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儿童公园游戏空间景观营造*

2020-01-15廖海云余学丹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统触觉营造

廖海云 韩 燕 余学丹 丁 铮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研究表明,儿童中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10%~30%[1-4],大部分儿童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在诸多儿童活动区域,儿童公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学校和家庭,儿童游玩停留最频繁的场所就是儿童公园。因此,如何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利用儿童公园游戏空间进行感统训练非常必要、更具现实意义。

1 感觉统合理论

1.1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sensory integration )是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感觉进行统合,再利用大脑进行处理,并在内部或外部环境不同程度的刺激下做出相应程度的反应能力,简称 “感统”[5]。该理论最早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 (Anna Jean Ayres)于1969 年提出,之后爱尔丝还提出了一系列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刺激等感觉统合训练。简单来说,感觉统合治疗其实就是游戏治疗,它通过儿童参与各项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达到训练和提升感觉统合的能力。此后,感觉统合术语广泛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

1.2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组合,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感觉统合失调主要体现为5 个方面,即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听觉语言障碍和触觉防御障碍[6-7]。

1.3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 (以下简称 “感统训练” )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儿童对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本体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大脑处理感觉讯息的能力,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促进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功能的正常发挥,改善儿童的学习、运动协调和语言方面的能力,改善大脑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2 感觉统合理论对儿童公园游戏空间景观营造的意义

感统训练能有效提升儿童的运动、感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能力,而且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8]。感统训练提供感觉体验,特别是从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部位进行感觉输入,提高儿童加工和整合感觉信息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改善儿童在日常生活、玩耍 (包括社会参与)和学习的独立性和参与性的基础[9]。儿童公园是儿童游玩停留较频繁的户外场所,除了为儿童提供基本的科普文化活动及公园绿地外,儿童公园更应该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因此,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儿童公园游戏空间的建设对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生理上的功能训练,也是大脑、躯体和心理的统一与协调,将感觉统合理论和儿童公园游戏空间结合起来,让儿童走进公园、接触自然,在开阔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感统训练。目前,感觉统合训练的场所大部分是学校、医院、福利院、早教机构等室内场所,这些场所多适应于感觉统合失调较严重的儿童。户外场所可以通过营造感觉统合活动空间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儿童公园作为常见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分布较广且全面,每个大中小城市甚至乡镇都有儿童公园游戏区或者专为儿童设置的游戏空间,在这个空间景观营造中融合感觉统合理论更加益于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3 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儿童公园游戏空间景观营造策略

3.1 身体运动协调及平衡训练空间景观营造

身体运动协调及平衡感觉统合出现问题的儿童特点为重心不稳,手脚笨拙,平衡感差,身体双侧及双手双脚协调不良,无意识的多动,精细动作困难,如扣扣子、拉拉链。感觉统合训练可使这些问题得到明显改善[10]。李全梅[11]通过选取179 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对他们采用以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缆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疗法,训练时间为6 个月,结果发现,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冲动行为明显减少。因此该空间的景观营造重点是提供完善丰富的感觉统合游戏设施以及利于身体运动协调和平衡统合训练的环境,结合园林景观,可以从游戏设施、铺装形式与色彩、安全性、植物4 方面进行营造。

1)游戏设施。设置能够锻炼儿童前庭觉及本体觉的感觉统合游戏设施,比如旋转性运动的抱筒、旋转木马,摇晃性运动的秋千、吊床,平衡性运动的平衡木、平衡绳,跳跃性运动的蹦床,姿势反应性运动的滑梯,攀岩、爬绳等。孩童的天性浪漫活泼、爱玩,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游戏设施造型应该活泼有趣。吊床、旋转木马、抱筒、滑滑梯等游戏设施都可以做成活泼可爱的动物或植物瓜果等造型,既增加了趣味性,也利于儿童坚持使用感统游戏设施。

