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学组织如何提升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活力

2020-01-16周清芬

教师·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

周清芬

摘 要:文章以上海杉达学院团学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研究了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产生条件、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成效等),探究和分析其原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意见,为进一步发挥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跨校区大学;团学组织;活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07-02

跨校区办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国内外已很常见,上海杉达学院已形成了跨校区办学的格局。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域、气候、办学场地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在活动形式、主题、参与度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对等的现象,这对思想引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何提升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共青团、学生会组织(以下简称“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职能是极为突出的。从工作对象来看,团学组织主要面对的是28周岁以下的共青团员,并且大多数都是团员和可靠青年,团学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工作性质来看,团组织的主要工作包括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团员的日常管理、团的组织、团的作风建设,以及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科技艺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会也是服务师生,提供更多彰显个性和才华的平台的学生自治组织,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文艺展演、学科竞赛、社团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同时,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和思想引领。在群团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发达,高校团学组织清楚地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重复性正在不断显现,开始逐渐取代教育性,这成了团学组织开展活动的一个难题,亟须破解。

一、上海杉达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现状和活力分析

上海杉达学院现有浦东新区金海路、嘉善县人民大道、普陀区长寿路、浦东新区金桥路四个校区,其中金海校区和嘉善校区为主要校区,分别容纳8 000名和3 000名左右的学生。金海校区主要容纳大二、大四年级学生;嘉善校区容纳大一、部分大二年级学生;其他校区容纳沪东工学院专科学生和时尚学院本科学生,师生容量明显少于前两个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涵盖校级主题文化和思想教育活动、学生会主题节庆(如迎新文化节、社团巡礼节、阳光体育节、毕业季主题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学科竞赛、学院主题文化活动、创新创业主题活动、学术讲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为了解师生对这些活动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本次调研采取线上抽样问卷的形式,分别在金海、嘉善校区发放问卷200份,在沪东工学院发放问卷70份,在时尚学院发放问卷30份,最终有效问卷率为73%。根据数据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1)学生对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知晓率比较低。根据调查,57.55%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校区究竟有哪些校园文化活动,仅有42.45%的学生知晓。其中金海校区学生对本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知晓率为47.43%,嘉善校区则为65.55%,沪东工学院和时尚学院由于地域原因,对金海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知晓率为10%以下。

(2)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根据调查,从同学口中了解到活动信息的受访者占61.22%;从各主办单位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中得知的受访者占64.9%;通过其他途径得知的受访者占16.33%。

(3)联动办学资源,为跨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选择。大部分学生认为,跨校区应该联合举办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调查,75.1%的受访者认为跨区域合作是必要的,这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59.59%的受访者则认为相互学习可以使得活动质量有进一步提高;53.88%的受访者认为跨校区的走动可以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数量,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如何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问题上,86.9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持续丰富活动的形式;73.06%的受访者认为要给予更多经费支持;66.94%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68.98%的受访者认为要提供更多活动场地。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为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由于各校区的地域不同,学生对非本校区的活动知晓率较低,而对本校区活动的知晓率也不高。多校区高校的校区分布一般有两种类型,即同地多校区和异地多校区。各校区地理位置上的分散,给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融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上海杉达学院将大一年级学生安置在嘉善校区,而将高年级学生安置在上海,学院的地区差异、空间上的阻隔导致新生入学后缺乏向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机会。

(4)在學生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文艺晚会占比较大,学术讲座相对占比较小。在学科竞赛、文化比赛、学术讲座、体育比赛、汇报晚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中,文艺晚会占55.1%,占比最高;次之是体育赛事,占39.59%。而人文比赛、学科竞赛、校庆游园会等排在其后,学术讲座类的活动相对占比较低。

从以上情况可以了解到,上海杉达学院学生普遍对文艺晚会和体育比赛等相对集中和比较外放的文化活动较有兴趣,同时晚会和体育赛事也是校园比较具有知名度的活动。这些活动由于具有多年历史和良好的品牌效应,直接影响受众对它们的关注度。

二、提升团学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活力的策略

(一)形成跨校区的资源融合

要利用好各校区的场地资源、传播媒介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活动场地的高数量和多元化对校园文化活动在种类、规模、层次等方面的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校区不同场地使用的最大化可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频率。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渐加大大礼堂、报告厅、艺术体验室等的建设和开放使用力度,这对校园文化繁荣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利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强化宣传职能,并创新网络文化活动形式。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网民极速增加,其中大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增强各类活动的线上宣传和互动很重要。加强网络慕课、网络学术讲座、线上第二课堂成绩单等线上资源的建设,打造网络维度和受众黏度,形成线上线下同步,能提升活动的活力。

(二)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宣传效果,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

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对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效果是很直观的。一场主题活动是否受到追捧,与前期的路演、线上活动宣传、海报制作和周边产品的生产都有着重要关系。2018年上海杉达学院毕业季主题活动,得到了2018届毕业生的追捧,毕业生收获了水彩杉达的帆布袋,毕业季主题活动推出的限量版陶瓷杯及定制T恤成为炙手可热的毕业伴手礼,大大提升了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校园景观喷绘、“弹幕毕业生寄予”拍摄点、手持拍照KT板等各类互动产品为毕业生营造了一个温暖惬意又依依不舍的毕业季氛围,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活动的意义。由此可见,宣传手段的多样和用心能够直接影响文化环境的质量,提升文化活动的活力。

(三)持续推进品牌活动建设,增加创新点和突破点

紧紧抓牢学生对社团和体育活动的热情,开展更多样的社团展示路演和体育比赛,持续扩大活动的规模;提升活动内涵,加强社团巡礼节、阳光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主题节庆的质量建设,在活动策划、赛制、节目编排、舞台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使得品牌活动持续发力;重视活动的创新,结合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引入更多流行元素,使得形式更接地气、更具活力,吸引更多学生观看。

(四)加强学生干部建设,发挥学生干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与优势,提高学生在活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问卷调查或者大讨论,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满足大局、形式新颖、规模层次较高的文化活动,将其办成学生期待、喜爱的项目,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二是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中学生干部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较高,因此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是较高的,他们的实际行动最能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带动周围的学生,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结语

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要通过以下四点:①形成跨校区的资源融合;②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宣传效果,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③持续推进品牌活动建设,增加创新点和突破点;④加强学生干部建设,发挥学生干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是提升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活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谭秋浩.新时期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构建的研究——基于高校跨区域多校区办学模式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3(4):40-42.

[2]张 瑞,夏雨薇,范安铭,等.跨校区院校大学生艺术团长效运作模式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1):83-85.

[3]田玉宝,姜 丹.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7(24):154-155.

[4]宋 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实困境与系统设计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1):71-74.

[5]秦佳佳.新时代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解析[J].商情,2018(4):242.

[6]林依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自信心提升研究——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2):33-36.

[7]徐 广,李泳敏.民办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发挥“香港项目”优势建设校园文化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6):105-106.

[8]陈 诚.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9]陈 燕.在互动中融合发展多校区大学文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3):98-102.

[10]徐 瑤.高校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模型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4(14):123-12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谈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电子显示屏的校园文化传播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与校长基本素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