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现状与破解之策*
2020-01-15尚航标勾婉婷
尚航标,勾婉婷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据国内外相关经贸组织所进行的数据信息汇总显示,尽管我国的食用菌产量在2017 年就已经达到了全球食用菌产量的70%左右,然而活跃在国际食用菌交易市场上的,原产地为我国的食用菌产品总交易量仅能够占到全球食用菌贸易的40%左右[1]。如此大的落差并不是因为我国国内的食用菌消耗基数较大,而是我国食用菌在出口过程中遭遇到了以美、日为主的相关国家贸易壁垒,从而导致很多食用菌产品根本无法有效地实现出口。
1 中国食用菌贸易现状分析
如果单纯地以成交总金额来衡量,即便是我国的食用菌产品总交易量仅为全球食用菌贸易的4%左右,其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因为在整个食用菌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化、工厂化栽培与生产加工,凭借强有力的食用菌产品资源优势,稳定住了一大批国际市场上的客户群体。
然而从食用菌的商业附加值上来进行分析,我国食用菌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中所暴露出来的劣势也是极为明显的。2001年~2013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及增长率,见图1。这就说明我国的食用菌出口贸易仍然是以低端食用菌产品出口为主,在有效提高食用菌商业附加值的精细化深加工上,与日本、美国等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图1 2001 年~2013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及增长率Fig.1 China,s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 and growth rate from 2001 to 2013
如图1所示,综合分析2000 年以来我国食用菌的基本产量可以发现,其虽然食用菌的总产量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其增长率长期处于一个动荡且极度不稳定的区间中[2]。
例如,在国际市场上,云南特产松茸的市场价格基本上在280 元/kg~600 元/kg人民币,精品野生松茸的价格也不过800 元/kg~1 200 元/kg 的区间内,而日本产的松茸价格则在3.5万~4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 000 元/kg~2 500 元/kg[3]。同样的一个品种,其价格落差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产松茸从采摘、加工到包装的流水线作业中,对松茸的外形品相几乎是零损伤,而在国内,这些步骤往往是分属于不同的企业来完成,对于松茸所造成的损伤是比较大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顾客的购买意愿,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非关税壁垒对食用菌出口所造成的影响[4]。
2 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有效扩大食用菌出口贸易的规模,全面提高食用菌的商业附加值,单纯地增加产量显然并不能够达到目标,优化食用菌出口贸易结构才是关键,在这些措施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
2.1 贸易壁垒对食用菌出口造成明显影响
有些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时候,往往以关税措施为极端的制衡条件,采取非正常关税税率来对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显然就完全违背了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准则。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食用菌出口影响是全方位的
如果说因为关税问题所造成的贸易壁垒相对还比较单一,那么因为生产、物流、销售上的一些策略,在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缺失所导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比较复杂了。
一方面,“价格战”导致出口贸易利润锐减。现在的食用菌栽培基本上都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再加上相关技术措施的有效支持,让食用菌的基准产量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食用菌产量资源规模效应,从市场化经营的视角来看的确能够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上某一个品种的食用菌销售价格,然而,也恰恰是这种规模化效应,导致了不同区域的食用菌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提升销量,以价格为突破口,打乱了之前国际食用菌市场相对较为平稳的价格浮动区间。当这种“价格战”竞争愈发激烈之后,“高产量、低收益”的食用菌出口局面就越来越明显[7]。
另一方面,保鲜与物流上的缺失导致出口贸易利润明显降低。受到传统生产加工方式的影响,国内的食用菌从生产到加工往往仍然延续“脱水处理”的方式。由于在食用菌的保鲜贮存上相关的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在国际食用菌销售市场上,以脱水方式出现的食用菌很难同日本那种完全基于保鲜技术上提供的食用菌产品形成竞争力,尤其是在北欧、美洲等那些食用菌商业价值较高的进口国家里,同一个品种的食用菌销售价格出现较大的差异就很容易理解了。再加上现在在我国范围内能够形成规模化优势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多都是在林区周边,交通及物流资源相对有限,即便是食用菌产品在保鲜技术上实现了突破,7 d~10 d 的保鲜期内,也很难借助航空渠道完成整个物流,这种自身上的短板也加剧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负面影响。
3 中国食用菌出口突破贸易壁垒的优化措施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之下,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这也就给食用菌出口贸易注入了“强心剂”,在化解贸易壁垒的过程中,可选择的空间与可以优化的措施就更多了。
3.1 以增强互信为基础,强化双边及多变贸易谈判
我国自从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在同世贸组织缔约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完全依照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执行,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8]。基于提升商贸规模、增强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发展融合度为基础的跨国贸易正在从互联网线上和实体两个方向上迅速提升,这是对当事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能够提升福祉,对政府财政提升收益的好事。关税,不能够成为影响双方建立互信的障碍,以增强互信为基础,全面强化关税配额管理,就能够让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完全符合商业化规律。
3.2 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含量和完善物流基础建设
综合一段时间的食用菌全产业链技术性贸易频率,尤其是汇总日本、欧盟等国家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国家的数据显示,有毒有害物质和特殊检验要求等方面,我国食用菌出口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基于企业认证的产品品牌效应的确没有显现出来,这样就势必弱化了原产于我国的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能够扭转这种局面,从技术革新的层面上入手,强化食用菌保鲜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以全面降低防腐剂、添加剂的使用为前提,最大化地迎合国际食用菌市场对基于保鲜技术所完成的食用菌贸易要求。这样也就进一步刺激和催生我国的食用菌产业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方式完成整合,把之前“各自为政”的无序竞争完全集中在同一个平台范围内[9]。如此一来,就明显减弱了因为采取价格战等不当竞争方式对食用菌出口贸易利润影响的同时,提高了原产于我国的食用菌的品牌化效应。
另外,在食用菌出口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完全有必要将物流方式的优化和物流基础条件的升级作为大力支持食用菌出口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借助“中欧班列”的全新物流基础,还是依托国航“8 小时全球经济圈”的全新物流通道,都应当在提升硬件及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客观条件具备的话,地方政府完全有必要对此在人、财、物以及政策上予以倾斜性地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为了进一步履行世贸组织进一步削减关税的义务,我国对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产品进出口上不断地优化关税税率,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真正地迎来对等的条件。关税壁垒等直接制约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制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产地为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与此同时,国内食用菌生产、加工、物流企业自身硬件上的一些不足也导致了食用菌出口一度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为了能够最大化地保护食用菌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食用菌的进出口贸易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政府及社会资源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也极大改善了食用菌出口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