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以海安市为例

2020-01-14汪红霞陈序珍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蚕农桑蚕海安

周 盈,汪红霞,陈序珍

(1.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2.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合肥 230091)

海安市是全国知名的丝绸之乡,具有全国最优质的蚕茧生产基地。“来海安,必看蚕”已经成为了一句俗语,这也表明了海安桑蚕茧丝绸产业的成熟。海安市把桑蚕茧丝绸产业作为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和地方产业来发展是海安农民收入不可成或缺的一部分,以2017年为例,海安市桑蚕丝绸产业就已经创造出年产值100多亿元,带动了3万多工人就业和8万多农户增收。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区域

海安市是江苏省重点蚕桑生产基地,于1998年被列为省级桑蚕标准化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和不断改革,海安发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桑蚕标准体系。

海安市现有桑田面积0.57万hm2,蚕农约8万户,蚕业合作社79家,年产蚕茧1.5万t,其中优质桑茧达70%以上,亩产桑蚕收入超6 000元,桑园面积33.3hm2以上的桑蚕基地村30个,桑园面积66.6hm2以上的蚕桑专业村15个。自2014年海安县实施“江苏省蚕桑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以来,共培训指导骨干农民超过4 000人次,先后培育了城东镇新立村、大公镇群益村、南莫镇砖桥村、海安镇新丰村、墩头镇双新村、曲塘镇大陈庄村等6个优质高产高效的蚕桑标准化示范基地。

海安市桑蚕产业的龙头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配备有18家分公司、80家茧站、15家控股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中国特产之乡优秀企业,其蚕茧生产收烘量连续26年居江苏省第一,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是全国优质蚕茧、桑蚕丝、真丝绸服饰、真丝家纺生产和出口基地。

1.2 产业链条

海安拥有全国唯一一个桑茧丝行业的工程技术中心。桑蚕产业主要产品集中在丝绸产业,鑫缘集团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和科技优势,正在建设海安市桑蚕茧产业的循环经济链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桑蚕基地建设工作,努力形成“产业+工厂+蚕农”的一体化生产模式,实行社会化服务、产业管理和专业化生产的特设生产链条。目前,海安市有丝绸深加工企业达52家,已形成了蚕种繁育、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纺、丝绸、制衣、家纺以及护肤化妆品、营养保健品、文化艺术品等生产加工和国内外贸易的丝茧产业链格局。

1.3 服务体系

全市的每个蚕桑重点村建有专业的蚕业农场,每个农场按照3.33-6.66 hm2的规模和现代蚕业标准配套。根据调研统计,海安市已有约130家养蚕农场,配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指导蚕农养蚕,部分蚕业农场已经配备专业设备辅助生产。

政府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海安丝绸茧丝绸产业科技服务超市,利用与苏州大学、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海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建立的常年合作关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以自身的科研力量,广聘技术服务研究员和专家科普惠农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服务。

2 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桑蚕生产供应不足

与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海安桑田种植面积有着明显的扩大,但近些年桑田面积由原来的2013年的11万亩已经缩减到目前的0.57万hm2。由于桑蚕产量的不稳定性,部分桑农采取“挖桑还农”的做法,种植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来规避收益风险。除此之外,桑园主要被工业、农业项目和一些交通项目所征用,例如高速公路绿化带等的建设问题,仅2013年春,全县桑园面积就已经减少250hm2,春蚕发种比2012年同期减少2.15万盒。

传统的桑蚕模式不能吸引年轻人与有识之士,海安从事桑蚕产业的人口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加上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所以桑蚕产业人口大幅度减少,农业种桑养蚕老龄化现象愈发明显[1]。对农户而言,选择小规模生产的方式是理性的,因为小规模分散式经营能够有效地规划的分散风险,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收入,但对于整个桑蚕企业的发展,这样的生产方式却存在极大的弊端。首先,分散式养殖使得蚕农的养殖技术不统一,导致蚕茧的质量参差不齐,容易给企业生产带来麻烦其次,产品产量不能得到保证,产品量过少易导致企业生产原料供应不足,产品量过多易导致优茧劣价的现象。

2.2 科技投入不足

蚕桑生产技术方面,科技服务超市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承担的科研项目先后推出约13项种桑养蚕新技术,包括桑树嫁接、桑园栽培、蚕种养殖治理等配套标准化技术[2]。虽然科技方面有着较大投入,但海安市总体的新机具、新器械研发滞后,科技普及程度不高,蚕农急需的优质抗病品种和方便省力的养蚕设施市场供应不足。目前,仅有部分地区采取电气化智能育蚕、机械化切桑、机械化伐条、机械化育茧和机械化烘干等手段提高养蚕水平与质量,虽然政府企业已经在采取相关措施,拨款扶助桑蚕生产,但效果并不明显。

2.3 蚕农老龄化现象严重

桑蚕产业种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桑蚕科技队伍后继乏人。桑蚕养殖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有十分辛劳的行业。在海安市,蚕农年龄普遍偏大,人均受教育水平偏低,据不完全统计,蚕农中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占75%,其中文盲占40%。研究经验丰富的技术研究员年龄偏大,年轻的技术研究员科研经验不是,蚕丝技术团队人才损失严重。但是对具体的桑蚕养殖一线没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2.4 行业中的风险问题

2.4.1 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

桑蚕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每年的倒春寒导致春蚕桑叶产量严重减少,减产量最高时达到20%,蚕农较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胡桑树的新芽较嫩弱,在春寒期间易死亡,大多数蚕农都在上年12月底就预定好第二年的蚕种,由于无法预测到春寒的损伤率,所以较难把握养殖的桑蚕产量。当春寒期间桑蚕叶受损严重时,蚕农都会选择丢弃或退还部分蚕种,严重时蚕种退弃率达15%。

