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
2020-01-13郑晓东唐亮
郑晓东 唐亮
评估CT与MRI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析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门诊彩超筛查肝脏占位性病变并收治入院的病例,结合最终病理结果及增强CT、增强MRI的表现,对比增强CT、增强MRI的诊断价值 结果:对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MRI增强扫描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均优于增强CT检查 结论 对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应用MRI增强检查的价值较高。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良性病变,在肝脏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1]。目前认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肝血管畸形引起肝实质反应性增生相关[2],其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无特殊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漏诊[3]。目前临床上对于不明肝脏占位性病变,增强CT检查较为常用,但对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至少20%~30%病例的CT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很难鉴别[4],所以如何提高FNH的诊断准确率,从而进一步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一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近年来我院投入临床使用的一种新型磁共振造影剂钆贝葡胺(Gd-BOPTA)具有双相增强作用[5],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更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门诊彩超筛查肝脏占位性病变并收治入院的病例,试探讨增强CT与MRI增强扫描(应用Gd-BOPTA)对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效能比较,现将相关研究内容作如下阐述。
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门诊行彩超筛查肝脏占位性病变并收治入院的病例共203例,本文方案均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例数据排除标准:1、入院检查AFP、CEA升高或肝功能异常。2、既往有肝炎病史。3、既往有酗酒病史。4、既往有肝硬化诊断或胃肠道肿瘤诊断病史。5、既往有肝脏外伤或肝脏手术病史。6、最后行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排除后共有87例患者入组,均经手术治疗,并行增强CT及MRI增强扫描检查。组内男女比例12∶17,年龄 23~72岁,平均(46.36±13.17)岁。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CT扫描 患者在检查之前的8~12 h禁食禁饮,检查时取仰卧位,将CT机的扫描层厚设置为5 mm,对患者的膈顶至肝下缘进行平扫。平扫后设置扫描层厚3 mm,在患者的肘静脉以3 mL/s的速度为其注射碘海醇造影剂。对患者的膈顶至髂前上棘进行多期增强扫描。
(二)MRI扫描 患者在检查之前的8~12 h禁食禁饮,检查时取仰卧位,平扫:予以常规冠状位、矢状位(T1WI)、轴位(T1WI、T2WI)扫描、三维动态快速薄层序列(3D-LAVA)平扫。增强扫描:LAVA动态期扫描,扫描参数同LAVA平扫,造影剂使用Gd-BOPTA,剂量为0.1 mmoL/kg,经肘静脉注射3~5 mL/s,扫描延迟时间为15、55及90 s,分别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图像。
(三)图像分析 CT及MRI图像均由三位长期从事腹部影像学诊断的教授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并协商出影像学诊断为FNH或非FNH的定性诊断。
(四)统计学处理 经SPSS17软件加以处理,正态计数资料借助例数[n(%)]表示,不同诊断方法诊断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计数资料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病理结果
共87例病例入组,术后病理诊断21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5例为原发性肝癌,12例为肝血管瘤,8例为肝脏转移癌(结直肠癌转移4例,胰腺癌转移1例,肾癌转移1例,未明来源1例),1例为肝腺瘤。
二、FNH的影像学表现
对比病理学结果,FNH的增强CT表现:本研究中FNH应用CT检查共发现病灶25个,其中平扫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病灶分别有:17个(68%)、6个(24%)、2个(8%),其中15个结节检查时可显示裂隙状或者星条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得知,除了动脉期存在中心疤痕,所有的结节均明显增强,边界十分清晰,动脉期低、等和高密度病灶分别有20个(80%)、4个(16%)和1个(4%),静脉期低、等和高密度病灶分别有3个(12%)、7个(28%)和15个(60%),延迟期低、等和高密度病灶分别有5个(20%)、8个(32%)和12个(48%)。
对比病理学结果,FNH的MRI增强扫描表现:本研究中FNH应用MRI增强扫描检查共发现病灶为27个,其中T1低信号20个(74%),中等信号7个(26%),T2等信号9个(33%),高信号18个(67%),部分病例FNH中心出现星芒状结构。增强扫描后得知:中心疤痕增强21个(77.77%),动脉期均呈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呈稍低信号17个(63%),中度增强10个(37%),延迟相病灶无信号增强20个(74%),轻度增强7个(26%)。
三、增强CT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
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应用增强CT诊断FNH,误诊20例,其中4例未诊断出FNH,16例诊断FNH错误,其灵敏度80.95%(17/21),特异度75.76%(50/66),准确率77.01%(67/87)。
四、MRI增强扫描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
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应用MRI增强扫描诊断FNH,误诊6例,其中2例未诊断出FNH,4例诊断FNH错误,其灵敏度90.48%(19/21),特异度93.94%(62/66),准确率93.1%(81/87)。
五、增强CT与MRI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比较:共同阳性例数为20例,增强CT阳性,增强MRI阴性13例,增强CT阴性,增强MRI阳性3例。其两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图示:MRI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22大于CT曲线Az值为0.78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对这两种方法进行配对卡方检验提示:P=0.021<0.05,Kappa一致性检验提示:Kappa=0.585,P<0.001,提示MRI增强扫描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均优于增强CT检查,两者检查一致性相同,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增强CT及MRI增强的ROC曲线
讨 论
近年来文献报道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6]。在临床诊断过程中,FNH有时很难与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其诊断阳性率的提高对整个疾病后续的治疗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选取病例针对无其他临床依据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本研究结果提示FNH的CT表现为平扫和增强扫描动脉期时多呈低密度,增强静脉期和延迟期主要为高密度,MRI表现为平扫T1提示低信号,T2显示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呈全瘤性广泛增强,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明显,这些特点符合既往文献的结果[7-8]。本研究结果:MRI增强扫描在诊断FNH时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均优于增强CT检查,提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应用MRI增强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分析原因:MRI检查具有多层面、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性,MRI检查应用Gd-BOPTA对比剂,能更好的显示出有活性的肝脏组织,更好的反映病灶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局部血供的情况[9],FNH的病灶具有较为均匀的内部结构,较少见坏死与出血,更好的局部血供、组织特征的显示有助于诊断精度的提高。本研究中FNH病灶合并中心瘢痕的比例约77.77%,应用MRI能更好的区别局部疤痕、胆管系统增生与周围肝脏组织,能更好的发现FNH的核心特征。
本研究仍有缺陷,1、样本量不足,2、对于不同类型、位置、大小的病灶未进行分组统计,3、未进行不同诊断方法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等,需进一步后续研究以寻求术前诊断FNH更合理更便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