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吏隐与雅集:晚明郑州石淙庄营造研究

2020-01-14徐维波

中国园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雅集郑州

韦 峰 徐维波

崇祯十三年(1640年),山水画家文从简①途经郑州,创作《郑州景物图》(图1,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现存最早的也是清代以前唯一画咏郑州景物的名画。从画面左中的城墙一角可以判定,画家描绘的是明代郑州城东、北部的自然景观。画面视觉的中心是辽阔的水面,中心偏下是一座三孔桥联系起来的东西进城的道路,将水面分成上下2个部分,桥上寥寥数个骑驴的行者,悠然向着郑州东门行进。画面中景的山脚下,有行人和牲畜正等待渡河,河面上一叶小舟则正载了人和货物,奋力向郑州城的方向划去。再远处是另一个渡口的人畜正在登船。远景中山丘起伏,山脚下是一座类似闸门的设施,暗示着河水从更远的西方源源而来。画面里的东湖沿岸曾有郑州著名的乾隆八景“凤台荷香”,景区内有晚明户部主事阴化阳(?—1642)营造的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著名私家园林石淙庄(图2),曾经是明末至清中文人雅集之地。

论文运用历史文献资料,采用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石淙庄的选址与营建。所用材料有2类,一是图像资料:1)晚明文从简《郑州景物图》,宏观再现了郑州东部的景观环境;2)乾隆《郑州志》“河图”,标示了石淙庄的位置与空间关系;3)乾隆《郑州志》“凤台荷香”图,描绘了清代中期凤凰台及石淙庄的景观环境;4)20世纪20年代石淙涧照片,反映了石淙庄景观意象的原型;5)1957年郑州1:50 000航测图,确定了石淙庄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关系。二是文字资料:1)乾隆《郑州志·艺文志》载阴化阳著的《东山胜地记》,详细记述了石淙庄的选址、营造目的、园林意象以及造园思想等内容;2)徐霞客《游嵩山日记》中有关石淙涧的文字描述,展现了石淙庄景观意象的原型;3)明清时期文人诗赋,描写了石淙庄的景观格局与游赏活动。

上述一手“图”“文”材料复原了晚明郑州东部原初生态环境和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人园石淙庄的整体概貌。对上述资料的研究可从以下角度切入:1)目前所做的从园林选址、营造目的和营造特色角度,补充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营造研究;2)从历史性和地域性角度,采用纵向、横向对比方法,分析以石淙庄为代表的中原地区文人园的影响、互动关系,补充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历史转型研究;3)从园林所处的“郊野地”“山林地”2种环境特征角度,对比分析中原地区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的异同,丰富《园冶》“相地”相关内容研究;4)从园林功能构成、营造手法和园林活动角度,丰富晚明文人园营造观念与方法转型研究。不利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快速、巨大的城市建设,石淙庄及周边进入市区建设范围,原始自然环境完全泯灭,基址所在与范围缺乏考古调查、勘探资料;同时,作为“文本”的园林绘画、园记、园诗等资料,具有一定的意象性和概括性,由于阅读者专业积累、理解能力、立场视角的差异,为园林解读留下了一定的弹性空间。

图1 郑州景物图[1]

图2 凤台荷香、石淙庄在乾隆《郑州志》“河图”中的位置(作者根据参考文献[2]中的“河图”改绘)

1 石淙庄营造的园林史背景

明代中期,江南私家园林勃兴,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高峰。进入晚明,复杂的政治生态,使得文人士夫们往往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由此形成了“吏隐”这一颇为圆通的经世心态与居处方式[3-4]。与“吏隐”需求相呼应,江南私家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甚至深刻变革[5-7]。张涟(1587—1673)是这一变革潮流中最重要的推动者,太仓乐郊园(1620年)是其造园生涯中的早期成名作[8],随后叠山作品遍布江南。造园大师计成(1582—1642),约于天启初年(1621年)回到江南专事造园,先后完成常州吴玄东第园(1623年)、仪征汪士衡寤园(1631年)、扬州郑元勋影园(1634年)等著名园林作品。同时,对园林营造活动影响深远的理论书籍也在这一时期成稿、刊行,文震亨《长物志》于1621年成稿,计成《园冶》于1631年寤园扈冶堂成稿,由晚明文学大家阮大铖(1587—1646)家庭刻印社约1635年出版[9]。

