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进步与科学理解

2020-01-17吴雪华

黑河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布朗运动认识论帕克

吴雪华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63)

自然界最大的秘密就在于它的可理解性,但是关于理解解释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科学进步概念的兴起,理解解释的观点开始浮出水面。德尔森(Finnur Dellsén)从理解解释出发,认为理解是科学进步的本质,即科学在提高我们对世界某些方面的理解时,就会精确地取得认知上的进步,他声称知识增加对科学进步来说既非充分也非必要[1];帕克(Seungbae Park)却从德尔森的批评中捍卫认识论的观点,并对理解解释进行批判。帕克在对德尔森进行批判时主要采用他的手段-目的论[2],但是德尔森认为这种理论没有办法区分构成和促成科学进步的事件,所以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评估科学进步。

一、理解解释的科学进步观

理解解释是关于科学进步的一种新观点,人们普遍认为理解某事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认知成就,理解也常常被认为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到底什么是理解?尽管有着哲学上的兴趣,但是在哲学的文献中,理解并没有公认的特征,对于理解的性质一直都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的观点。例如,萨蒙(Salmon)将理解描述为一个很好的解释;张(Hosok Chang)声称理解就是知道如何进行认知活动;基切尔(Kitcher),格里姆(Grimm)等人认为理解是一种知识,事实上伯德也承认要想理解某件事,就是要知道是什么原因、过程或者法律导致了它,并认为认识论解释可以容纳这一观点[3]。

德尔森采用科学理解概念定义了理解,对于理论家来说区分两种不同的理解是很常见的即客观理解和理解为什么,客观理解是一种语法上由对象跟随的理解,例如“它理解太阳东升西落”;而理解为什么通常用原因等字句来表达,例如,“它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在这里德尔森主要关注的是第一种客观理解。在这方面,德尔森认为科学理解有四点需要做出强调:第一,科学理解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每一个人对于理解的看法都不相同,一个人对一现象的理解可能越来越多,也可能越来越少。第二,科学理解和解释、预测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即使可能不需要解释就能理解一些东西,例如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事物做出正确的预测,而不知道如何解释它的科学家似乎至少对这一现象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只是部分的理解。第三,一些严格说来是错误的理论,虽然它们扭曲和忽略了一些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只要它们有助于找出与被解释的现象有关的因素,它们就具有为科学理解提供基础的相关解释所需的精确性,因为理解的目标是综合的把握而不是精确性。例如,理想气体模型通过忽略分子之间的碰撞,大大简化了对一些真实气体的解释,从而更容易的满足科学的目的,有助于解释和预测,因此它具有科学理解所需的精确性。第四,理解还涉及到一类心理因素,类似于知识中所涉及的信念,如果没有这类心理因素,理解就不是一种认知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理解就不符合解释科学认知进步的资格。根据以上四点,鉴于对理解的性质缺乏共识,发展基于理解的科学进步说明的最富有成效的办法,可能就是在规定的意义上使用理解。这是德尔森所采取的路线,他规定如果一个代理人掌握了如何在适当的情况下正确解释和预测目标现象的某些方面,其就会部分理解某件事情[4]。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理解解释的科学进步的描述,即当科学家掌握了如何正确的解释或可靠地预测自然界的更多方面时,科学就会取得进步,这是科学进步的精确和规范的叙述。

二、德尔森与帕克的争论

伯德最初的认识论解释认为“当一阶段(episode)的结尾有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开始的时候,科学的那一阶段就是进步的”,之后伯德还指出“当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时,科学就会取得进步”。因此,认识论方法可以归结为科学进步在于知识的增长或者获得一种知识增长的手段。帕克将认识论方法的第二部分称为手段-目的论。但是德尔森提出伯德在反对达雷尔·P·罗巴顿(Darrell P. Rowbottom)的反对意见时,坚持“我们必须区分进步的构成因素和促进进步的因素”,即获得一种知识增长的手段仅仅促进知识的积累本身并不足以构成科学进步[5]。帕克的手段-目的论和伯德的认识论看起来差别很小,但是细分起来就会很大的不同。帕克认为一种理论即使在过去的某个领域失败了,但只要它后来促进理论的发展,它就是科学进步。而伯德完全没有这一层次的意思,所以德尔森将帕克的认识论解释称之为扩展的认识论。德尔森认为帕克的手段-目的论过于宽泛,根据其定义我们可以得出所有促进科学知识积累的东西都算作科学进步,帕克提出了限制理论即关于科学进步的辩论仅限于那些涉及认知变化的阶段;但是德尔森却指出在所谓的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手段-目的论很难区分认知和非认知的事件,帕克反驳说认知事件涉及认知变化,而非认知事件不包括认知变化。例如,提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检验它,证明它,伪造它是认知事件,而科学家接受资助和增加技能是非认知事件[6]。

