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2020-01-16马宁,董琴
马 宁,董 琴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不同于经济学领域 “使用价值” 中“价值”的内涵,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中“价值”的概念范畴更加抽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就何为价值进行过广泛的探讨。概言之,所谓“价值观”,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的价值意识[1]。简单的来讲,价值观就是人们有关基本价值的理想、信念、信仰、追求等思想观念的集合体。其既有表象的、表层的体现,如价值客体的某种属性在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过程中,主体所做出的好坏、美丑、善恶、利弊之类的评判取舍;也有在价值主体的理想信念、使命、追求等理念中深层次的体现。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价值观念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价值观念的地位也各有不同,有从属地位与主导地位之别。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统领和引导其他社会价值观念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价值理念,它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只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内涵、功能不尽相同。如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
“三纲五常”、美国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民主、人权”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根本精神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高度凝练,全面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化、不断深入的过程。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概念直接聚焦到了3个层面、12个词、24个字上,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简洁明了,利于理解、便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提出,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铸造当代中国精神上,认识层面的逐步深化、理论层面的重大创新和实践层面的战略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于民族地区来讲更是意义重大,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是一项十分必要、尤为迫切的重大课题。
二、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因受内外因素、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民族地区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共生、繁衍生息的地域,民族地区的历史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发展的历史。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有利于筑牢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曾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2],同时“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起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团结奋进、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发挥这种资源的正向影响和积极作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意识领域表现为多元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各民族思想意识层面的差异性日渐突出。这就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社会价值观念进行引领,将社会的主旋律内化为各民族群众团结奋进、共同发展的主心骨,将实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重任凝聚成各民族群众自觉自愿为之奋斗的核心目标。唯有如此,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才能薪火相传,和谐稳定的大局才能长久稳固。
(二)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全、祖国统一
我国与14个国家接壤,有全世界最长的陆地边境线共2.2万公里;边境旗县(市区)有138个,有3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跨境而居。独特地缘位置和民族宗教因素决定民族地区在地缘关系上的特殊性和民族宗教问题上的复杂性。民族地区向来是抵御境内外渗透的前沿地带,也是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活动的多发地区,抵御渗透、防范极端的任务十分艰巨。以新疆为例,“多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不顾新疆各族人民福祉,鼓吹民族分裂主义,策划组织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3]。抵御渗透、反对分裂、防范“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维护稳定和谐、安定安全大局不仅是新疆,也是其他民族地区面临的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思想上将各族群众武装起来。通过长期有效、契理契机的培育、践行,可以为各族群众炼就“铜头铁脑”“火眼金睛”的本领,能自觉辨识、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民族分裂思想的侵扰,不受其蛊惑、裹挟,从而有效防范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和流布,让“三股势力”无机可乘、无空可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意识领域的城墙堡垒固若金汤,行为实践领域才能坚若磐石。
(三)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不仅是捍卫国土安全的重要关口,也是国家重要物产资源、战略资源储备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力度支持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地区快速发展,这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艰巨而迫切的挑战。要想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破解思想认识层面的层层壁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方。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其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和时代特征,为当代人们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塑造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客观规范,能够在最大限度包容多样、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认同基础。另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凝聚形成各族群众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认同,激发各族群众谋事创业、团结奋进的干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理念。它提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并蓄、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为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鲜活力量,从而有力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几个问题
(一)要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注重多元与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4],“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之一是:观念上‘和而不同’和实践中的‘整体会通’”[4]。文化领域如此,意识形态领域亦如此。当前,我们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用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引领其他多元的价值观念。我们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主导地位,并不是要否定其他多元多样的价值观念,构建单一、一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共生是自然生态最普遍的现象、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同样也是社会生态保持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规律。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在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内化为各族群众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外化为实践层面的风俗习惯、乡规民约。因此,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地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在尊重多元、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引领多元价值观念,不断彰显其中有益的、优秀的成分,剔除其中落后的、陈旧的内容,构建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元的、有益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为辅,多层次、多角度,全面立体、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二)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要在继承、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创造性发展传统文化的路径,而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完全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割裂, 忽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将使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丧失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封闭、陈旧、落后等诸多负面因素,会成为阻碍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阻力,这种文化资源用好了是优势,用不好是“软肋”。这就需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有所扬弃,积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优秀的成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以推动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要注重发挥价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价值主体都会有自身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价值主体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会与价值主体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相关联、相对应。价值主体也会有趋向主流价值观念的自发性,但价值主体的价值选择也绝不是单一的、机械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观因素。对于价值主体而言,一种价值观的先进性不能完全成为其价值选择的主因,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还需要通过引导,发挥价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价值主体自觉的选择。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要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到培育、践行的活动中,要引导鼓励各族群众自主创新适合本地区、适合本民族的培育、践行方式。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头脑中,融化到内心里,践行到行动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中、标语中、文件上、制度里。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榜样的力量和社会先进分子的积极引领,特别是需要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践行,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各族群众。可以说,价值观念的取向和选择是可以干预和引导的,客观的干预与引导有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受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宗教领域问题更加突出。上述问题在延缓民族地区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破解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基础,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保障
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灵魂工程,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民族地区民族结构多样、文化多元、社会环境相对封闭,各族群众因生活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经过长期积累、潜移默化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价值观念。受其固有价值观的影响,少数民族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保守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对滞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也有一个逐步深化、形成共识的过程。价值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引导和干预而转变,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关键在于如何在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让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选择并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一,要强化价值主体意识。要从群众的视角、用群众的语言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各族群众深刻地认识到,积极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每个民族、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价值目标可以惠及每个民族,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其二,要增强社会秩序信念和社会规范意识。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以特定的秩序和规范在运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有利于保障每个人的权益,给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空间。因此,增强群众主动维系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的信念和意识,形成价值共识,就会形成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关系。其三,增强价值实践思维。价值观念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予以实践才能达到价值目标、实现价值追求。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思想认识的实际,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促进价值观念向实践的转化。
(二)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为根本,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培育与践行离不开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根本所在,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置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发达地区的积极支持。“中央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发达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政策,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5]。民族地区要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着力发展绿色经济、环保产业;加强与核心区域、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共建,利用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和路径,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能力。只有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才能让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才能从根本上深化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三)以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宣传覆盖面为途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舆论氛围
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独特的人文资源,积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方式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依托实体媒介,如书本、报刊、公益广告牌等各类宣传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要做好对宣传读本的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工作,深化各族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促使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要。二是依托基层文艺团体、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农牧区流动文化站、城镇公益性场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之中,既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更为有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滋养群众的精神世界。三是结合民族宗教工作,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和谐寺观教堂评选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在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少数民族群众、信教群众的固有价值观念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民族宗教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强化这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进而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增强年轻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接受度。特别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渗入到民族地区的大中专院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青年一代的思想,培养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