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感染性荨麻疹30例

2020-01-14戌,李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0期
关键词:犀角牡丹皮风团

王 戌,李 慧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361000)

荨麻疹是儿科(≤14岁)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风团发无定时,时起时止,伴瘙痒,消退后无明显痕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更易受到内外之邪侵袭[1]。中医无荨麻疹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瘾疹”“风疹块”“游风”等范畴,其特征为皮肤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2]。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多使用抗组胺药物,停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但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较重,无法短时间内减轻患儿的痛苦,给患儿家长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本研究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感染性荨麻疹,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30例热毒炽盛型感染性荨麻疹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13岁,其中0~3岁16例,4~6岁10例,7~13岁4例;病程1~7 d。

1.2 诊断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瘾疹的诊断标准: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边界清楚;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部分患者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皮肤划痕试验阳性[2]。②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热毒炽盛证的辨证标准:发热,口渴喜冷饮,胸腹灼热,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或洪,或指纹紫[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或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且治疗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者;患儿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心、肝、肺、脾、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依从性差,拒绝中药汤剂治疗者;对中药汤剂中药物成分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30例患儿均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处方:水牛角9 g,生地黄9 g,赤芍12 g,牡丹皮12 g,柴胡10 g,黄芩片6 g,升麻3 g,防风10 g,玄参6 g,麦冬6 g,甘草片3 g(以上药物剂量可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无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风团消退不足30%。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结果 30例患儿中,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3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4 讨论

荨麻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儿伴有血管性水肿[4]。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日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5]。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皮肤发生风团主要有免疫和非免疫介导两种方式。免疫性包括IgE介导和补体系统介导,非免疫性可直接由肥大细胞释放剂引起或由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障碍所致[6]。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种[7]:一是消除诱因或可疑原因,有利于荨麻疹自然消退;二是选择控制症状的药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律使用的原则,旨在完全控制荨麻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患儿出现的荨麻疹是机体对抗外邪的反应,患儿本身的感染性疾病尚未得到缓解,祛除诱发因素虽对药物引发的荨麻疹有治疗作用,但感染尚未得到控制,仍存在发热、皮疹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风寒或风热外袭,蕴积肌肤,引起营卫失调所致;或邪热内结,热毒深陷血分,而致血热妄行;或饮食失节,损失脾胃,致肠胃湿热,外蕴肌肤;或素体不足,久病伤阴,内风外扰肌肤而致。本研究纳入患儿证型为热毒炽盛证,其病因病机为初起外感邪热,热势较重,外邪未能及时祛除,进而入里化热,加之小儿形气充而未全,脏腑娇嫩,常不能祛邪外出,故使邪毒深入血分,可见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等热毒炽盛之症;邪毒迫血妄行,致使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可见皮肤风团样皮疹,此时正邪相争,皮疹时隐时现;热毒耗伤血中津液,可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或洪、指纹紫为热毒炽盛证候。

犀角地黄汤首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经典方剂。原方由犀角(现由水牛角代替)、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组成。方中水牛角苦寒咸,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寒而不遏,直入血分为君药;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臣药;芍药苦酸微寒,养血敛阴,助生地黄和营泄热,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佐药。在犀角地黄汤基础上加柴胡、黄芩,取仲景小柴胡汤之意[8];升麻辛甘微寒,取其清热解毒透疹之功;防风辛温发散,取其散风祛风之功;加麦冬、玄参,以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水牛角可缩短出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生地黄具有抗凝作用,可改善皮肤局部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芍药、牡丹皮能解热抗炎[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感染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犀角牡丹皮风团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突然来的风
犀牛有角久成器
犀角雕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