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利用角色扮演与幼儿高效互动
2020-01-16刘静静
刘静静
摘 要:角色扮演策略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中,以此来提升教师同幼儿互动的有效性,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非常好的教育价值。文章对角色扮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分析了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的引导策略,形成良好的应用方案,以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引导。
关键词:师幼互动;教师引导;策略;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94-02
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要回归到实践中。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作为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引导策略之一的角色扮演策略进行分析。
一、角色及角色扮演的含义
(一)角色的来源与含义
“角色”一词原属戏剧学概念,指的是舞台上演员具体言行的规定,该做什么、该说什么都有明文标示,即“脚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学者将它引入社会学,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大约192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尝试在心理学领域探讨如何认识“角色”这一概念,最初的目的是探讨个体可能在不同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他指出:“角色首先是处于一定地位并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行动的人。”即理解特定的角色,需要尝试理解该个体在符合社会期望的同时,或者他在所被要求的情況下出现的行为。换句话说,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具体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定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产生期望的行为集合体,主要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来完成;二是某种社会角色下的个体对自身产生期望的行为集合体;三是某种社会角色下的个体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可观测的行为集合体。
(二)角色扮演的相关研究
角色扮演多以“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式教学”“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出现。有学者认为:“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由学生扮演某一职务的担任者从而处理这一职务中的某些工作,以体验各种类型人物的心理,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扮演中受到启示,而改进自己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相似环境的设计、相似环境的融入、矛盾冲突的引发、内心情感的体验、深刻经验的移情,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引起个体或者学习者感知觉及个体外在行为的反应,从而帮助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及技能等多方面发生变化,以及学习的产生或者发展的获得。
或者说通过角色扮演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或者让学习者更容易接受,获得良好发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通常运用于义务教育及其以上的学校教育阶段,且在不同的学科中均适用。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游戏,通常用于幼儿教育领域,指的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三)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的引导策略
1.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的引导策略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师引导策略实施的背景和环境,即幼儿教师引导策略的适用情景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师幼互动指的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以及过程”。由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这里的行为不仅仅指教学行为,还包括除教学行为外的所有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所谓策略,简单来说是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组合、生成及使用,具有目的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的引导策略就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为促进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组合、生成及使用。把已有研究和具体观察结合,大致分为示弱策略、暗示策略、角色扮演策略、欲擒故纵策略、强化策略等。
2.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的角色扮演引导策略
角色扮演策略不同于角色教学法、角色教学模式等,它指的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为确保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据幼儿善于模仿、想象的心理特点设置或自然生成一种情景,通过角色改变或者角色扮演引导幼儿行为合理化而对一系列方法的选择、组合、生成和使用。
二、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角色扮演策略的运用
角色扮演策略作为幼儿教师引导策略之一,也有着情境性,因此结合具体案例对运用过程的要求进行分析论述。
案例一:你教我画画好不好?
(阳阳入园时哭闹,不肯进班。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尝试了一些方法还不能让他完全放松下来。想起他昨天上了绘画班,尝试用他的兴趣来转移他的注意力)笔者发现整张画中,阳阳只用了黄色,猜想他比较喜欢黄色,于是很满意地看着画说:“真好看的黄色。”
(1)要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喜欢被肯定。
(2)注意观察不同个体的兴趣和特点,尊重个体差异性:阳阳喜欢画画。
(3)关注现有的情境,同时了解到他之前有相似的深刻经验,即画画,而且由于时间不长,幼儿对这经验的印象还很深刻。
果然,阳阳稍稍抬高了下巴得意地点了点头:“你也画一张吧。”于是,笔者微低头做出为难的样子:“我不会画啊。”又抬眼看着他:“你教教我(画画)好不好啊?”阳阳很干脆地回答说:“好!”
