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应用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路径
2020-01-16赵强,王林
赵 强,王 林
〔1.三明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2.日本九州产业大学〕
雕塑艺术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属于造型艺术,是具有可视化和可触性的艺术;也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消费者开始注重工艺品包装设计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普通塑料类包装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包装是商品的第一印象,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工艺品的商业价值甚至品牌的企业形象,在产品整体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雕塑艺术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雕塑艺术”
1.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雕塑艺术”的应用价值
根据王林《雕塑艺术论——王林论雕塑》中对雕塑艺术的研究,总结出雕塑艺术具有结构严谨性、“影像”性、表达创作者审美理想的表现性以及体量这四个主要特征[1]。雕塑的艺术特征决定了其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首先,“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线条、结构及设色都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包装就是商品的“门面”,包装的质感会影响人们对包装内工艺品质量的判断。雕塑艺术应用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能通过其严谨的结构塑造,展示商品的主要功能,从而提高工艺品的格局。其次,工艺品本身就承载着艺术属性和艺术美感。因此,工艺品的包装需契合工艺品本身的特性。雕塑是三维空间的实体,其自带的影像效果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契合工艺品本身的艺术特性,能够提高包装的审美观感,吸引消费者,提高购买率。最后,物品的轻重、粗细、长短、厚薄等体量,影响工艺品自身的审美效果。雕塑艺术相比传统的塑料包装或纸质包装,体量感更强,应用在工艺品包装设计上特别是传统工艺品上更具有历史厚重感。
2.我国雕塑艺术应用在包装设计上的发展概述
雕塑艺术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经历了从繁盛、没落再到现代逐渐复兴的一个动态过程。上古时期,雕塑艺术就已出现;春秋时期,雕塑艺术就开始应用在物品包装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木兰之柜”便是由木雕的盒子,“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则都是以镌雕技术将饰品嵌入盒子的雕刻技法。由于纸张在隋唐时期才真正得到普及,因此古人大多都以木盒、铜盒作为物品的包装盒,木雕、铜雕、根雕技术在包装设计上应用广泛[2]。近现代以来,塑料制品开始占据市场,商品开始使用塑料包装,然而,雕刻艺术在普通塑料材质上难以体现其价值,雕刻艺术在包装设计上的发展逐渐没落。近年来,人们对商品的审美需求逐渐提升,廉价的塑料包装已经无法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雕刻艺术类包装设计开始重新走入市场、受到大众喜爱。雕刻艺术主要应用在例如字画、茶具、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包装以及工艺品的包装。许多工艺品的产品设计本身就涵盖雕刻技法,将雕刻技术应用在其包装设计上契合且提高了工艺品的商品价值,雕塑艺术应用在包装设计上的发展逐渐走向复兴。
二、雕塑艺术应用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困境
1.受众对雕塑类包装褒贬不一
根据学者刘俊微对雕塑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调查可知,部分受众认为雕塑类包装具有古朴的质感和良好的审美观感,工艺品使用雕塑类包装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而,部分受众认为雕塑类包装会降低其购买体验[3]。一方面,现代工艺品的外包装多利用木头、竹子及陶瓷等材质,相应使用根雕、竹雕及陶瓷雕刻技术,提高了工艺品在顾客心中的“无形价值”。然而,许多工艺品本身体量较大,利用雕塑进行包装设计则增加了商品的整体重量,从而增加了物品携带的难度,不具备塑料包装所具有的便捷性。另一方面,相对于塑料包装而言,雕刻艺术应用在包装设计中的成本较高,部分消费者认为雕塑类包装“华而不实”,且过于精细的雕刻类包装,会让消费者误认为工艺品的标价并非工艺品的实际价值,还需额外负担因包装所产生的成本。除此之外,应用雕塑艺术进行包装设计在现代工艺品市场上较为流行,但因雕刻技术的复杂性及设计难度,部分工艺品的雕塑包装设计感较差,没有将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表现出来,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由此可见,受众对雕塑类包装褒贬不一,争议较大,导致许多商家为避免争议,直接采用普通塑料或纸盒包装,造成雕塑艺术在现代市场的发展空间不足,又降低工艺品的层次,不利于工艺品的售卖和高阶、优化发展。
2.包装肌理视触觉差异性大
包装的材质肌理不仅在视觉上影响消费者的审美观感,还在触觉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学者刘晓艳指出,工艺品中的雕塑包装设计不仅要考虑工艺品本身的主题定位及品牌形象等商业性,更要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底蕴[4]。然而,雕塑艺术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工艺品的雕塑外包装肌理层次性差异较大,导致包装肌理的视触觉具有差异性,并非所有雕塑类包装都能很好展现商品主题、体现文化内涵。以木雕为例,广州狮岭骑士皮具厂售卖的铁质工艺伞摆件所外包的木雕包装以大红酸枝为原料,以浮雕的技法进行精琢,雕刻具有层次感,大红酸枝抛光后的肌理线条分明,触感光滑。而部分商家为节约成本及时间,在木雕包装上省去了抛光、打磨的环节,包装肌理虽在视觉上变化不大,但在触觉上与前者有较大差异。除木雕外,玻璃、陶瓷甚至塑料等材料在包装设计应用功能上多有体现,塑料具有轻便、耐磨、防水且成本低的优势,但以普通塑料进行“雕塑”的包装肌理视觉观感较差,其应用在工艺品设计上,缺少能够体现工艺品文化底蕴和主题内涵的厚重感。由此可见,不同商家包装肌理差异性大,包装市场参差不齐,不利于雕塑艺术在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及协调并进。
3.雕塑技法单一且形式单调
