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01-1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

现如今人类文明变革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在高新科技的不断催化下迎来了新的历史革命,逐步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等在内传统生产劳作方式,工作效率和成果逐步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高能耗、环境差、空间小等不利因素逐渐扩大化,影响着社会安全稳定建设,所体现出的矛盾冲突伴随着时间向前推移进一步加深[1]。改变并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压力冲突促进科学化建设进程刻不容缓。成为了未来我国推进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我国人口资源发展现状

1.人口资源总量方面。从人口总数来看,我国人口基数仍然很大,在近期乃至未来几年时间段内将依然是人口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现有人口分布总人数约为13 亿人左右,其中按照不同生活区域来划分包含了城市生活人口与农村生活人口,各占据人口比例的四成和六成。而对于人口生活聚集区来讲,东部沿海地区比西北部高海拔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受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生活环境改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增速处在平稳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二胎政策以来,人口增长率出现小幅度攀升,会使我国人口总数发生重要变化。

2.人口素养水平结构。从人口素质方面来看,具有良好职业技能、高层次知识等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总量依然还处在稳步增强阶段。而具有中等层次知识水准的人才总数依然占据主要份额。一方面,在我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进行了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从思想、目标以及思路等内容上进行了革新,从而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然而受经济、地域文化、人口分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促使在区域范围内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力度不尽相同,致使教育教学质量层次不齐。另一方面,高尖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成本。而高昂的教育投入为中等及贫困人群的日常消费带来了巨大压力,处于对稳定就业、获取生活资源的需求,则降低对高层次技能的培养热衷程度。

(二)当下我国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

1.自然环境建设。即在自然状态下所形成的生产生活空间以及资源的采集地区,例如:山川、河流、林地、草地、湿地等。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自然环境当中所包含的丰富物资,为其进步与革新提供了充足的源动力。同时人类文明进入高速推进的新时期,使得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总量进一步增加。自然资源所承载的压力随着供应总数的逐步攀升也逐步扩大,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新问题,例如:社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排放物数量增加,污染区域面积范围增大,促使环境污染矛盾冲突日益严峻。

2.社会环境建设。即表现为社会环境包括城市固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文化发展环境等内容,例如:经济环境内包含区域范围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地经济支撑产业,文化环境囊括了文化底蕴以及居民所拥有的文化层次水平。而环境建设重要部分则指的是社会在变革时对于自然资源消耗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由于上述中提到的各类因素影响,使得环境保护问题与城市建设矛盾逐步升级。

二、当下我国社会发展在人口管理与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人口资源结构不协调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1.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国家统计局关于城镇、乡村人口比例结构上来讲,年龄在50-60 左右的人群占据了当前人口总数的三成左右,同时还在以每年递增的趋势不断增加。虽然现阶段国家大力开展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由于房价、教育等生活成本投入总量的增加,使得部分年轻一代放弃二胎或生育的思想观念。导致社会可支配劳动力资源缩小,失去了创新改革的后劲。产业效率革新、技术创新的夙愿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2.城乡人口比例失调。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就业和教育学习资源都集中于城市,使得大量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迁移,短时间内形成了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迁移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城市化建设进程上升到了较高水准,能够吸收越来越多的人群进入其中从事各项生产作业活动。与此同时有限的社会生存空间、有限的社会分配物资,无法安置与分配突然涌入城市的人群,从而引起行业内失业人口增加。

(二)资源调配矛盾冲突日益突出

1.人口增长与生活生产物资分配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人口粮食分配的问题日益严峻。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地域面积范围宽广,我国拥有东北、中原等大范围粮食主产业地区,提供包括米、小麦等多种粮食农作物。但是从局部位置来看,可用于耕种的农业用地面积却不多,城市化扩建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因素,导致可耕种土地资源进一步紧缩。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逐年增长的新增人口数量,使得粮食支配将面临着严峻分配压力。

2.人口资源与环境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如上述中所提到的那样,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代表着社会生产力提升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代表着人们生产生活活动逐步频繁,对于所需要的物资资源总量也得到充分提升。然而在此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度的攫取自然资源、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等状况,对于环境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当下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被分为废水、废气、废渣三大类。从废水方面来讲,主要存在于工业废水、民用生活废水两大类。其中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占据废水总量的近半数以上,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将部分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到附近河道,而污水中所含有的大量有毒及重金属物质直接对河道水体及深层次土壤造成污染。而废气、废渣主要是在进行生产操作中所排放出的多余气体。

三、创新优化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结合区域范围内经济特征,调整并规划产业建设结构

一是要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特性,包括消费水平、经济环境、地理位置等内容,对其产业建设所存在的优势及困难进行前提调研考察,归纳出合理的调研方案。

二是要重点加强对高能耗、落后产能的改造与转型升级,逐步降低现有产业库存量,在不增长保持现有产量的前提下,依靠正常贸易交往活动消耗掉多余的产能。以此基础从而减低对产业增长所进行的资源投入。

三是要突出优势产业,在结合周围地域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对当地优势产业进步与升级换代。增强科技创新与市场影响力,进而增强产业进步后劲。

(二)实现对人口资源科学化协调管理

第一、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支援与投入力度,从而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其中重点加强对农村的经济建设,以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为依据,扩大对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作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开发并改良当地传统经济项目,为其增加经济收入扩展渠道,从而构建生产便利、生活优越的新农村面貌。

第二、实行稳健的城乡人口迁移。一方面要确保城乡人口流动是为了提高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这一根本目的,可以将农村富余生产劳动力,在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之后,按照行业所需有选择性的进行人口迁移。另一方面避免因农村人口迁移而造成“荒地”、“荒村”等现象发生,以引入社会资源对农村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以改良生活环境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吸引当地村民就近开展耕作活动。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落实并实践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政策

首先,严格执行国家职能部门以及行业单位关于环境保护所设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坚决执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原则,对原有环境建设体系进行结构调整,强化对环境监控以及制度落实成效的监督与管理。明确相关环境部门的责任和权利义务,重点缓解居民生活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次,在各产业调整与转型过程中,以坚持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为原则。对原有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优化,增强对生产物资重复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提高对产业内企业生产线环保设施投入力度,力争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总量,使其排放指标能够达到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元素,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是构建三者和谐共进体系的必有策略。为此应当在市场经济环境这一大背景下,在促进社会进步优化创新的步伐中,从树立正确意识观念、加强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等方面,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探索出可行性、实践性强的新措施。

猜你喜欢

人口资源环境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