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文化,彰显办园特色
2020-01-13许慧玲
许慧玲
摘 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地区民俗文化、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对应的主题活动,既能彰显办园的特色,也能让幼儿从小就能接触民俗文化,让文化内容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使他们意识到文化的珍贵、感受文化独有的美感和魅力。这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文章就详细的论述了传承民俗文化的背景、意义以及采用怎样的举措来推动民俗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承背景;意义;传承举措
一、引言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做好基础的常规教育工作,也要针对《幼儿教育纲要》中的要求以及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进行教学策略、方向和模式的创新,而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已然成了幼儿教育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如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民俗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民俗文化正在逐渐的消失,而幼儿对西方文化的热衷程度要远远大于本土的民俗文化,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这些民俗文化,这就在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因此为了改善现状,办出有特色、有质量、能满足我国文化体系建设的幼儿园,幼儿园要遵循“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不但要迎合幼儿的需求,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专注于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承,将民俗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幼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传承民俗文化的背景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精华,对其的传承不仅是对文化的积累,也是民族发展的精神体现。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中国民俗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就说明了民族文化有着独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在国际上都纷纷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潮,而民族文化又是中国发展的根和魂,中国的复兴与发展必须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因此国家的兴旺召唤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
另外传承民俗文化是培养国人综合素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文化也逐渐进入到了中国的文化市场,催化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一些诸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日、洋风俗在中国十分流行,受到了青少年的狂热推崇,甚至幼儿也对这些节日耳熟能详,无形中冲击了中国传统节日在孩子们心中的重量,甚至有些民间艺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数典忘祖的现象愈加严重,威胁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对民俗文化尤其是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传统节目的传承势在必行。
三、幼儿园传承民俗文化活动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处于心智的启蒙阶段,他们的情感并不完全和正确,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而民俗文化活动是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外在体现,教师通过相关节日的设计能让幼儿获得健康而丰富的情感。比如清明、端午、春节等,能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和睦、亲人的团结并懂得尊老敬祖的精神,从而产生心灵的愉悦感。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能力。幼儿的学习不仅是被动的听教师讲,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触觉、视觉和味觉的结合来了解和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这个特点,积极践行幼儿“自主、自信和主动发展”繁荣思想宗旨。在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中,教师会要求幼儿自己动手做一做,比如端午节自己制作一个八宝饭,在理解端午节的含义以及八宝饭各配料寄予的寓意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四、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民俗文化?彰显办园特色
(一)从优秀师资队伍的培养上入手。若想传承民俗文化,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不只是要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有深入的了解,也要对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通过不同地区的对比来告诉幼儿“文化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差异性”,让幼儿感受到文化的多样和魅力,从而产生对文化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比如南北方开展的春节活动是不同的,教师向幼儿讲述这些不同,并着重宣传有关苗年的风俗:各户普遍鸡、杀鸭、买肉、酿酒、做糯米糍粑。除夕晚上要守岁,鸡啼时即放鞭炮或鸣粉枪报年。这样幼儿就能在自己的意识中进行文化的储存。
(二)从特色园本课程的设计上入手。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比如在美術课中,教师投放一些破旧的衣服、废弃的纸板、各种染料等,引导幼儿开展蜡染活动,并将制成的作品摆放或者挂在教室中、区域角的手工区中,让幼儿沉浸在蜡染的文化氛围中;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民间活动进行改编,像《抬轿子》游戏中,按照原始游戏就是两人抬轿,一人坐轿,以竞赛的形式进行,那么我们就增加了一个趣味性环节,在对面指定处准备了锅底灰,让坐轿的人在抬轿人脸上画喵咪的胡子,再返回终点。这样就会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能感受到民间文化活动的乐趣。
(三)从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入手。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有的节日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来延伸幼儿园内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全方位的感知民俗文化活动的内涵和趣味,实现教学合一。比如可以与教师、家长、幼儿一起走进地笋苗寨,开展采风研学活动,欣赏苗寨吊脚楼、苗族歌舞、苗侗服饰、民间游戏和古老的习俗,或者邀请苗侗文化的传承人走进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小朋友学唱苗歌、学说苗话,让他们真真切切的去感受苗侗文化的魅力,逐步发现和探索主题内容。
五、结语
让传统文化在幼儿的心间落地生根,这是当代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根据幼儿的心理接受水平与发展现状筛选学习内容,尊重幼儿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地安排教学活动,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邹彩霞.打造民俗文化环境 探课程游戏化建设[J].教学漫议.
[2]施海晓.传承民俗文化,彰显办园特色[J].美育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