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内控策略探讨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财务

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我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教学经费的支持力度也在随之增长,同时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也为自身提供了多方式、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因此高校资金的大幅增加也使得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不断增加。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都在巧妙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财务与业务管理能力,因此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不管是对于自身的经营改革,还是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一、高校财务内控的概念及作用

(一)高校财务内控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制度、财务规定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计划目标所进行的财务指导活动,财务内控管理一般由企业内部的财务总监在每一年运行前做出总结,用于企业这一年经营状况与优化的总体分析。它不是简单的会计做账,而是要结合以往的运行情况与自身变动,针对未来的财务收益做出整体分析,然后根据财务分析结果对后续的日常活动进行指导、督促与约束,从而保证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而高校财务管理同样也需要风险、内控管理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一方面要保证高校经费的安全,大量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必然有一定风险,通过严谨的财务制度管理可以实现对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管。另一方面也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求,通过财务风险及内控管理。针对高校运行中的成本花费、经济来源、业务变动进行预测与管理,用于指导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应对,突出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前瞻性作用。另外高校财务内控管理的提升,也是国家对财务管理资料真实完整的最终体现。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达到相关审计的内控要求,这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高校财务内控的作用

高校财务内控管理是保证自身健康、可持续、安全、高效发展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首先,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财务部门的人员明确分工,保障高校财务、出纳、管理会计、经营会计、成本会计、税务管理等人员各司其职,也有利于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自身的工作监督、自查自纠。其次,准确的高效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能够指导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决策。能够在高校财务能力的基础上优化经营改革,提升高校经费使用价值。再次,内控政策的加强有利于内部廉洁管理,对高校内部的贪污腐化、拖用公款、资产浪费等情况进行监管。最后,高校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的加强有利于信息化时代下高校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时代下要求高校业务财务结合更加紧密,对于财务管理的时效性要求更高,业务部门财务管理结合衔接的加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高校也同样需要实现“业财一体化”的管理目标。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别

(一)财务管理风险

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违法经营等问题都是财务管理风险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中的缺位与一些违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变动需要以企业资产变化与合理的业务活动为基础,如果在管理中出现不符合自身后续发展的业务活动,那就很有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财务问题,最终引起高校财务核算失真与资金链断裂问题。

(二)债务风险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市场经营节奏不断加快,企业现金流对于负债能力的变化更加重要,所以要尽可能避免出现过度举债而形成的一系列风险因素,比如现金流断裂造成的债务偿还危机。从高校长远发展来看,如果一个高校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那么社会信用就会降低,此时如果出现现金流波动,就会出现硬件建设与科研发展的矛盾,甚至会出现为了满足收支而缩减教学科研经费,影响到自身教学质量的情况。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对于项目投资失败,资金无法回收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高校研究项目、校企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对于高校的教育发展投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成为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首先,两者的目标一致。无论是财务风险管理还是内控管理都是对高校经营活动的优化监督,目的是对高校的发展提供合理的财务数据支撑,其中风险管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内部控制能够起到全面监管作用。其次,风险管理能够提升内控决策,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保证经营项目的合理化,比如资金审批制度的完善及投资分析等,能够为内控决策在财务运行制度上提供保障。最后,内控管理有助于减少财务风险的加大,内控管理能够促进财务管理更加标准规范,使其能够满足审计管理的各项要求,从内部管理提高财务水平,同时对各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四、现阶段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

当前企业已经开始采用信息化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既有利于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整合利用,但是高校由于自身特性的原因,针对企业应用的信息化软件并不能在高校财务管理上进行应用。而且高校财务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使得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发展受到限制。

(二)财务业务风险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实现创新发展,也开始参与一些校企合作经济投资项目,但是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容易出现投资项目失败而造成科研资金损失。一般而言高校的财务资金来源有学费和经费支持两部分,如果出现资金占用问题很难立刻实现资金回笼,甚至会影响到高校的还贷能力,造成信誉下降以及影响到教学质量。

(三)缺乏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

我国对于高校发展政策的指引已经使得高校经济活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体量的增加更加凸显出内控管理问题。近年来科研项目的虚报、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助学资金的分配问题等。都是缺乏完善会计监管制度的体现,相关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下降,都是内控管理缺失造成财务失真问题的原因。

五、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对策

(一)提高预算约束强化风险管理

预算是指导高校资金、贷款、绩效管理的重要机制。一方面能够促进高校对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合理分配教育、建设、科研等方面支出。另一方面通过预算约束减少高校财务的贷款压力,避免出现盲目贷款投资现象,及时对管理者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同时预算控制的应用,也有助于高校对各学院、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并实现对下一阶段资金使用的预测,用于指导后续的资金计划。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与投资是相伴而行的,而内控管理正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式。首先,高校要对内部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高校资金项目审核、校内资金结算等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其次,针对不同控制对象制定完善的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根据国家财务管理要求、税务要求进行内控改进,与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沟通调研,及时了解财务人员工作的风险点。最后,可以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证监督,依照信息化企业的财务内控要求进行改进。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

随着当前企业信息化意识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都认识到了财务共享、智能会计、实时财务的价值,信息化财务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相关财务信息化软件有用友、金蝶等服务商,结合0A 办公、后勤管理等系统,共同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业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借助银行互联加强高校资金安全及信息化发票识别进行发票验证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手工做账的弊端,降低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同时抓住市场机遇加快发展。

(四)完善高校内部治理

财务风险管理还需要从高校内部业务管理进行优化,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困境,梳理资金来源、使用、流通、分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借助政府调控与内部结构控制,实现从高校资金筹措、投资分配、经费划拨等多方面的监管,将各模块的财务管理内容、要求、责任划分到具体部门与个人。做到财务管理从资金使用人员到财务做账人员共同参与。

(五)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信息化水平、责任意识都需要进行全面提升。首先,财务人员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对新时期下高校各项业务活动能够给出合理建议,尤其是财务总监能够根据财务状况制定出财务管理总体计划。其次,根据内控要求优化对人员权限划分,提升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针对不合理问题及时反馈,将整体与各部门预算进行统一控制。最后,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升,加强对新财务政策与财务信息化软件培训,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下管理工作开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为高校经济水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通过财务管理优化实现高校教育、经营、管理活动的同步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财务内控、降低风险对于高校财务信息化转型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财务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