近年学界对晚明园林在广度与深度的方向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顾凯、夏丽森、刘君敏对晚明园林风格转型的研究[5-7],二是高居翰、王劲韬、张淑娴对明代绘画与园林关系的研究[10-12],三是曹汛、王绍增、任兰红、李红、夏丽森对张涟、计成、文震亨等园林实践及理论的研究[9,13-16],四是包广龙、顾凯、黄晓、许浩等依据绘画或文字资料对晚明园林个案的复原研究[8,17-19]。目前,学界对中原地区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明清以后的私家园林,其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入。其中原因:一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中原地区地位下降,再加上黄河屡次夺淮改道,导致园林生态环境发生巨变、甚至消失,因此明清以后的中原地区传统园林,相较于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表现出一定的“非典型”性;二是研究方法及历史材料的局限性。

2 石淙庄的营造

2.1 园林主人阴化阳

阴化阳出生于郑州东部圃田,万历庚子科(1600年)中举,先后任江苏溧阳知事、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2]。崇祯二年(1629年),因阮大铖“流徙善地”之事,“轻狥骫法”被“着降三级调用”(《度支奏议·堂稿卷18》),降为南阳叶县教谕。阴化阳在说到营建石淙庄的原因时说:“余素有山水癖,遂竭孚囊以买山。[2]”此“山水癖”应该与其近30年的江南任职生活有关,这一经历为郑州吏隐并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做了营建资金和营建理论的储备。阴化阳被贬后的10年,基本是在郑州城内主事胡同阴氏宅院或城外私家园林石淙庄内度过,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四,被李自成部杀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仗节不屈”(《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25》)的气节。

阴化阳既是石淙庄园林的主人,又是计成所谓的园林“能主之人”(《园冶·兴造论》)。阴化阳在《东山胜地记》[2]中详细记述了石淙庄的选址、营造目的、园林意象以及造园思想等内容。谈到石淙庄周边环境,阴化阳非常满意“若山、若林、若泉石、若云霞,若渔樵耕牧,凑合来成一翠画”。面对此胜景,阴化阳说:“东山乐境,若不收拾胸中,山灵应笑我矣!”同行称赞阴化阳道:“公饶胜情,更饶济胜之具。”可见阴化阳30年江南任职经历,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石淙庄的营建早已“胸中自有丘壑”,面对自己吏隐与雅集的私家园林生活需求,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造园思想、营造手法,在石淙庄园林营建中得以实现。

2.2 园林选址特色

石淙庄周边环境的最大特色是有山(凤凰台)、有水(东湖),“郑巽隅有凤凰台,遥睇山峦,云翠飞动”“台之自北而东,绿柳长廊,碧荷水殿。夏秋间,极目注望,荷香十里”。前一句描写的是凤凰台,后一句描写的是东湖,两者共同构成明清时期距离郑州最近的著名的“凤台荷香”景区[20]。二里岗向东延伸形成“东山”,深入东湖的凤凰台是其最东端②;台湖相对“如屏如障”。清初郑州学正徐杜[2]在《郑州揽胜赋》[2]中说,“东郊有湖,方达十里”,湖中“芙蕖放蕊,粳稻离离,恍如南国莳种;渔舟泛泛,疑似沧浪停舣”,一派江南风光景象。正是上述因素,吸引阴化阳在东湖边、凤凰台周围购田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遂成晚明以后郑州“一郡之胜概”。

图3 凤凰台及石淙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市中的位置(作者根据郑州1957年1:50 000航测图绘)

石淙庄周边园林景观要素主要有:1)水体以东湖“方十里”的大尺度水面为主,辅以仆射陂③、灵泉等多样水体形态;2)东湖水生植物以荷花为主,夏秋菡萏盛开,“极目注望,荷香十里”;3)湖面西侧的凤凰台满足眺望需求,与稍远的二里岗、东山、紫荆山、城墙以及城内的开元寺塔相配合,形成因借关系(图3);4)有凤凰台、仆射庙等历史遗迹,文化内涵丰富;5)周边自然分布的村落及生产、生活活动构成了“渔樵耕牧”田园景色;6)远借西北方向的太行山,西南方向的嵩山、少室山、梅山、泰山形成景观层次丰富的画面(表1)。由此可见,石淙庄选址兼有计成所谓的“郊野地”和“山林地”2种特征:郊野地“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山林地为园地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冶·相地》)。

