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课程育人分析

2020-01-16柴薇

教师·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柴薇

摘 要:自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指出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基本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结合思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了如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课程体系,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育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09-02

一、引言

十九大提出需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就必须注重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符合国家相关战略方针。高职院校发展需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基本方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将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要实现此目标,教育工作者就要及时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主动构建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一体的育人教育体系。

二、思政课程发展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的转变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开展为“2+1”课程,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政教育及学生专业教学两极分化严重。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不能仅是思政课堂的内容,应不局限于思政育人。高职院校具有“育人”的责任,教师也都要肩负起“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责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强调知识的价值引导及导向,将科学的思政教育融入各个体系中。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是我党领导下的重要教育机构,为国家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项人才,不管是办学还是育人都应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继发展。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社会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让国外拜金主义、资本主义思潮进入社会发展中,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难免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需立足实际,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负责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内化到学生心中, 以此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其素质,这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四、新时期如何实现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课程育人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一体化配套体系

实现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应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政府《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坚持党中央党委的正确领导;同时学院及职能部门应共同努力,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应建立统一化的领导体系,以党委党政府为领导,落实“齐抓共管”措施,和高职院校相互配合,幫助院系落实领导决策内容。而基层教师要认识到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统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自我约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典范,促进领导体制及工作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师资部门需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也可以将原本的预热机制和师德规范联系起来,以此作为教师日常管理的综合性目标,并将教师的师德规范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标准中,分配好教师的晋升机制指标。同时,需积极开展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再培训工作,对队伍采取科学轮训规划,可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如听讲座、向前辈寻求经验等。通过党建工作的规划开展,带动相关团建工作开展,打造一支优秀的高职院校综合管理队伍及教学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满足新时期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也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部门需认识到课程评价体系对开展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重要作用,不断调整并完善现有课程评价体系,尤其要注重过程中的评价。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学习习惯、正义感、责任观,引导学生向多维度延伸发展。 此外,教师教学需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在评价方面,也要结合工作评价、效果评价,创设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

第四,教学还需强调“学术诚信”,要将预防、监督、教育、惩治等结合起来,构建统一的诚信体系,对学生学术不端的行为予以严惩,并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需有预见性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完善思政课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五,需保证评估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思政教育要想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在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考评机制,了解教学状况。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中,也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学中,并细化考评机制中的奖惩、评价措施,重视评价教学是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体现育人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要建立督导、学生联合评价的考评机制,在重视教师利益的同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导师”为支持,开设三级导师制度

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成效,教师是关键之一,应注重教师的作用,通过建立“三级导师制度”,有效地提高教师思政教学及将课程融入思政的积极性。

1.一级导师

一级导师也叫作特聘教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聘用的方式,聘请科学技术能力较高的专家、学者,让其发挥在科研及学术界的优势,结合思政教学实际,带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并指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二级导师

二级导师主要是学院内部的导师,思政课专职教师需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及其他教师积极合作,审核其他教师教案,并指导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安排教师观摩优秀教师教学,为教师的教案设计提出中肯建议。此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可带领其他教师申报各个科研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3.三级导师

三级导师主要是课程思政教师,联系指导其他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其他教师积极合作、沟通,挖掘并梳理出课程思政知识的共同点,开展课程,并结合思政教育的具體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资源,改善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以此促进课程思政的更好发展。

三级导师要相互配合,将特聘教授、学院内部的导师和课程思政教师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教学教师体系,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

(三)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构建思政教育内容体系

思政课堂是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手段,但“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政教师的责任,其他课程教师也要在课程教学中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传授专业知识,还需结合“育人”理念,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效育人教育,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教师要确保课程体系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强化思政教学和各个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思政教育在各个领域当中的渗透,并将实际教学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要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需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其一,应保证课程体系相互协同,以推动思政教育开展为核心目标,以社会科学等课程为支撑,在专业课、社会实践中贯穿思政内容,将思政和学生专业课结合。同时,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综合性的理论、认知问题。另外,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布局课程内容,尽可能考虑到学生会遇到的问题,规划好德育教学目标,将目标具体化,细化到学期、单元,制订细致化的目标,具体到教学环节。

其二,应强化思政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协同建设,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统一起来,确保各个课程和思政教学协同发展。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设置好知识、技能培养目标,还需设置情感、创新等目标。例如,可以设置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标,注重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合作、融入集体,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将来可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三,各个学科的教学需和社会发展深度结合起来,了解当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聚焦解决真正的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职业教育的育人效果。例如,针对当下的社会热点新闻,对新闻中的不当操作等,教师让学生引以为戒,积极推崇新闻中的正能量操作,以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此培养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五、结语

新时期思政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大思政”背景下,需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统一起来,结合现有资源,发挥师生力量,鼓励更多教授、专家参与思政教育中,结合不同专业、学科,挖掘“育人”元素,改变传统的思政教学格局。

参考文献:

[1]彭瑞良.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课程育人研究[J].才智,2019(11):92-93.

[2]郝毅然,朱 红,张贤杰,等.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9):123-125.

[3]周 娇.新形势下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9-12.

[4]鲁继平.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8(4):98-102.

[5]徐向飞.“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逻辑理路[J].教育与职业,2018(22):84-89.

[6]韦莉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9(8):62-64.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