德尔森认为对于科学理解来说信念不是必须的,理解解释涉及的只是接受而不是信念。但是帕克却认为如果某人仅仅接受而不是相信一个命题,他们的同行可能会怀疑他们。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科学家相信他们的解释和预测,他们的同行才会认真对待他们的解释和预测。德尔森通过科恩(Jonathan Cohen)的接受来论证理解解释,他认为这里的接受和相信是在特定科学背景下的。例如,一位虔诚的宗教进化学家虽然无法相信自然选择理论,但是他仍然接受自然选择理论。德尔森认为对于科学理解来说证明不是必须的,理解是利用命题的解释和预测产生的,理解可以在没有任何证明的情况下产生。例如,德尔森提供了爱因斯坦用动力学理论来解释布朗运动的例子,爱因斯坦根据热的分子动力学理论得到与布朗运动相同的情况,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证明来确定此运动是否是布朗运动,因此爱因斯坦的解释在当时并不构成知识,因此不能取得科学上的进步;而德尔森认为爱因斯坦用动力学理论解释了布朗运动,从而引起了对布朗运动的解释,并取得了科学的进步,所以在没有证明的情况下,科学是可以取得进步的[7]。帕克认为他的手段-目的论可以为认识论方法辩护,使其不受德尔森理解解释的反对,它之所以取得了科学进步是因为它对动力学理论和布朗运动之间的洞察力,是1908 年让·佩林(Jean Perrin)在随后的研究中建立分子存在的一种手段。德尔森认为知识对于理解来说不是必要的,知识不足以理解,因为理解涉及一个整体的认知状态,超越了对个别命题的了解,如果不能理解如何在相关解释中将这些命题结合在一起,就不足以理解这些命题。例如,人们可能知道旗杆的高度、阴影的长度、太阳的位置和光的直线传播,但是仍然无法解释或预测旗杆的长度。但是帕克认为缺少的只是某种特定类型的知识,他认为如果你有解释或预测旗杆长度的所有相关知识,你就会有相关的理解。德尔森坚持认为理解既不需要信念也不需要证明,并且认为接受可以替代信念。帕克认为要想摆脱对信念和证明的科学理解就要把科学理解降格为对虚构科学的理解,把科学降格到虚构科学中去。

三、对德尔森科学进步观的评价

在科学进步的观点中,理解解释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处理与极简理想化、实用主义德性和认知价值相关的问题。第一,极简理想化是一种模式,它包含核心主张,这些主张对调查中的某一特定现象产生了影响,但是也消除或夸大了解释性不相关的因素,以便阐明否则会因其复杂性而模糊的现实方面。根据定义极简理想化不是真的,认识论认为当产生极简理想化时,不会取得科学进步;但是理解解释相反,只要它对世界产生理解,就会取得科学进步。第二,德尔森所说的实用德性指的是一种理论的特点,可以说,理论简单性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实用德性。当科学家选择一个简单理论而不是一个复杂理论时,他们就取得了科学进步。与理解解释相比认识论并不能解释科学上对具有理论简单性实用德性的偏好。假设T1 和T2 在经验上是等价的,但是T1 是简单的,T2 是复杂的。认识论方法意味着当科学家选择T1 而不是T2 时没有取得进步,因为通过了解两者所获得的知识数量是一样的。但是理解解释取得了进步,因为更简单的理论使我们能够解释和预测世界上更难甚至是不可能用更复杂的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的方面。因此,更简单的T1 比更复杂的T2 更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理解[8]。第三,认识论者对知识具有独特认知价值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这个问题之前就已经被讨论过即美诺问题(Plato’s Meno):不清楚为什么知识比较弱的认知地位更有价值,比如真和被辩护的信念。[9]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常常指出,在如何解释理解的独特价值方面没有类似的问题,这表明理解解释是比知识更有价值的认知地位。有人认为,理解应该取代知识,成为认识论理论的主要重点,对于知识的美诺问题和缺乏相应的理解问题构成了一个更好的理由来支持对思维的理解。对此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四、结语

在科学进步的发展进程中,理解解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帕克通过手段-目的论对关于科学进步的理解解释提出了异议,但是德尔森认为这些反对意见都不成功,因为科学中的事件如果涉及到获取增加知识的手段就算做科学进步的话,就过于宽泛了。对认知科学进步的解释不能只计算任何促进科学进步的东西,相反我们应该区分构成和促进科学进步的事件,并根据它们的认知分类来评估科学进步的情况。

猜你喜欢

布朗运动认识论帕克
两参数布朗运动增量的一个泛函对数律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废旧材料的幻想一一安东尼·帕克作品欣赏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G-布朗运动环境下欧式期权价格数值模拟
最容易失败的时刻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亨利与帕克薪水对比
你原谅那条公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