2.3 园林营造目的之一:吏隐

隐居与出仕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生活的两面,时常要在“隐”与“仕”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唐代白居易找到了“中隐”这一调和途径,即“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其好处就是“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白居易《中隐》)。“进”可以呼朋唤友,借园林雅集活动保持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退”可以关上园林之门,在如画的园林中寄情山水、悠闲度日。也就是说,中隐能够更圆融、通达地协调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介于“朝市”与“丘樊”之间自洽的理想居处状态。白居易所谓“中隐”实即“吏隐”之别称④,既能获得世俗生活的保障,又可体会隐逸生活的乐趣。

表1 石淙庄周边环境要素分析表

明代以后,尤其是晚明复杂的政治生态,出仕畏祸的心理使得吏隐成为文人士大夫的自觉意识和刻意追求的生活理想,私家园林的兴盛暗合了这一普遍存在的吏隐心态和社会风气。可以说,吏隐使得文人士夫在进退之间更加自如,出于吏隐目的营建的园林是文人士夫生命意义转换的最佳出口[21]。阴化阳营建石淙庄,固然有“山水癖”的因素,更是为了“收拾胸中”“待他日吏隐时”,与众宾客“于此共寻乐处”。可以说,石淙庄的营建应该是阴化阳致仕顶峰时就已经开始谋划建设,为未来的“吏隐”生活做准备。

2.4 园林营造目的之二:雅集

图4 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拍摄的石淙涧照片[26]

雅集是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不同身份背景的文人,以道义学问相切磋,在学术、文学、政治等方面创造波澜[22]。魏晋时期文人兰亭雅集于竹林之下饮酒酬唱,催生并升华了具有时代性的文人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人雅集在洪熙成化初兴,天启崇祯达到高峰[23]。晚明文人的小型雅集活动主要以常规宴饮、诗歌唱和为主,地点选择较为灵活,从私家园林、公共园林到自然山水均可。大型雅集活动则增加了观剧、歌舞、选美、政治庆功等内容,其地点选择倾向于大型的寺院园林、公共园林,对园林位置、交通、空间容量、配套设施等均有较高要求。主要有:1)位置不能离城太远;2)周边交通便利,方便舟车停靠;3)面积足够大,为雅集前后的结伴游赏提供内容;4)应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餐厅、厨房、客房,满足诗酒宴饮需求。

石淙庄的营建既能满足园林主人小型雅集活动,又能依托凤凰台以及东湖丰富的历史自然资源,使得大型雅集活动在更大的公共园林空间环境中得以顺利展开。阴化阳将石淙庄雅集与“谢安东山雅兴”相比拟,显然不满足于一般文人雅集的文学活动,更有东山再起的政治理想和诉求。其以“石淙”命名自己的私家园林即是又一例证,表达了对武周时期(700年)“石淙诗会”⑤文化盛况的追忆和“石淙会饮”的和谐政治愿景的追求。

3 石淙庄的营造设计特色

3.1 景观意象

图5 “凤台荷香”中的凤凰台与石淙庄[15]

石淙庄景观意象来源于“石淙会饮”发生地“石淙涧”,武则天时期置上阳宫于此,为避暑胜地。此地位于登封东南15km的石淙河两岸,与郑州直线距离仅60km。徐霞客于1623年进入登封,时间与阴化阳营建石淙庄几乎同时,其在《游嵩山日记》中有关石淙涧的描述,展现了阴化阳石淙庄景观意象的原型。石淙涧两岸为高约200m的土岭,涧内土石尽出,群立成林,“石立崇冈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涧谷中潭水墨绿、深不可测。潭中有两巨石,独出水面,石顶平如案,可围坐十余人,四面环水俨如俊秀小岛(图4),母慈子孝、君臣合欢的“石淙会饮”就发生在此台之上[24]。潭中其他岩石“低则屿,高则台”形态各异,高大的岩石根部掏蚀形成石窟和石洞,导致上大下小,“揆崖之隔以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丈计”,因此陡峭、危岩之势更加明显。“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和,绮变万端”,水石“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因而“备极妍丽”,一眼望去“顿令人一洗尘目也”。

徐霞客、阴化阳实地游赏300年之后,日本学者常盘大定⑥于20世纪20年代亲临现场,留下了第一张图像资料(图4)。1936年,著名古建筑学家刘敦桢也亲临现场考察,看到两岸“崖巉壁峭,小屿棋布”,河水“萦转其间,幽窅盘环”,因而“别具风趣”[25]。对比上述文图资料可以发现,1 200余年,尽管石淙涧植被环境、水量、流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晚明时期群石成林、危岩耸立、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的景观意象依然是可以想象的。甚至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水量变小,露出更多的小屿;水速变缓,水绕石出,幽窅盘环,而别具一番风趣。

