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14尹梦瑶乔玉洋
尹梦瑶,乔玉洋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近年来,在文化复兴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复苏。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优势与艺术魅力,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但立足新时代发展的坐标,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红木家具产业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资源日益匮乏、成本不断飙升、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行业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红木家具产业同样也不例外,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因此应积极推动行业调整战略,促进红木家具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红木家具产业概况
“红木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上出现的一种本土文化,自明清以来把用古典红木制成优质名贵硬木的家具统称为红木家具,最为广义的对红木家具的理解,是仅从家具的风格和式样来定性红木家具。中国传统红木家具在发展过程中饱受地域与时代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三种流派,分别是江南地区作为明式家具主流的苏式家具即“苏作”、北方地区的京式家具即“京作”、岭南地区的广式家具即“广作”[1]。三大流派各具风范,也相互借鉴,都是中国红木家具的经典和精华。
红木木材是红木家具行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红木资源匮乏,红木家具行业的木材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度我国累计进口红木木材共112.93万m3,同比增长24.1%。目前,国内经过长时间无节制的砍伐,红木原材料资源日益稀缺,红木资源面临枯竭,许多红木家具市场也只能艰难维系。已陷入无米下锅的困境。国外环境中,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共同影响海外家具市场疲软,中国家具出口受阻,红木家具也不能幸免。未来几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会导致国际贸易萎缩,作为家具高端代表的红木家具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因此,红木家具市场面临着一场紧跟时代趋势现代革命,在“新”形势下欲达到顶峰还任重道远,蜕变与可持续发展急需进行。
2 红木家具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资源日益匮乏,成本不断飙升
由于红木生长周期长,人工种植成材率偏低,使得整个社会营林的积极性不高,且近年来经过长时间无节制的砍伐,导致红木资源日益匮乏。根据我国2017年12月颁布的新《红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17)的规定,红木包括五属八类二十九种。自《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颁布至今,新国标范围内的红木中已有十八种树种被纳入CITES二级保护名录中。保护名录中的红木树种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取得出口地区国家出具的进出口许可证,这意味着红木木材进出口难度加大[2]。红木家具行业在木材资源上的受限,直接导致红木家具成本大幅增加,据报道,2016年还未过完,大红酸枝原材料平均涨幅已达40%;巴里黄檀原材料涨幅达50%;缅甸花梨小料涨幅高达65%;而之前最不受重视的非洲花梨原材料涨幅竟然接近100%[3]。随之而来的是红木家具价格的节节飙升,其逐步成为象征着时尚的高端奢侈品,被大量“跟风”收藏。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行业内部短期间身价抬高,利润增加;另一方面让整个产业步入淘汰和极速洗牌阶段,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则正在发挥作用,特别是传统家具销售型企业,将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危机。
2.2 同质化现象严重
虽然红木家具追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生产制作,但当前其产业的产品开发还只是简单地通过机械来复制、延续着明清时期的风格,更多的是停留在对传统的临摹、模仿阶段,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红木家具市场直接将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生搬硬套,在“吃古人的饭”。风格结构过于陈旧无创新,无法与当今审美要求相契合。红木家具产业整体来说没有实质的创新与发展,各个品牌的家具品种与款式单一,产品精度低,抄袭情况严重,各地区大同小异的红木家具制造厂鳞次栉比,同质化低端竞争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原创企业由于技术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所以新式产品价格十分昂贵,致使很多创新的企业只能艰难生存或直接被挤出市场,行业内部恶性循环,极大约束缚了红木家具业界的自我创新能力。
2.3 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红木家具产业利润十分可观,不法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各种“先进的”造假伎俩下,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现象屡禁不止。市场上低劣的假冒品不断涌现,最终制假售假行为愈演愈烈,红木家具行业质量参差不齐。比如,“白边”是行业内对红木心材外层品质较低的边材的习惯叫法,按照相关要求,白边用量一般不超过家具用料的1/3。但目前的红木家具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法商家将白边经过特殊处理并上漆着色,从而做到与心材近乎一致的纹理效果,拿白边超标材假冒心材,让许多消费者真假难辨。再比如,黑酸枝木一直是高档红木家具用材的优选,但市场上流通着许多被称作“黑酸枝”的家具用材,以假乱真,扰乱了红木市场秩序[4]。还有人认为“鬼脸”是名贵红木材的象征,“鬼脸”越多越贵。另外,逐年增加的市场投诉率,拉低了红木家具行业的信誉度。红木家具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损害了红木家具行业的整体形象,导致了严重的行业信誉危机,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上现象,都指向了红木家具行业标准体系的不健全,面对红木家具市场的种种乱象,市场秩序规范工作尤为紧迫。
