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与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比较

2020-01-13温飞飞

肝脏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肝性阻滞剂脑病

温飞飞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治疗中应用广泛,它对EV破裂出血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临床通常建议其与内镜手术联合应用。然而,有研究指出为了将静脉曲张彻底根治,通常需行多次内镜手术,可引起术后溃疡,增加再出血风险[1]。近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肝硬化EV治疗中体现出较多优势,它可建分流通道对门静脉血流进行分流,下调门静脉压力,达到治疗目的,控制EV出血风险[2]。本研究旨在分析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手术与TIPS术治疗肝硬化EV的应用价值,旨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EV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内镜组(n=65)、TIPS组(n=65)。内镜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6~72岁,平均(49.28±14.81)岁;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40例,酒精性8例,丙型肝炎17例;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49例;EV程度:中度34例,重度31例;腹水:有,24例,无,41例。TIPS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4岁,平均(49.79±13.24)岁;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42例,酒精性7例,丙型肝炎16例;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48例;EV程度:中度37例,重度28例;腹水:有,26例,无,39例。研究方案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1)参考相关诊断标准[3]评估病情,经食管钡餐造影、内镜检查等证实;(2)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3)无凝血功能障碍;(4)知情同意。

(二)排除标准 (1)既往无消化道手术史;(2)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3)心、肺等器官严重损害;(4)术前肝性脑病未能纠正;(5)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三、方法

内镜组:行内镜套扎术+普萘洛尔治疗。术前常规控制门静脉压,内镜套扎术每2周1次,直至EV彻底消失。术前6 h禁水、禁食,实施局部麻醉,首先行常规内镜检查,明确EV程度、出血原因及具体部位,分析是否形成静脉血栓。待探查完毕后,将套扎器安装于内镜上插入达胃腔,缓慢退镜。首先结扎有静脉血栓形成的曲张静脉远端,然后采用螺旋式法结扎近端,各曲张静脉均套扎5个点左右,距离约为2~3 cm。若存在活动性出血,则先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冲洗,利用橡皮筋对责任静脉近端进行套扎。术后行抗感染治疗,于进食当日给予普萘洛尔(临汾健民制药厂,国药准字H14021523)治疗,以10 mg作为起始剂量,3次/d,按照心率变化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能大于每日160 mg。

TIPS组:行TIPS术+普萘洛尔治疗。术前准备与内镜组相同,选取仰卧位,实施局部麻醉,于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将4 F导鞘、导丝、导管插入,选取肠系膜上动脉行门脉造影,待显影后对门脉主干血管、分支血管分布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增强CT影像明确穿刺方案。经seldinger技术对右颈总静脉行穿刺,将穿刺管针送入,达下腔静脉。利用穿刺针对门脉分支予以穿刺,并使导丝、导管达门静脉,对门脉压力进行测定。将球囊导管送入,对肝内穿刺分流道予以扩张。行脾静脉造影,找到曲张静脉,经明胶海绵栓塞,再次造影,观察栓塞效果。取金属裸支架(内径10 mm)1枚、覆膜支架1枚,置入肝实质分流道,行门脉造影,观察支架位置是否合理,分析分流道是否通畅,并测定门脉压力。术后平卧24 h,给予抗凝、保肝、止血等处理。于进食当日给予普萘洛尔治疗,给药方式与内镜组相同。

四、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后3、6、12个月入院复查,分析疗效。(1)肝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采集肘静脉血2 mL,离心20 min(1 500 r/min),分离血清,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AST、ALT水平。(2)门静脉压力: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的门静脉压力。(3)预后分析:记录肝性脑病、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再出血[3]:术后再次出现出血征象,具体如下:①临床症状包括黑便、便血、呕血等;②在未输血状态下,血红蛋白降低超过30 g/L;③每分钟心率增加超过20次,收缩压下降超过20 mmHg。肝性脑病[4]:①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氨增高;②脑电图检查提示大脑细胞电活动节律减缓;③经头部MRI、CT提示脑水肿;④心理智能测验提示患者反应迟钝。

五、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清TBil、AST、ALT低于治疗前,血清Alb高于治疗前(F=12.646、9.769、11.427、13.912,P<0.05),但组间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3.728、2.975、3.634、3.823,P>0.05)。见表1。

表1 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二、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内镜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81±4.37、16.83±4.79、16.92±3.86、(16.59±4.28)mmHg。TIPS组分别为30.73±3.95、16.71±4.25、15.93±3.52、(15.51±3.27)mmHg。两组治疗前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门静脉压力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两组肝性脑病、再出血率比较

内镜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15%(4/65),低于TIPS组的20.00%(13/65)(P<0.05)。内镜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1.54%(14/65),高于TIPS组的7.69%(5/65)(P<0.05)。

四、两组死亡率比较

内镜组有4例(6.15%)死亡,死亡原因为腹膜炎1例(25.00%),曲张静脉出血2例(50.00%),败血症1例(25.00%)。TIPS组有5例(7.69%)死亡,肝功能衰竭2例(40.00%),曲张静脉出血2例(40.00%),败血症1例(20.00%)。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EV在肝硬化患者中较常见。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EV占比约为30%~70%[5]。EV破裂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死亡率约20%~50%,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幸存者1年内再出血率高达70%[6]。本研究针对肝硬化EV患者制定了两种治疗方案,结果提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手术与TIPS术均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并下调门静脉压力。内镜套扎术主要通过对黏膜下层曲张静脉进行结扎,将局部血流途径阻断,预防血栓形成,促进黏膜坏死,从而达到预防出血或止血的目的。有研究认为单纯行内镜套扎术,仅能对黏膜下层及黏膜处曲张静脉进行结扎,再出血可能性高[7]。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则能使内脏循环减少,下调心排出量,降低门脉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TIPS术是一种重要的微创介入治疗法,它能经皮穿刺颈静脉,通过引入特殊器材,在门静脉、肝静脉间建人工分流通道,从而实现分流,缓解门脉压力,该术式具有分流、断流双重作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8]。在TIPS术基础上利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进行辅助治疗,能进一步达到止血、预防出血的目的。因此,本研究的两种方案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提示两种手术方案均存在缺陷,其中内镜手术后再出血率较高,而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肝性脑病发生主要与血流动力学紊乱密切相关,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9]。有学者证实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约5%~35%,大部分为轻度症状,经乳果糖、低蛋白饮食等常规处理后,症状显著好转,而约3%~7%的患者治疗无效[10]。笔者分析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在于术中操作时,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含有丰富血氨)进入静脉,并达肝右叶,而脾静脉血流达肝左叶,此时,肝脏无法发挥对血氨的解毒作用,导致其参与体循环,引起肝性脑病。本研究提示内镜套扎术再出血率较高,原因可能在于患者需反复进行内镜套扎术,容易导致溃疡形成,增加再出血风险。通过分析两组12个月内的死亡率,表明两种方案对中期死亡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综上,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手术与TIPS术均能改善肝硬化EV患者的肝功能,疗效指标无差异,但两种方案均有不足,如内镜手术后再出血率较高,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治疗方案。本研究也有局限性,如仅观察治疗后12个月内的疗效,观察时间较短,未来将延长观察时间,分析两种方案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肝性阻滞剂脑病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