乾隆《郑州志》(1748年)卷首的“凤台荷香”(图5)是研究石淙庄的又一重要材料,它相对真实地描绘了清代中期凤凰台及石淙庄的景观意象。画面的中心为石淙庄,一个岛屿、半岛深入到辽阔的湖面中将水面分成上下2个部分,岛屿与陆地有平桥回磴相连;画面上部凤凰台台地较为和缓地融入湖水,下部的石淙庄台地则较为陡直;近处水中莲花盛开,君子亭台地深入莲沼之中。画面中表现的建筑数量寥寥,远处凤凰台上有楼一座,中景石淙庄则有堂、楼各一,近景君子亭四角攒尖,数人或坐而饮酒、或立而观水。对比图4、5发现,石淙涧以大小、形态各异的群石为主,两岸土石参差,巨石危岩耸立,顶部平整如台;凤凰台、石淙庄以“隆然土阜”的土质台体为主,间有巨石;君子亭周边岛石散布、水岸陡直、水流回旋“为肤为骨”的姿态,与石淙涧水石融和、绮变万端的景观意象基本一致。

3.2 造园思想

中国传统文人深受儒家思想浸润,既注重修齐治平的积极入世的态度,又强调格致诚正的高尚品格的养成,“君子”正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具有理想人格的象征。“凤凰-君子”的比德由来已久,《诗经·卷阿》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描绘了君亲臣贤的和谐画面。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之“花之君子”,塑造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独立人格形象,完成了君子比德由“凤凰”向“莲花”的转变。

阴化阳在石淙庄营建中,紧紧围绕历史文脉“凤凰”和自然资源“莲花”展开,并通过“凤凰”-“君子”-“莲花”及一系列相关园林要素的配置、支撑,实现了园林主人自身通过特定对象来进行价值观照与自我欣赏。如与“凤凰”有关的有:鸣凤堂、来仪亭、鸣风朝阳坊、竹梧栖凤坊等;与“莲花”有关的有:君子亭、莲沼、濂溪、清赏坊等。园主在其中行吟坐啸、揖云邀月,“则我为主,而山水为宾”;山供云气、浪淘尘氛,园主诗赋点缀溪岩,“则山水为主,而我又为宾”。最终,人在景中忘我、无我,“非宾非主,互主互宾”,通过审美移情最终达到“毕竟不知山水之为我,而我之为山水”的物我合一的境界。至此,园林审美欣赏的对象与其说是物体,不如说是自我,也就是说,客观的自我成为园林审美与观照的对象。这一强调主宾互融、心境合一的成景方式,与计成《园冶》所强调的中国传统园林“入境”式的设计和思维方法完全一致[14]。

3.3 功能布局

石淙庄天然地形极具优势,既与东山、凤凰台有着天然的地形联系,又以半岛、全岛形态向东北方向深入东湖水面。这种关系只需在石淙庄与凤凰台的连接处稍作处理,即可保证公共景区中私家园林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同时又无须设置围墙,而呈现出开放式城郊园林状态。依据园林功能以及内涵的不同,石淙庄可以分为5个部分:凤凰台前导区、鸣凤堂建筑区、先月楼建筑区、君子亭赏莲区、猗猗苑赏竹区(图6,表2);由此形成了一轴(台-堂-楼-亭-苑)、五区的空间布局。

图6 石淙庄园林布局示意图(作者绘)

3.4 景致营造

凤凰台是东山东端最有利的眺望点,既是东山游赏的高潮,又是进入石淙庄的前导。因此,园主阴化阳处理重点在于眺望引导和环境主题的营造:台上建亭以利眺望,另建3坊以利引导;苍梧翠竹丛集左右,“以象栖凤之景”,远望如“之罘金银之气,流注眼前”。鸣凤堂是进入石淙庄后的第一个重要建筑,园主需要对凤凰主题继续有所呼应,其景致营造突出“林籁泠然,如凤鸣台上”的氛围。同时,低处临水建“蘧觉轩”,高处建“宽敞无阑,一望无际”的“登高望远亭”,满足私家园林生活展开所需的功能和需求。