3 红木家具产业消费需求分析及其发展目标
从红木市场的受众群体来看,当前需求可大致归纳为三种:一是收藏型红木家具;二是实用型红木制品;三是创新型红木制品。其中,创新品的市场是大众市场,实用品的市场是基础市场,珍藏品的市场是小众,但是不可或缺的市场。
红木资源存量有限,日显枯竭,但社会对红木家具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因此,红木产业的发展应树立资源绿色、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坚持对红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相结合,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应着力推进合理用材,做到“因材施用”,在材料的使用上做到厉行节约,在设计上减少用材,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5]。同时,继续推进红木原材进口阳光工程,大力促进资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合法化,保障资源进口的长期有效稳定。此外,社会及政府可以介入,引导树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使得节约珍惜资源与高效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理念。
4 红木家具产业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4.1 产品设计增加创意
古典家具设计创新的价值在于使传统文化的载体被赋予新时代内涵,将古典家具融入现代气息,推陈出新,创造红木家具新活力,实现红木家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4.2.1 产品功能和种类的创新
由于过分强调档次与礼仪的需求,传统红木家具往往缺少对人体舒适性的考虑。红木家具行业应在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及传统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合理挖掘和锐意创新,力求打造有时代感的家具和家居产品。例如,在功能的舒适性方面,可以加入软体材料来进行整体设计,以满足人体对家具舒适性的要求,使产品的生命力更强。
4.2.2 装饰点缀上的创新
装饰虽作为整体家具的“附属品”,但却是“必需品”。新时期新时尚背景下,红木家具行业在每个细小的装饰环节、点缀部分都可以进行文化元素的创新,而不是流于传统形式、附庸风雅。无数实际案例展示,红木家具绝不仅是传统中式设计的“专利”,也可以加以“混搭”与“碰撞”,与现代欧式风格的装潢等配合得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韵味。
4.2.3 结构工艺上的创新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灵魂之一的榫卯结构,虽然是力学、美学、建筑艺术之集大成者,但大体只满足收藏级别的红木家具的需要,无法进行批量生产。实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家具中的榫卯结构进行改良,使其既可满足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又便于包装与运输[6]。这要求我们在继承卯榫技艺的同时,设计上采用先进的力学理念,让家具的结构更科学、增加红木家具的使用寿命,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
4.2 高素质且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
红木家具行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制造业,选料与开料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对人工的依赖程度较大[7]。必须加强红木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挖掘和培养“新力军”,为市场不断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各地的职业院校,提供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师傅带徒弟传承方式,以拥有长期阅历和磨砺的技术工人在实践中不断培养新生代人才。
4.3 健全行业标准,规范市场新秩序
规范市场秩序已成为当前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市场规范重要依据的行业标准,须尽快制定、完善,以支撑行业健康、稳步发展。政府部门应做好红木行业有关标准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工作,其范围应该涉及原料、生产、进口、检测、市场、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于不法厂商,坚决打击,使得红木的市场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当然,企业自身更要做到时时自律,树立质量与信誉是企业生命的意识,这也是做到市场规范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4.4 红木家具行业与互联网思维应用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网购业迅猛发展,未来10年将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峰期[8]。红木家具产业应抓住机遇,培养互联网思维,积极搭建适合自己的电商平台,拓宽行业的发展前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商品的价值链。企业管理层要转变思维方式,进行线上交易模式的尝试,主动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电子商务管理和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不同网站和新型的社交媒体来展示产品、宣传品牌,增强企业品牌宣传效果。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集聚客户,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定制业务,发展定制交易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