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基地的“公益林+”模式构建
——以浙江姥山林木良种基地为例
2020-01-14徐小忠余梅生徐高福余启新
徐小忠,余梅生,徐高福,余启新
(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1 问题的提出
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全社会受益的公益事业。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新时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以科学手段提高这类作为林木良种基地特殊用途公益林的林地生产力,挖掘潜力,构建多功能效益经营模式,是当下公益林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总场姥山分场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和国家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种质资源库,为此研究者经过了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新时期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的需要,马尾松等良种需求减少。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加快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林木优种繁育基地的同时,发挥其“公益林+”功能势在必行。
2 研究地概况
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总场有限公司姥山分场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始建于1976年,40余年来,坚持传承,坚守初心,久久为功,勇攀高峰,千岛湖畔写人生,无怨无悔作奉献。基地地处千岛湖东南湖区,距杭州市149 km。由于千岛湖湖区独特的山水森林生态的综合效应,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早、秋寒迟等对林木良种生产有利的特殊小气候。湖区内多种地形和发育于不同母岩的多种土壤,适于绝大多数亚热带树种生长结实,生物生态资源多种多样,林木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种苗生产潜力大,辐射面广。曾先后建有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种子园,火炬松[Pinus.taeda]母树林,柏木[Cupressusfunebris]种子园,马尾松种子园,马尾松资源库,柏木、黄山松[P.taiwanensis]、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等资源收集区及各类试验示范林,1984年被纳入部、省联办良种基地,1999年确定为十二处省重点良种基地之一,2005年确定为以主要用材树种种质保育为主的浙江省五大良种繁育中心之一,2009年,基地被批准为国家马尾松种质资源库和第一批国家林木良种基地。
姥山良种基地现有保存面积为147.6 hm2,其中:种子园45.8 hm2,种质资源库28 hm2,母树林3.3 hm2,采穗圃0.2 hm2,试验示范林70.3 hm2。基地经过40余年的建设,先后收集并保存了马尾松、杉木、柏木、火炬松、台湾红桧[Chamaecyparisformosensis]、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深山含笑[M.maudiae]、峨眉含笑[M.wilsonii]、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lotungensis]、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等数十种主要针、阔叶树种的优良种质资源数千余份。林场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科技队伍,在林木良种建设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林木繁育经验,先后取得了28项科研成果,同时,良种生产与科研设施也具备了一定基础,具有很好的林木良种发展潜力[1]。
3 良种基地“公益林+”模式的构建
林木良种是林业健康稳定生产和可持续经营的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森林分类经营体系中属公益林之一,是公益林当中生机较为活跃、科技含量较高又有区域性特点的基地。良种基地承载着国家林业生态服务和现代林业建设的双重任务。林木良种的生态属性得以进一步发挥与延伸,需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路子,突破传统的单一良种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与科普教育、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以及公益性林木认养、文化研学相融合的“公益林+”创新模式,体现森林的综合价值,实现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激活林木良种全周期经营的立体生态经济
林木良种生产周期长,比一般基地经营活动要求高,且以生产良种为主要目标的种植密度不大。有鉴于此,通过激活林木良种全周期经营的立体生态经济手段,林下配植杨桐[Cleyera japonica]等具有经济价值生长周期较长的树种,实行立体化栽培,有利于趋近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又增强了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碳减排及生物多样性功能。
3.2 赋予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景观旅游效益
良种基地建设为当地生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赋予生态效益景观手段,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环境相协调,结合基地建立在风光秀丽的千岛湖畔,开展生态康养休闲旅游活动。
3.3 锻造林业地域特色和生物特性的森林文化
姥山针阔多样化的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和国家级马尾松为主的种质资源库,是林木新品种繁育技术的创新平台,也是林木良种示范培训中心和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面向多层面特别是青少年科技培训,举办夏令营、林木认养、松竹文化研学等活动,通过锻造林业地域特色、生物特性的森林与生态文化手段,扩大社会影响,增强科普宣传效果[2-3]。
3.4 带动乡村振兴和兴林富民的有效载体
结合当地乡村振兴,与当地林农共同抚育经营林木良种基地,增加林农收入,新增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林农的环境保护意识,带动乡村振兴、兴林富民,实现企社共赢。
4 良种基地“公益林+”模式实证效果分析
将良种基地建设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复制、可推广样本,综合发体经营水平。另外,要促进中小型企业并购,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资源,扩大内部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政府要发挥改革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引导市场资源流向国内市场稀缺的产品,平衡供需矛盾,扶持优质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有效调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产品和市场主体结构,推动产业升级[13]。
3.4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构建“一带一路”新格局
为了突破当前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面临的重重壁垒,减小美国贸易战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必须依靠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拓宽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调整进出口区域的结构,从而实现进出口国家分散化,改变我国当前的被动局面。另外,要注重进一步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分散木质林产品的贸易风险,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从而优化木质林产品的市场结构,提高我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为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保障。
4 结论
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我国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关系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必须牢牢把握木质林产品贸易改革方向,坚持推进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技术生产水平和产品优势,优化市场结构,才能真正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身份的转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