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创新模式探究

2020-01-16林麟

教师·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创新模式

林麟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资助育人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近两年,一大批以“0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开始进入大学校园,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性格特点,与此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突出。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索构建心理资助工作创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28-02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及调查分析

针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问题的相关研究,从研究数量上来看,截至2020年,中国知网上以“高校贫困生”为检索词的文献、论文共有6250篇,以“高校贫困生心理”为检索词的期刊、论文共有1188篇,而以“高校心理资助”为检索词的期刊仅有37篇,硕博士论文0篇。由此可见,如何继续深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资助”工作模式,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张伟伟通过研究认为,高校贫困生容易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诸如敏感、焦虑、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孙芳认为,高校贫困生的身上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包袱,若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适时的排解和释放,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孙濛、袁忠霞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贫困生对自身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十分消极的层面,认为家庭经济贫困就羞于示人,代表低人一等。例如,有的贫困生常常被班级其他学生或是室友孤立,他们会将自己被孤立这件事情归因到自身的家庭经济贫困上面,从而产生一连串错误的消极思想。

笔者对某高校某学院229名贫困生展开了调查,共回收207份有效问卷,达到了90.4%的有效问卷回收率。问卷共设置了“性别”“年纪”“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贫困等级”“对家庭贫困的看法”“是否感到自卑与嫉妒”“师生关系如何”等20道问题。通过调查与结果分析发现,相对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来说,高校貧困生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和学业压力,他们也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对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有着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困生普遍比来自城市的贫困生感受到更大的家庭带来的压力,且贫困等级越高,感受到的家庭压力越大,也更经常感觉心情烦郁,同时容易产生妒忌心理。虽然有部分贫困生表现出了良好积极的心态,但是问卷结果仍然显示出贫困生心理方面整体存在着脆弱敏感、攀比嫉妒、自闭孤僻、挫折承受力弱等问题。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目前来看,多数贫困家庭的生活重点是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农村家庭,父母长辈往往很少将关注点落在子女的精神世界上,而这些家庭的现实状况和处事心态又或多或少互为关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子女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经济较为贫困的家庭往往倾其所有供养一名大学生,他们的子女不仅为自己而活,更肩负着整个家庭的期望,心理上自然背负着无形的巨大压力。

(二)高校因素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完善并实行“奖、贷、补、助、减、免、勤”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也越来越重视对贫困生心理上的帮扶。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贫困生依然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部分贫困生来说,在周边同学优越的生活条件与自身较为困难的家庭经济条件之间,仍然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大部分高校目前对贫困生的帮扶依然停留在如助学金、勤工俭学、社会支持等简单直接的经济扶持上,而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则仅仅体现在常规的心理工作中,甚少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如学术交流、座谈讨论等,导致经济与心理、物质与精神育人两条线虽然是并行轨道却始终少有交集。

(三)社会因素

如今的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与社会进行第一次接触的重要桥梁,他们通过课程来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活动来感悟人间百态,体验社会现实。社会竞争、人际关系、金钱势力等大量社会现实不断刺激着贫困生脆弱的神经,跟其他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孤立无援和力不从心。此外,部分社会捐赠活动在对贫困生进行助学时,会有意无意地将善举做成形象工程,在无形之中将贫困生作为宣传的对象,这也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四)个人因素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他们内在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本身也不无关联。有的贫困生不能理性看待家庭经济的贫困,甚至认为父母务农、打零工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觉得父母没有为自己创造与其他学生一样优越的条件,担心遭到他人的轻视和嘲笑,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觉得自己与老师同学之间关系不好,不愿参加各项社团活动,觉得前途渺茫等。这些都是他们脆弱敏感、烦郁厌世、自闭孤僻、受挫力弱的原因。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创新模式探究

面对接踵而来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大学生思政工作者,尤其是负责心理工作和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应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专业学习当中,在跨学科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贫困生的心理脱贫。

笔者认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工作可从“一份档案,两项指导,三种教育”三个角度展开新的思考。

(一)“一份档案”

“一份档案”即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在他们刚入校,被认定为贫困生之后,便为每一位贫困生建立动态性心理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学习经历等)、心理测试报告、在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咨询的记录等。动态性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教育,同时便于心理咨询机构及心理辅导员对学生的状况进行跟踪关注与适时调整,更加有效率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二)“两项指导”

“两项指导”即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相对普通大学生而言,贫困生从小受到的基础教育较为薄弱,在奋力一搏的高考过后,迈入大学校园的他们并没有减轻学业上的压力和家庭带来的负担。学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就业指导则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职业规划培训、模拟就业、提供就业信息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就业有困难的贫困生提高自信心,增强社会竞争力,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三)“三种教育”

一是诚信教育。诚信是立人之本,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知识竞赛、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督促与引导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及时还贷。二是责任担当教育。责任担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部分贫困生习惯接受来自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却失去了作为青年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高校应通过社会实践、勤工俭学、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对贫困生的责任担当教育,引导他们在接受资助完成学业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与民族重任。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贫困生在升入大学之后,扑面而来的新鲜事物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他们渐渐丢弃了吃苦耐劳和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这些现实冲击使他们逐渐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员,以及心理专业教师的作用,组建一支专业有素的师资队伍,设立“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专项工作组”,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不断丰富授课与教育形式,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教育,帮助他们摆脱消极心理,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贫困生内心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

四、结语

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工作应作为一项专项教育被纳入高校的思政工作体系当中。与此同时,思政工作者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资助对贫困生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助人机制,实现物质帮扶与心理资助有机结合,帮助高校贫困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脱貧,促进高校贫困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就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伟伟,顾 雷.社会支持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路径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6(2):58-60,74.

[2]孙 芳.贫困大学生心理资助体系的构建路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52-54.

[3]孙 濛,袁忠霞.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6):54.

[4]董晓卉.高校贫困生心理扶贫工作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2):116-117.

[5]刘海明.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透析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7(8):87-89.

[6]陈立春.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与“心理援助”[J]. 教育与职业,2009(24):86-87.

[7]史建梅,孔月红.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16-18.

[8]夏慈忠.新时代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重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6):62-65.

[9]王 岚,陈海菊,李方方,等.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94-95.

[10]余 敏.由“经济资助”到“心理资助”的思考——基于助学金评定中典型问题的案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2(4):91-93,96.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创新模式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