先月楼建筑区是石淙庄园林营建的核心和重点,功能复杂、建筑类型丰富、营造手法多样。园主根据自然地形,因地制宜排布楼、坞、洞、坊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台地与平地间有“数十仞”高差,先月楼布置台地最高处,东听荷风、西赏山色。低处建栖云坞(榭),接近莲沼,便于赏莲。平地处“叠石诛茅”建茹翠洞,“石洞”内部形成封闭空间,满足冬季雅集活动和日常读书需求。“石洞”外部形成假山,增加园林景观层次,使景致奥曲、幽深和神秘(图6)。先月楼建筑区的景致营造,完成了由“凤凰”向“莲花”园林意境的转折,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通过地形结合和景致设计,营造出主景旷而次景幽的园林空间意象。

表2 石淙庄功能分区及园林构成要素表

君子亭是整个园区室外雅集活动的高潮,与先月楼隔以汀渠、渡以木桥,进入景区的小径两侧,遍植“松柏而杂以桃花”,营造武陵景色。主体景观是水面宽阔、遍植莲花的“莲沼”,微风吹过,“芰荷之红白动荡,恍若能解语者”。主体建筑是君子亭,形象“邃且阿”“翼然水中央”,独立、高大、巍峨的建筑形象符合传统文人对于君子人格的判断和想象。环亭而坐“池塘环抱,如坐冰壶中”,环视周边“湖心开似鉴,冈面敞如屏”,泛舟水面“鱼跃天机,宛在目前”。猗猗苑位于轴线的最北端,“莲沼”池北,广栽绿竹,是园主较为私密的读书、雅集之处,“当旦暮,与六逸、七贤辈,共结盟此君也”,完成了由“莲花”到“竹林”的园林景致转换,也是对魏晋雅集理想和现实的呼应。

4 结语

晚明郑州石淙庄是阴化阳在江南私家园林勃兴背景下,满足其吏隐与雅集活动需求的自主营建活动。石淙庄选址于城郊公共景区,兼有“郊野地”和“山林地”2种特征,因此园林空间既有北方园林一览无余的开阔与放达,又有江南园林景致营造上的精巧与细腻。在景观意象营造上,是对“石淙会饮”山水环境的追忆和模拟,以及凤凰台具体地形特征的结合和重塑。在造园思想上,强调主宾互融、心境合一的成景方式,体现了计成所强调“入境”式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功能布局结构合理、虚实结合、主次分明,位置经营有若天成。景致营造因地制宜、追求画意,较好地满足了雅集、眺望、会客及生活居住等园林活动需求,是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的典型代表。

晚明是中国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期,在此背景下考察阴化阳石淙庄自主营建活动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关系显得格外有意义,其营造活动是否有计成等江南造园大家或匠师的参与?其与文首提到的文从简郑州之行是否有交集或互动?抑或文从简创作的《郑州景物图》近景就是石淙庄景观的意象表达?由于资料有限和时间仓促,目前尚无法进行全面揭示。同时,以阴化阳石淙庄为代表的中原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对比也是下一步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领域。

注释:

①明末山水画家文从简(1574—1648),出身名门望族,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曾孙,山水颇得家传,兼学元代王蒙、倪瓒,枯笔皴斫、笔墨工细。

②根据郑州商城遗址考古相关资料,此段实为郑州商城外城墙的一段。详见:袁广阔.略论郑州商城外郭城墙的走向与年代[J].中原文物,2018(3):30-35。

③后魏文帝时将东湖赐予名相仆射李冲,故名仆射陂,旁有仆射庙(李公庙)。

④在其他诗文中,白居易皆用“吏隐”一词,如《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因严亭》:“箕颍人穷独,蓬壶路阻难。何如兼吏隐?复得事跻攀。”《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郡西亭偶咏》:“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宜只有琴。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其中所表现的“吏隐”情怀与《中隐》诗中的“中隐”思想是一致的。

⑤武周时期的“石淙会饮”发生于久视元年(700年)秋,武则天与太子李显、相国李旦、梁王武三思、内史狄仁杰等群臣在此饮酒赏景,并每人赋诗一首,刻于石淙河南北崖上,一时传为佳话,成为“嵩山八景”之一。

⑥日本学者常盘大定(1870—1945)在20世纪20年代先后5次来华考察佛教史迹,其中1921年9月14日至1922年2月19日的第二考察之行,来到河南洛阳、登封、郑州、开封等地,并亲自来到石淙河,给我们留下了第一张宝贵的图像资料。其调查资料与日本学者关野贞合著《支那文化史迹解说》及《支那文化史迹图版》,并于1939—1941年由法藏馆出版。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雅集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清溪雅集》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戊戌海棠雅集
丁酉海棠雅集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