2)铺装形式与色彩。铺装形式和色彩对儿童平衡感的把握十分重要。为了避免铺装对儿童产生视觉干扰,加重平衡感失调,影响训练效果,铺装的形式应以简洁为主,避免使用复杂铺装形式和复杂纹理图案,铺装色彩以1~2 种为宜。

3)安全性。游戏设施多的空间人流量较大,更应注重安全性。该空间地形应该平坦开阔,尽量减少地形变化; 平衡木,攀岩等有危险系数的游戏设施应该设置在沙地上,防止儿童摔伤; 该空间还应该设置家长休憩区,以便家长照看年龄较小、需要帮助的儿童。

4)植物配置。该空间植物配置方面应以常绿乔木和大叶片灌木为主。游戏活动区人流量大,尘土和细菌较多,常绿大乔木和绿叶灌木能起到吸附尘土、净化空气的作用。

3.2 视觉体验空间景观营造

视觉统合出现问题主要影响儿童对结构与空间知觉的感知,即,对空间的感知力差、左右分辨不清、距离感欠缺、注意力涣散。视觉感统训练主要是利用物体的颜色、材质和大小进行训练,刺激视觉感[12]。该空间的营造要注重视觉刺激,结合园林景观,可以从景观形态与色彩、空间开合度的变换、景观的聚合程度3 方面营造。

1)景观形态与色彩。景观的形态和色彩对儿童视觉的刺激是最直接的,因此在景观小品及植物景观的色彩选择上应该以暖色调为主,如黄色可增进食欲、提神,能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激发智能、刺激思维、提高集中力[13]。各种有色植物的搭配可丰富儿童的视觉认知,景观小品和植物的不同造型和形态也可以给儿童提供视觉刺激。

2)空间变化。在进行该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给儿童提供不同的空间体验,即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它能够扩大视野,在开敞空间,儿童可以看到各个方向的景观与事物,利于儿童方向感的提高。封闭空间和半开敞空间是用限定性较高的隔挡物包围起来或部分包围起来,这种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隔离性,其心理效果是领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性,这类空间更有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环境及事物所影响。以上两种或3 种空间类型交替对儿童产生视觉刺激,能有效提高其空间知觉能力。在营造时,要注重空间的变换,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如设计多个出口的趣味迷宫,儿童在迷宫中时处于封闭空间,视线短窄,儿童在迷宫出口时处于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交替刺激儿童的大脑,有利于视觉统合。

3)景观聚合。注意力涣散的儿童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在空间营造时,要注重景观的聚合,即主景突出,其他景观小品围绕主景设计,不应太过分散,这样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提高自控能力。

3.3 听觉语言训练空间景观营造

听觉语言感统能力出现问题时,儿童通常会听力不佳,不知如何与人沟通,还会表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感统训练主要是给儿童提供听觉刺激和交流空间,儿童在这个空间通过交流互动增强其听觉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园林景观,该空间可以从自然声、沟通氛围、声控小品3 方面营造。

1)自然声营造。听觉刺激应该优先考虑使用自然声音,如鸟叫声、风声、水声,尤其要隔绝车辆、嘈杂声等噪音刺激,80dB 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dB,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4]。自然声音可以通过植物景观营造,栽种利于引鸟的植物,比如香樟、马尾松、枫香等,会吸引鸟儿经常驻足嬉戏,从而产生鸟鸣声; 也可以通过植物产生风吹树叶声、雨打荷叶声等;自然声还可以通过水景观营造,如溪流中水流动的声音、水涌出的声音,这些自然声音既有趣又能刺激儿童听觉,帮助儿童听力发育。

2)沟通氛围营造。听觉语言体验空间的营造对于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氛围和场所是必要的。比如有些康养中心,专门划分一片区域种植大片竹林作为冥想空间,当人们身处竹林之中,听到竹叶被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时,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更易于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这种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同样有效果。