一方面,市场上的雕塑类包装设计技法单一,常用的雕刻技法为圆雕、浮雕、镂空雕三种,消费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除此之外,许多雕塑类包装“重雕刻”“轻塑造”,对于包装设计中的形体结构、线条比对、设色等需要着重塑造的地方并不重视,结构多为单一的立体圆形包装、立体方形包装,设色上除利用玻璃、塑料、陶瓷等材质外,在使用木雕、根雕时多应用材料本身的底色,注重包装的古朴厚重的视觉观感,但千篇一律,设色创新度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现代工艺品的包装设计大多利用机器进行雕刻,甚至以AI进行智能批量设计后由工厂雕刻及绘制。即便是同一设计图纸,不同雕塑家对其的塑造都会呈现不同的风格;而机械化批量产出的雕塑类包装风格统一、形式单调,不仅缺少雕塑艺术表达创作者审美意象的社会性,还降低了雕塑艺术的质量。例如使用多头雕刻机进行工作时,经常出现周边主轴雕刻出来的图案明显比中间主轴雕刻的图案更为毛糙的问题,雕塑包装整体的不协调感明显,审美度降低。
三、雕塑艺术应用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路径
1.坚持“以人为本”包装设计原则
唐纳德·诺曼的著作《设计心理学》从本能、行为、反思三个方向为切入点,指出情感性设计在产品形态、产品特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操作性上,都需具有“人性化”特点,即“一切为了打动消费者”[5]。基于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包装设计原则,提高受众对雕塑类包装的接受程度。雕塑类包装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诉求,才能进一步迎合消费者的情感性需求。考虑不同工艺品的特性,对于礼品类工艺品,其包装设计需适度增加体量感、凸显商品的商业价值;而对于小巧的摆件类工艺品或商品价值本身不高的日常工艺品,雕塑类设计应简单轻便,包装易拆卸,可利用纸雕进行包装,或在原本轻便的塑料包装上增加少许木雕配件,提高审美观感。其次,契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针对不同包装的主题进行明确定位,让消费者能够直接从包装上看懂商品内容。唐纳德·诺曼强调,“易懂性”是优秀设计的一大特性,故弄玄虚、不贴近民众心理需求的设计品,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例如在民族手工艺品的包装设计上,可镌刻清晰易懂、辨识度高的民族特色纹样,让消费者看到纹样就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商品。最后,契合消费者的精神需求。雕塑艺术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审美理想的造型艺术,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例如景德镇瓷器背后的社会意义为“传承传统文化”,白鸽装饰物所带来的社会意义为“爱与和平”等等。因此,相应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应当“以人为本”,贴合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让消费者在视觉第一观感上体悟到包装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由此拉近消费者与企业的情感联结,树立产品品牌的企业形象。
2.运用环保材料营造自然肌理
产品包装设计多利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和自然材料,以自然肌理提高包装的视觉观感和触觉感受,也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利用木材、无毒纳米管、清水混凝土、泥土等环保材料做包装材质。其中,针对使用较多的木制材料,可根据《中国木材节约代用工作实用手册》中列举的木材代替材料,利用秸秆、树枝、稻壳、木屑、竹子、废弃物等代材料进行生产及包装设计[6];降低使用红木材质的昂贵成本,也让商品呈现自然材料自身的肌理质感。例如利用稻壳和木屑制成的仿木制品,能够“粗精皆可”应用在雕塑包装设计上:在经过粗打磨后会有微小颗粒触感,符合消费者的视触觉诉求,且不会有廉价观感;再精细打磨后凹凸触感减弱,但其体积量感相比木制品更轻,不会让包装设计“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可借鉴国外新兴的环保材料,例如法国基于芒草制作的塑料Biomiscanthus,其自身浅棕自然色以及具有纤维触感的特性,能够提升雕塑类包装自然肌理的视触觉舒适度;用牡蛎壳、橄榄核合成的100%可降解的热塑树脂,其柔软的特性对于雕塑艺术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还有德国公司FKUR KUNSTSTOFF GMBH生产的100%生物可降解的特殊塑料聚苯乙烯等等。通过环保材料营造自然肌理,降低雕塑原材料的成本,提高雕塑类包装设计的层次和质感。
3.小众雕塑技法及塑绘结合
一方面,对部分轻便、商品价值较低的工艺品选择单头机雕,避免多头机雕出现“中间清晰、两边毛糙”的雕刻问题。而对商品价值适中或较高的工艺品,以人雕代替机雕,且运用多元小众雕刻技法,丰富雕塑类包装设计的雕刻形式。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许多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雕塑艺术,例如泰州叶雕、徽州木雕、菏泽面塑等等。将地域性的小众雕塑技法应用到工艺品的包装设计上,不仅带给消费者不同的审美观感,还因吸收了不同地域的特色,雕塑类包装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得以彰显。另一方面,雕塑和绘画都属美术艺术的范畴,可采用塑绘结合的形式,注重雕刻前包装形态的塑造及雕刻后成品的设色绘制,增强包装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效果,使工艺品的雕塑类包装符合新时期现代人的审美需求[7]。例如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工艺摆件,在包装上可使用夸张的形态塑造,绘制卡通人物,大胆设色,增强包装的趣味性;针对年轻群体的工艺品,在包装设计上注重时尚化、流行化等等。由此,根据工艺品的不同主题及受众,进行不同的塑绘方式,丰富包装设计的形式。
四、结束语
雕塑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雕塑艺术应用在现代工艺品包装设计上的创新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工艺品市场的繁荣发展,更是雕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复兴发展。雕塑艺术在工艺品包装设计上的创新研究,为雕塑艺术在其他产品包装设计上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推进雕塑艺术走进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并成为现代产品设计中普遍应用的艺术形式,提高现代社会各类商品的价值意蕴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