条语料中任意选取几例加以分析:
①决心就是一种坚持,开始的时候难免不顺利,可以从小做起,从小的兼职和暑期实习开始,有了前面的小经历就会有后面的大机会,要一直鼓励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
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年轻一代也难免不期盼享受。
③上了墙头,才发现这依山势起伏筑成的围墙外边,恰似一道陡坡,夜间黑沉沉的也不知有多深,从这么高的墙头往下跳。不摔坏,也难免不扭伤脚。
④新名词众多,不仅给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行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带来负面影响,使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无所适从,消费者利益也难免不受侵害。
⑤电话铃声和与纵队的对话叫喊声,难免不干扰刘、陈的睡眠,邓小平叫电话班把耳机上的线接得长长的,每有电话来,他就拿起耳机到院子里去接。
为了全面表达正反两方面,人们往往把“难免”和“不X”进行叠加整合,使得相反的潜意识外化为语法格式,例②的“难免不期盼享受”=“难免期盼享受”,都表达“期盼享受”;例③“难免不扭伤脚”=“难免扭伤脚”,都表达“会扭伤脚”;例④“难免不受侵害”=“难免受侵害”,都表达“会受侵害”;例⑤“难免不干扰刘、陈的睡眠”=“难免干扰刘、陈的睡眠”,都表达“会干扰刘、陈的睡眠”。可见例②到例⑤都表示肯定意义。但是例①的“难免不顺利”不等于“难免顺利”,为什么唯独例①否定意义不能都等于其肯定意义?因为只有“存在消极意义,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情况或者“人们期盼的,但还没发生的”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才会用“难免不+x”=“难免+x”。这种情况是“难免遇到的情况”和“不会遇到某种情况很难”的情况的叠加,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消极和违背社会规律”的现象,根据趋利避害的心理,利用“难免”+“不”强调突显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必然性,是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因而,出现了否定与肯定的不对称情况。可见羡余否定用于“消极事件”和“期望,未然事件”中。而“难免不顺利”是“难免+不x”的情况,“难免”是焦点,用来说明不顺利的情况难以避免,“顺利”不存在于“消极和违背社会规律”和“期望发生的事情”的范畴之列,属于“积极和顺应社会规律”之列,因此,这种情况不是羡余否定,它表达的就是有标记的否定意义。从统计情况来看,羡余否定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非羡余否定,因此羡余否定更具有原型性。
(二)概念压制
“难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意思是“不容易避免”,受到构式压制理论的制约,“难免”后面的成分应该是不容易避免的情况,而“扭伤脚”“受侵害”“干扰刘、陈的睡眠”这些消极意义的概念正是人们想要避免却在语境中很难避免的情况,可以直接用于“难免”后。加“不”后,受到语义牵制影响,“不”的语义淡化,否定标记成为羡余成分,“难免不+x”更具有主观强调意味,否定标记淡化导致了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而在“难免+x”这一框架中人们不可能想要避免积极的事情发生,因此,如果后面的成分是积极的,“不”就是属后的,是否定副词,否定标记没有淡化,“不+x(积极意义的形式)”表示消极意义后,才与“难免”相结合,表示不可避免的情况,如“难免+不顺利”。
(三)概念的溢出
袁毓林曾提出了“难免”是隐形否定词,隐形否定词就会出现否定意义溢出,由于难免的否定意义很虚,于是否定标记“不”就此出现。但是“不”溢出的只是否定标记形式,并不是意义上的溢出,整个结构还是表达肯定意义。
(四)距离相似性
当“难免不”为羡余成分时,“不”为属前成分,句法成分距离相近的词其语义成分也相近,因此,在羡余否定句中“难免不X”=“难免X”。而非羡余成分中,“不”为否定标记,是属后成分,“不”是对后面的成分的否定修饰,因此,在非羡余否定句中“难免不X”≠“难免X”。
二、语用特点
“难免”已经表达了否定概念,即“不可避免”,为什么其后还要用否定词呢?“难免”和羡余成分“难免不”都表示肯定意义,因此出现了肯定与否定的语义不对称现象,又由于非羡余成分的“难免不”不能转换为“难免”,因此又形成了肯否不对称的现象。语言是遵循经济原则的,而羡余成分的“难免不”和“难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是表示相同的语义,这就不符合经济原则,同时也违背了合作原则之中的量的原则和数量相似性原则。事实上,“难免不”的否定羡余成分并不多余,“不”在这里没有真值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语用价值,表达客观上必然,主观想要避免的情况。张谊生指出:“从实际表达功用看,它们都是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态的典型量标记,其作用就是对客观量进行减量的主观评价,是一种认识情态即否定标记。‘不’的存在具有了语用意义,羡余是相对于形式而言,对于语用和语义而是非羡余的。[5]江蓝生认为:“肯定式中,‘难免’的‘免’意思很实,不可缺少;而在否定式‘难免不出问题’中,‘免’的意义虚化,‘难免’的意义相当于难(难以/难于)”。[2]488“免”在“难免+不+XP”格式羡余否定的情况下意思较虚,即“免”表达人的一种主观判断。通过对“难免不”和“难免”的主观色彩对比发现,“难免不”表达了“不出现某种情况都难”的回顾、推测的主观意义,即期待消极情况不发生的主观意愿难以实现,“难免”只表示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⑥跟妈妈在一道呢,人们看一眼老气横秋的妈妈,再看一眼美似春花的她,就难免不发笑,象看一张滑稽影片似的。这每每教她面红过耳。
