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冲突不良行为的教育对策
2020-01-13关咏诗
关咏诗
摘 要:少年儿童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得到成长的。小学生在校内与同学交往时存在着不良行为,以致发生同学间的冲突。本文将剖析小学生发生冲突时的不良行为表现,以及冲突行为的成因,最后探讨矫正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学生冲突;不良行为;对策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小学生喜欢群体生活,他们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成长。小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与友谊,有利于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但于目前的小学生在交往中会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地与人交往,从而导致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案例:四年级学生,小浩,男,10岁。父母失业,父母在一年前已经离婚。在小浩二年级开始,父亲因有外遇,母亲经常与父亲吵架、打架,有次母亲甚至用菜刀追砍父亲。父母离异后,小浩由父亲抚养,与母亲偶尔见面。小浩出生气管曾受伤,所以讲话一直口齿不清。刚入学时,就因语言表达不清引起个别同学的嘲笑,而小浩非常反感,通常都会有激烈的反应。时间长了,小浩就越来越敏感,总觉得同学在取笑他,对同学也有着强烈的防备心和不满。有时在课堂上,听到有同学对他回答提出质疑时,他就会非常暴躁,下课就会找籍口捉弄这些同学,进行“报复”性的行为。于是,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交往,对他很有意见。而小浩在班上就愈显得霸道,经常无缘无故地打同学,打完同学后,还会说:“我很想打架,你快和我打架吧。”用这些言语来挑衅同学。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小浩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性格冲动,对小浩动辄打骂。而小浩的母亲溺爱孩子,当听到老师反应情况时,就会觉得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并经常强调孩子只是个性率直,不能受气,暂时不会处理同学关系。在母亲的偏袒下,小浩更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从小浩的个案上分析,具有这种个性缺点的主要原因有:
(1)常常受到过多的挫折与指责,心理承受了相当的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压力,需要情绪宣泄。
(2)父母管教不当。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不统一,方式单一、粗暴、偏袒,令孩子无所适从。
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一、正确控制情绪,采用行为矫正
冲突通常都是因情绪不佳,但又不能以正确途径进行宣泄而引发的。对不良情绪的控制是减少冲突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淡化教育痕迹对策
对刚形成或出现不久的偏差行为,采取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对待,有时宽容引起的启发俾惩罚会更强烈。小浩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要和同学打架,而且每次都是非常愤怒,情绪失控。遇到这些情况,我通常会先让他诉说生气的原因,当时他生气的情形,这时他激动的情绪就会慢慢地缓和下来,也会停止动粗的念头。每遇到这种情况时,我都尽量地忽视小浩打人的行为,不做出直接的反应,而是让他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让不正当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没有强化他打人的行為下,那他下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要发脾气和别人冲突的发生率也会降低
这种行为矫正法一般而言,刚开始出现不良行为时适用,但是当不良行为日趋恶化,这种方法就不起效果,需要另一种对策。
(二)抑制与渐次强化的对策
儿童的不良行为与良好行为一样,都是长期塑造而成的。可以说已经孕育一段长时间,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学生可能骂人、打架的行为偏差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如果要求孩子短时间改善,而且高标准地要求,那么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可以采取抑制与渐次强化,降低标准要求,让孩子渐次改善的方法。
在处理小浩骂人的方法上,老师可以通过订立契约、全班鼓掌、贴纸奖励、减少作业这些新的刺激,使良好行为伴随出现。而小浩骂人与同学冲突的不良行为也会逐渐消弱,慢慢地适应逐渐增强的新刺激。另外,斯金纳强调个体行为是后效强化的结果。在契约的制约下能增强小浩的良好行为,消弱小浩与同学冲突的不良行为。
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在抑制后会有反弹现象,作为老师应该允许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而且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良好行为的强化,根据良好行为的增强程度对学生要求递减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但不能操之过急。
二、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减少与同学摩擦
(一)角色扮演
既然角色不同会引起角色冲突,那么,扮演他人的角色就会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体验他人所体验到的情绪。这样也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人,能宽宏大量地谅解他人的过失,消除对立。
教师可以准备两只毛绒玩偶,让学生挑选其中一只代表自己。然后将自己内心的不满,对同学的愤怒的情绪以玩偶的角色身份来申诉。也允许学生用玩偶对玩偶来冲撞、击打,可以边做边回忆自己曾经对同学做过的行为。然后再进行角色调换,用另一只玩偶来应对自己刚刚所做的行为和说出被斥骂、冲撞后的感受。
这种角色互换游戏,就是换位思考。它能帮助学生换个角度看世界。这样,他们不仅仅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且能理解和关注别人的情绪、思维方式。
(二)榜样模仿崇拜
榜样能给学生提供积极奋发的行为模式,榜样模仿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潜移默化下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影响他们的认知,带动他们思想意识的转变。
老师可以给有关儿童之间友爱相处的图片及故事、短片给有冲突行为的学生观看。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后,老师就创设学生相处发生问题的情景,并预先挑选好的学生充当榜样人物让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看到“榜样”是如何具体地对待这一情境的。从而产生模仿的动力,并开始尝试新的行为。最后训练阶段,可以让这些学生与逐步由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去解决不同程度的同学交往问题。
对于学生冲突这类不良行为,老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行为矫正对策,训练他们的交往技巧,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让他们与同学融洽地相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2004年版
[3]韩纳馥:《唤醒童心》何兆灿、蔡慧明译[M]身脑中心有限公司,2016年版
[4]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M],新世纪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