2.4.2 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家蚕对环境要求较严格,对环境污染较敏感,农药和化工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料、废液、废渣等,对家蚕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7]。一方面养蚕期,桑田农田等治虫频繁,农药残留易导致蚕种死亡。农村劳动力的急剧短缺,劳动成本的增加,大部分地区都放弃了传统的桑病虫防治的方法,采用喷药驱虫以减少成本投入,但是农药预警、检测和寻找控制污染源难度较大且不易实施,这也增加了蚕种患病死亡风险。另一方面工业污染物不及时处理也会导致家蚕非正常死亡。2009年秋季,由于部分化工厂污水外泄导致海安大面积地区出现家蚕不结茧,污染严重地区桑蚕大面积死亡的现象,造成蚕农损失达千万[4]。

养蚕产业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存在蚕农利用保险标的分散的特点和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识别和管理困难或管理中的漏洞,偷梁换柱,更换保险标的,导致理赔过程中风险频率大幅提高。

2.5 桑蚕产业链不衔接

海安市注重丝绸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桑蚕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导致副产品开发利用不完全。目前已有的桑蚕副产品主要有菌菇类,桑果酒,药材制作和成分提取,但是也仅限于海安市南莫和大公等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的桑蚕产业产生的副产品都未进行进一步的精处理,蚕农收入渠道较单一。

3 对策措施

3.1 加强桑蚕基地建设,改革生产方式

通过分析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家庭农场是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之一,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的途径,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单个家庭经营的许多问题。建议由政府和企业提供帮助,联合多家农户,建立多户组合式家庭农场。组合式农场经营能够将多个农户的经济利益进行捆绑,能够极大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包括购买机械器具的成本,实现桑蚕养殖集约化。农场经营能够适应农业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能适应不同政策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较小,能够敏感的捕捉市场发展动向及时地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实现蚕农与企业之间的互惠共赢[3-4]。

3.2 发展科技人才,提高机械水平

大量引进年轻人才,为桑蚕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引进的科技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养蚕实践知识。聘请专业的养蚕人员传授先进专业的知识给蚕农,尽量消除养蚕知识盲区。大力引进新型智能机械,有效提高桑蚕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政府、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研发桑蚕产业新型产品,推广“海安丝绸茧丝绸产业科技服务超市”模式。企业可与相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部分应届毕业生提供工作职位,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员,缓解蚕农老龄化现象。

3.3 健全风险保障机制

3.3.1 增加桑蚕保险品种。

2007年下半年,海安市就已经在全省首创将桑蚕保险作为高效农业保险险种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范围,由于桑蚕受季节影响较大,海安市春蚕和秋蚕保险市场出现较大差异[5-6]。保险公司拓宽保险品种,根据蚕农具体生产情况调整保险赔率,制定相关评估体系,最大化缩减理赔时间,确定赔偿金额,及时有效地规避桑蚕养殖风险。

3.3.2 建立蚕农互帮互助体系

养殖业的道德风险远高于种植业的道德风险,桑蚕的保险定损无法简单所以要加强蚕农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蚕农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农户互帮互助体系能够较及时的解决桑蚕生产过程中的小问题。

3.4 完善桑蚕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是部分农产品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海安市拥有丰富的种桑养蚕资源,但目前海安市的桑蚕茧丝产业主要发展方向还是丝绸产业,在桑蚕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其他产品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尚且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蚕农的经济来源渠道较单一。桑叶、桑皮、桑枝、桑葚和养蚕过程中产生的蚕沙、蚕蛹、包括蚕蛾等,只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加工,就能实现其经济最大化。此外,海安桑蚕产业受丝绸产业的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发展桑蚕产业的副产品能够延长桑蚕产业的产业链,既能够增强海安桑蚕茧丝产业的抗打击承受力,又能够带动新型产品的开发利用,更好的推动桑蚕循环经济的发展,利于树立品牌形象。

4 总结

我国有众多学者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7],桑蚕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海安的桑蚕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经过深入的研究,海安的桑蚕产业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第一,生产供应不足。由于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实施、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地区蚕农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海安市桑树种植面积正在大幅减少,家蚕养殖规模也在不断缩减。传统的家庭式分散经营模式导致蚕茧供求不平衡。政府和企业应加快集约化桑蚕基地建设工程,减少不必要成本的支出,提高桑蚕供应量,努力维持蚕茧供求平衡;第二,科技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较低。目前海安市仅有部分地区采用机械化养殖,绝大部分地区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工养殖,机械化水平较低。大部分科研技术人员过于注重理论成果忽视了生产一线的实践能力。政府应注重桑蚕生产的科技资金投入,企业在注重科研的同时也应注重生产经验,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应用于实践;第三,蚕农老龄化现象严重且文化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应有效的利用网络和电信宣传平台,普及专业的种桑养蚕知识,积极引导高水平人才进入桑蚕产业,提高桑蚕养殖水平,为桑蚕产业注入新鲜血液;第四,桑蚕养殖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政府应完善风险规避机制,增加保险品种,健全桑蚕业保险系统,提高桑农的农药化工污染意识;第五,桑蚕产业链不衔接。海安桑蚕养殖过程中的副产品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政府和企业应完善产业链,开发利用生产中的蚕沙、桑枝、蚕蛹等,建立循环经济体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猜你喜欢

蚕农桑蚕海安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研究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海安推进电镀企业治污限期两个月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