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2017-07-05公超叶梦如鹿璐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流变私家园林历史

公超++叶梦如++鹿璐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典园林也不例外,然而当放眼几千年这样大的时间尺度,园林的变也就成了必然。然而说到变,主要就是两方面,已有认识的更新以及其他元素的掺入。而新的元素,有人,有思想,有文化,有宗教。而这种变化,也随着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群的扩大而变化。因而作为传统园林主导的皇家园林有其自身的发展流变,同时到了后期也受到愈发成熟的私家园林影响。换言之,想要梳理好中国皇家园林的流变走向,了解历史背景于文化十分必要。而对皇家园林的流变的解读,也有助于给今天中国的风景园林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方向指导。

关键词:中国皇家园林;流变;历史;文化;私家园林

中图分类号:TV-0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8

前言

流变,指的是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风云变化,朝代更迭,自然文化存在着流变;从中孕育的传统园林代表皇家园林,今天看来虽然或多或少已形成一种格局,但仔细比较,流变依然贯穿其中。什么是这一系列流变的推手,中国皇家园林的流变的方向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这一系列问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入手,并要好好审视自秦就开始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度。中国古典园林诞生于商“囿”(那时的古典园林仅限于皇家园林),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一些禽兽,供帝王去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还有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也就是说,由于早期的自然生态还比较美好,园林其实就是第一自然本身。而像清代修建的著名宫苑圆明园、颐和园,就显得多了太多人工的痕迹,之所以举这2个时间点,是因为一头一尾,能更清晰地看到一种变化,而概括来说就是有第一自然的一部分变成了某种形态。这个某种形态不能归结为第二自然,因为法国的凡尔赛宫也是第二自然,当代的林肯公园也是第二自然。用这个词就太泛泛,可以肯定,流变后形成的形态是在原有的第一自然进行了一道加减法。加是增加的元素,减是抽象淡化乃至抹去的元素。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流变的方向也就出现的地域变化,不过由于每个时期的人们还都彼此来往,且国家对思想统一的推行一直比较处在高水平,也因而大体来看,每个时期的新的流行样式还是能够推广开来,换言之,仅以时代主流(忽略地域差异)的流变代表中国皇家园林的流变的探讨还是存在合理性。

1 流变的脉络

流变的一大脉络是贯彻始终的皇家园林自身特质,一直都是在彰显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无疑神仙成了这种概念的代表。神仙居住的地方就成了一直的模仿主题。而流变体现在的地方我认为就是越来越精细具体,越来越精致。以上林苑为代表秦汉的宫苑,是在圈定的一个广大地区中的囿和宫室的综合体。苑中又有宫与观等园林建筑作为主题,并形成“—池三山”的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以北海、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构成了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交相辉映、蔚为壮观的局面,使皇家园林盛极一时就像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王宫贵族也如此,需要的空间类型自然也就更多,想北京现存的五坛就是明确帝王的一大举措,当然像天坛祈年殿这样复杂精致的木结构建筑也唯有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完成。总之皇家园林的流变方向是由简到繁,愈发多元化的进程,在这里能看出的是社会的进步以及统治者愈发丰富的文化追求。

然而园林的受众群体由皇家贵族也逐渐普及到官宦士大夫乃至富商百姓,但私家园林的发展也反过来会影响皇家园林。一个园林发展分水岭的时间在魏晋,这个时候的文学提倡一种精神层面的洒脱于放达。隐逸文化的铺开使得士大夫园林有了一种人格矛盾的心灵归宿,因而自这时起,文人文学上的比兴手法就借到了现实中,意境的追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陶渊明一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真实写照。梅兰竹菊虽然栽培历史应更为久远,园林应用上也有着更长的渊源,但是说士大夫们能够达成共识的认为这四君子作为庭居植物有提升品位之效用,魏晋的文化影响功不可没。就像陶渊明作为菊文化的祖师爷一样,魏晋人物开创的天地成了后世发展的基石,乃至今日,我国的菊花应用形式已经到了一个可喜的境地。

之后的流变抛开朝代不谈——毕竟改朝换代也不会中断人们审美意趣的延续,流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力的兴衰伴生的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影响拉锯,以及不断引入的外来文化,比较典型的是佛教和西方殖民扩张之后的一些西洋文化侵入。先谈谈文化渗透,这种碰撞一开始一定就是一种激烈的碰撞,但考虑到外来文化本身会被排斥,其渗透过程就是一个逐渐的本地化进程,人们能看到,从汉到南北朝再到唐宋,寺庙的佛像都有着变化,这其实就是不断的本地化进程,到今天来看,儒家的国子监,佛家寺院还有道观这些园林,虽然彰显不同的文化以及信仰,但做法上有很多相似性。但毋庸置疑,外来文化作为补充丰富了传统园林的原有认识。何况中国文化的极强包容性是很容易把外来文化的渗入包含在其本身运行机制的框架内的。

2 儒家与道家的“拉锯”

儒家与道家的拉锯影响很有意思,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但文人身上兼备,就像入世象征接纳,出世象征躲藏,园林就出现了一些直接的做法和一些曲折的做法。前者的代表是唐代的著名建筑西安大雁塔,虽然是佛家建筑,但由于盛世的影响,这个园林有着明显的中心轴线,给人一目了然的直接感。轴线中间形成的穿透空间可以一眼忘穿。大尺度中轴对称园林明显就是那种耗资和动工量都巨大的,因而园林仅从做法上也要根据财力量入为出。不过到了明清,由于文人画的兴起,一些有钱的士大夫也采取了出世的做法,今天在江南乃至岭南一带仍可找到诸多代表。比如现存于东莞市的可园,是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可园的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像这样的做法南方还有不少。儒家一直作为统治者的工具,道家则给了劳命奔波的读书人一个松弛的理由,或许这中的诱惑要比入世大得多,只不过个人命运所迫,这种愿望只能通过园林得以彰显。我认为入世的高峰期在唐代,最多算到宋代,而不论后来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出现了什么样的万园之园,民间已经越来越把园林同出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矛盾的是,有能力修建园林的人本身已是官宦显达。因而传统园林的流变方向也逐渐符号化,它并不注重空间划分,使用感受,而是更为抽象的概念。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儒家重思想的情结,因为精神层面的极大诱惑,士大夫们用几近攀比的方式在古典园林发展阶段后期用私家园林这一形式把并不实用的园林做法推到极致,难怪乾隆帝也要在承德打造小江南。总之,皇家园林由于势不可挡的私家园林发展也受到了深刻影响而产生流变。

3 结论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而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几度遭到浩劫,但都以一种螺旋上升的姿态愈发丰富美好,这也给了今天中国的风景园林师以信心,那就是一定会有一条适合中国人自己文化特质的园林发展之路存在,而为了中国园林的发展,流变更新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杨鸿勋.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J].风景园林,2006(6).

[3]王其钧.解读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园林[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2).

[4]童寯.江南园林志[M].中国建工出版社,1984.

[5]夏建統.梦中的天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流变私家园林历史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苏州私家园林角落空间形态营造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