3)声控小品营造。训练儿童听觉语言能力应该设计既有趣又有吸引力的声控互动性景观小品,实现儿童与景观的互动。例如声控喷泉,喷泉控制系统通过儿童与喷泉对话声音的大小和频率喷出不同高度的水花,没有声音时,喷泉不工作,这种被动式喷泉可以促进、鼓励儿童进行语言表达。

3.4 触觉体验空间景观营造

有触觉障碍的儿童表现为极端不安、对新信息会加以排斥、不愿学习新东西、过分依恋父母、偏食、吸吮手指、咬手指甲,甚至咬脚趾甲,或不喜欢别人帮助剪指甲。触觉敏感的孩子还不喜欢被人触摸,触觉迟钝的孩子对危险和疼痛反应迟钝。触觉感统训练主要是给儿童提供触觉刺激。触觉体验空间营造要突出触觉刺激以及景观的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儿童主动接触新事物,增强自信心。结合园林景观,该空间可以从游戏设施、植物、景观互动性3 方面营造。

1)游戏设施。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在刺激30 min 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是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15]。“抚触” 手法主要通过人为抚摸儿童,让其感到舒适,较适用于低龄儿童,稍大些的儿童会抗拒人为抚摸,即使不抗拒也很难持续半小时。儿童天性爱玩,因此游戏设施相对容易让儿童接受半小时以上的触觉刺激,触觉游戏设施主要有沙坑、球池、浅水池、人体墙等,儿童在这类游戏设施中玩耍时需要脱掉鞋子袜子、放下防备心、减轻身体的防御性,与细沙、水、塑料球接触,达到持续的触觉刺激,增强其触觉感知能力,利于触觉统合。

2)植物选择。植物能为儿童提供触觉刺激,植物的干、茎、叶片、果实、花朵等,每个部分的触觉都不同。树干摸上去粗糙、带刺的茎扎手,让人感觉到疼痛,叶片或光滑或布满小绒毛,花朵柔软娇嫩让人感觉舒适放松等等,这些不同的触感都有益于儿童触觉统合的发育与提升。因此,植物要在触觉上实现丰富多变,且要考虑儿童是否能够触碰到,应以儿童可以亲近触碰的低矮灌木、花卉为主,加之少量的高大乔木。

3)景观互动性。触觉感统失调的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性强,胆子较小,害怕接触新事物。因此,要增强景观的互动性与可操作性,通过这类景观去鼓励孩子参与互动或者动手操作,比如设计涂鸦墙,让儿童通过在墙上涂鸦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互动性还可以运用植物景观,如秦皇岛阿那亚儿童农庄的互动提水装置给儿童提供了与植物互动的机会,通过双脚踩压提水装置给植物浇水,既能锻炼儿童的触觉又能让儿童有成就感,增强自信。

面积较小或场地受限的小型儿童公园及其他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可单独营造1 ~2 个上述感统训练体验空间作为儿童游戏区,能针对单方面感统失调,如运动协调感统失调、触觉失调等方面进行感统训练。除去场地受限等因素,儿童公园进行游戏区营造时应同时考虑身体运动协调及平衡训练、视觉体验、听觉语言训练、触觉体验4 个方面进行空间景观营造。

4 结语

将感觉统合理论融入儿童公园游戏空间景观营造,从身体运动协调及平衡训练、视觉体验、听觉语言训练、触觉体验4 方面进行营造,这不仅利于儿童感觉统合的训练,缓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还扩大了公园的功能性,利于提高儿童公园的使用率。此外,感觉统合体验训练空间营造也可以应用在其他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如居住区游园、幼儿园、综合公园中的儿童游乐场所等,在这些儿童活动游戏场所,完整或者单个设置感觉统合训练体验空间都能够帮助儿童经常性地进行感统训练,丰富儿童游戏空间的趣味性和功能性,这是儿童游戏空间景观营造的一个新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感统触觉营造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幼儿园开展户外感统游戏的思与行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船内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