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产气夹膜梭菌引起羊驼死亡的诊治
2020-01-15曾林峰宋国寿彭小琴黄海玲李建喜
曾林峰,宋国寿,彭小琴,黄 薇,黄海玲,李建喜
(1.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动物园管理处,江西 南昌 330025;2.江西省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站,江西 南昌 330023)
羊驼又称驼羊,原产于南美洲西部和南部的草原和高原上,主要分布在秘鲁、智利等国,属骆驼科。2018年2月5日本园5只羊驼发生肠道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中3只急性死亡,2只经治疗后痊愈。报告如下。
1 发病经过
该群5只羊驼为本园于2011年从外省引进,日常以青菜、胡萝卜、苜蓿草和自制窝头为食,身体健康。2018年2月5日早晨发现3只羊驼突然生病,可见口水直流,精神萎靡,趴卧在地,无食欲。经治疗无效,于当日晚上死亡。剖检发现肠道淤血,并有出血点。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变化。2 d后,其余2只羊驼发病,经治疗后痊愈。
2 临床症状
后发病的2只羊驼主要表现为精神差,无食欲,腹泻,里急后重。早期腹泻物为无色胨状物,后期出现红白相间的胨状物,甚至血便。饮水少,小便少,毛发枯燥。治疗好转后未见腹泻,精神好转,少量进食。好转2 d后排出正常颗粒状大便,精神食欲完全正常。
3 实验室诊断
3.1 材料 无菌采集病死羊驼的肠道、心、肝、肾等病料。
3.2 试验方法
3.2.1 细菌形态学检查 无菌采集病料进行涂片和触片,进行革兰染色并镜检。
3.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将无菌病料分别接种在肝片肉汤和葡萄糖血琼脂平板上,在厌氧环境下,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8~24 h,观察细菌培养特性。取培养物镜检,观察细菌形态。
3.2.3 细菌纯化培养 挑取葡萄糖血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接种于绵羊血琼脂平板上37 ℃培养8~12 h。
3.2.4 生化试验 将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果糖、淀粉发酵管及牛乳培养基,37 ℃培养8~12 h后观察。
3.2.5 肠毒素检查 取肠道内容物50 mL,加4倍生理盐水稀释,摇匀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行小鼠腹腔接种(0.5 mL/只),观察其发病、死亡情况,以判断是否有肠毒素的存在。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
4 结果
4.1 细菌形态学检查 经100倍油镜检查,涂片可见两端钝圆,革兰阳性杆菌,有夹膜,单个存在或排成链状。
4.2 细菌分离培养特性 肝片肉汤培养基经37 ℃培养8 h后,肝片肉汤浑浊,有气泡产生;培养24 h,管底形成白色沉淀物。葡萄糖血琼脂平板经37 ℃培养8 h,生长出灰白色、光滑、扁平、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菌落周围呈现双溶血环,内环为完全溶血,外环为不完全溶血。涂片镜检为革兰阳性杆菌,与病料涂片上的细菌形态一致。
4.3 生化试验 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果糖,产酸产气,不分解甘露醇和淀粉。在牛乳培养基上产生汹涌发酵现象。上述生化反应结果符合产气夹膜梭菌的生化特征。
4.4 肠毒素检查 注射肠内容物上清液的小鼠于接种10 h后死亡,对照组存活。说明病死羊驼肠内存在肠毒素。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结果和实验室检验,诊断该疾病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羊驼肠毒血症。
6 治疗经过
痊愈的2只羊驼每只体重约50 kg,由于静脉注射操作困难,仅每日肌内注射头孢曲松钠2 g/只。连续治疗2周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