(1)及时抓住幼儿主动给出建议的机会:一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二是因为是幼儿自主发起的,能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热情来进行活动。幼儿喜欢被肯定,也希望获得成年人的认可,尤其在幼儿主动发起的时候,是最佳的积极肯定的时机,容易产生好的互动效果。相比被动产生的互动,效果更佳。
(2)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进入“教与学”的情境。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使用角色扮演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有了好的教学情境,就有了良好的随机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容易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
在小桌子边坐下后,笔者问:“现在要做什么呀?”他指了指放油画棒的盒子:“那个。”笔者说:“油画棒是吧?”他点头,笔者把盒子放到他面前:“是不是要选一个颜色呀?”他点点头表示肯定:“要黄色!”边说边伸手准确地拿了一个和画上一样的黄色,并示意笔者也拿一个。笔者放回盒子问:“还要什么啊?”“一张白纸。”把纸放平铺好,笔者犹豫地看着他问:“要怎么画啊?”他拿起油画棒,在纸上很认真地画了一条线,边画边说:“(像我)先这样画。”笔者照着画了一条线:“哦,先这样画。”他很专注地看着笔者画,笔者画完了问他:“是不是这样画啊?”他点点头:“嗯。”笔者问:“然后呢?”他又画了一条线,笔者照着做,这样很快画完了一幅画,拿起画给他看:“我画的好不好啊?”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笔者问:“画完了,油画棒放哪里啊?”阳阳扫视了一下周围,指着放油画棒的架子:“那里。”笔者说:“画完了要把油画棒放那里呀。”
(1)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动性,给幼儿发挥的空间,切不可由引导变为控制。
(2)要注重及時地真实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例如,这里的教师是“学生”的身份,就要足够“弱”,这样教师的角色才能演得好。这也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双方扮演的角色。
(3)要把握互动过程中的教育机会。例如,教师引导幼儿缕清画画需要准备的材料,在准备过程中,重复绘画的学习、材料的整理等。
(4)目的性明确。这里就是为了暂时转移阳阳对妈妈的依赖,保证阳阳顺利进班,并参与日常活动。
案例二:粽子给老师吧!
(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都在自由玩玩具。有的在区角里玩,有的将玩具拿到区角外。教师坐在旁边看着小朋友)
嘟嘟在美工区的柜子里(东西很少)翻了一会儿,拿起了一个保鲜膜纸筒。摆弄了一会儿,又在柜子上发现了一支削过的铅笔。拿着纸筒和铅笔在柜子上滚了几下后,他开始将铅笔在纸筒里插来插去。
教师看见了,对他说:“嘟嘟,把铅笔给我吧!”
(1)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幼儿的动态,目的性明确。
(2)密切关注幼儿动态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嘟嘟举起手里的纸筒和铅笔,笑眯眯地对教师说:“我还在玩呢,我做粽子呢!”
教师看着他将铅笔插到了纸筒里,向他伸出手:“(做)好了,送给我吧!”
抓住机会及时进入做粽子与等着吃粽子的情境。
嘟嘟拿着“粽子”高兴地走到教师面前,双手将“粽子”递给了教师。教师接过“粽子”,煞有介事地放在鼻子下闻着:“真香啊!这里面是不是有糯米,还有黑米,这么香,还有什么呢?”
(1)将情境真实化,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如粽子里有糯米等。
(2)注重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如“还有什么呢?”引导幼儿回答,促使互动进行。教师要注意设问的开放性。
嘟嘟眼珠转了转,说:“嗯,还有豆子,红枣!”
教师“享受”地又闻了闻:“哦,真香啊!”
嘟嘟高兴地笑了,转过身去和一个正在玩沙包的女孩一起玩了起来。
(1)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给予幼儿肯定性的评价。
(2)互动的时间不在乎长短,关键是要保证互动的顺利进行以及相互作用的有效性。
三、结语
在师幼互动中实施角色扮演策略,要求幼儿教师注意其目的性和情境性的特点,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在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考虑相似环境的设计、相似环境的融入、矛盾冲突的引发、内心情感的体验、深刻经验的移情,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幼儿感知觉及个体外在行为的反应,从而帮助幼儿在认知、情感及技能等多方面发生变化,以及学习的产生或者发展的获得。
参考文献:
[1]高 岚.学前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