⑦黑龙江上将架桥铺路,自然的、原有的景观难免不遭到破坏。
⑧现在人才争夺战那么厉害,这些身怀绝技但却收入不高的人难免不被别人挖走。
例⑥中“难免不发笑”=“难免发笑”,但是“难免不发笑”,表达了人心理上“不想发笑都难”的主观态度,而“难免发笑”则表达了客观事件会让人发笑的客观事实。例⑦“难免不遭到破坏”表达了人主观想“避免破坏”的期望难以实现。同样,例⑧也说明了主观期待情况难以避免的事实。
而对于非羡余否定句,“难免不XP”中XP表达积极的意义,人们普遍希望XP的情况发生,加了否定的形式,表达了遗憾的主观情感,即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情况,如“决心就是一种坚持,开始的时候难免不顺利”。
另外,根据预设的语用机制,羡余否定“难免不”包含了“难于发生积极的事情”和“不可避免发生消极的事情”两种语用预设。例如:新名词众多,不仅给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行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带来负面影响,使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无所适从,消费者利益也难免不受侵害。难于不受侵害和避免受侵害很难两种语用预设。
三、历时演变和原型效应
“难”为形容词,修饰动词“免”,构成状中结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偶见“难免”用例。例如:《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中,“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评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一直到元代,难免的使用还是很少见。例如:《全唐诗》中,“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竟不趋乎时泽,固难免乎罪戾。大量出现是在明清之际”,例如:《闲情偶寄》中,“处士之庐,难免卑隘,然卑者不能耸之使高,隘者不能扩之使广,而污秽者、充塞者则能去之使净,净则卑者高而隘者广矣。”“难免不”最早出现于明代《醒世恒言》中,“郎君若自恃其勇,好杀不已,将来必犯天道之忌,难免不测之忧矣。”《周朝秘史》:“无道昏君,屈陷吾父,稍有疏失,则吾难免不孝之罪!”大量使用是在清代。从CCL语料库的统计来看“难免”出现了的频率远远高于“难免不”。由历时演变及统计规律来看,“难免”出现时间早、频率高,更为典型,我们称之为原型,“难免不”是在“难免”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另外,“难免不”最早出现于明代,其中“难免不测之忧”“难免不孝之罪”都是非羡余否定,可见之后羡余否定的“难免不”是对非羡余否定重新分析的结果。“难免+消极意义”引申出“难免+不+积极意义”,后又引申出“难免不+消极意义”的结构,相对于非羡余否定,非羡余否定更为典型。
四、构式变体
“难免没(有)”是“难免不”的变体形式,它后面也加消极意义,表达推测事情的发生,但是根据实际调查的语料来看,“难免没有”主要用于推测过去和现在的事情,推测未来的事情后面只能加“不”。
⑨大学生们乃国家的栋梁。还没成栋成梁的时候便四处碰壁,难免不挫伤他们成栋成梁的自信。
*⑩大学生们乃国家的栋梁。还没成栋成梁的时候便四处碰壁,难免没有挫伤他们成栋成梁的自信。
例⑨中的“难免不”不能换为例⑩中的例子,因为事情发生在未来。
“难免不”是思维发生了瞬间断裂,把“难以避免”和“不发生某种情况都难”瞬间结合。吕叔湘先生曾经举出一些病句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混乱。”“总不免有个别地方会拒绝不执行。”在这两句中“避免不”和“拒绝不”跟“难免不”一样都是思维发生了瞬间断裂后出现的整合情况,而“难免不”之所以能被使用,是因为其高频出现形成了固有的构式。
五、结语
本文利用构式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构式的整合与叠加、概念的压制、语义溢出、距离相似性的角度分析了“难免不”和“难免”的形成机制。同时又分析了羡余否定构式“难免不”的语用特点,发现“难免不”表达了“不出现某种情况都难”的回顾、推测的主观意义,即期待消极情况不发生的主观意愿难以实现。另外,提出羡余否定“难免不”包含了“难于发生积极的事情”和“不可避免发生消极的事情”两种语用预设。本文又从“难免”和“难免不”的历时演变中探讨了其语法化机制。最后,关注了“拒绝不”和“避免不”两种变体。总之,文章较全面地分析了“难免不”和“难免”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对羡余否定构式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