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听障大学生研究热点主题及趋势探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0-01-13胡金萍
胡金萍 吕 芮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近年来,为贯彻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号召,听障高等教育正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听力障碍者被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录取或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听障大学生是具有听力障碍且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群体,由于自身听力障碍导致其在生活与学习中表现出焦虑、消极的心理倾向,自我认知差,进而影响其交往与社会适应;同时听障大学生面临着“找工作困难”、职业技能不足、职业道德不完善、难以适应工作的现状,因此这一群体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迅速把握我国听障大学生研究的热点主题及趋势,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平台刊载有关听障大学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期望能够为听障大学生的后续研究提供有利支撑,这对未来听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工具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研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该软件基于JAVA程序语言编写并广泛应用于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CiteSpace是利用信息可视化方法、文献计量学法和数据挖掘算法集成的基本原理,绘制可视化图谱、建立节点之间的关联来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共现关系与共引关系等[1]。
(二)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选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文献全文数据。在CNKI 的高级检索中选择“文献”的主题检索,检索条件为“聋人大学生”“听障大学生”“听力障碍大学生”,共获得文献603 篇(2018 年12 月31日检索)。剔除会议报告、新闻宣传、励志故事及主题为“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文献,共计541 篇。将目标文献按CiteSpace所需参考文献格式进行导出并转码,得到本文研究样本数据库。
二、数据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统计。
1.发文量随年代分布情况。图1显示了我国听力障碍大学生研究性文献在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发文量随年代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看出,第一篇研究性文献在2000年份刊登,2000—2004年发文量较少,均在5篇以下;自2005年发文量逐渐增多,2017年发文量达到顶峰,为79篇。由此可知听障大学生受到我国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图1 发文量随年代的变化图
2.高产机构及核心作者群。运行CiteSpace,设置时间跨度为2000-2018,时间切片为1year,节点类型为机构,TOPN=50,将三组c,cc,ccv都设定为1,2,20,其它参数为默认设置,得到节点数为235,连线数为125,密度为0.0045的机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2),从生成的图谱中可以发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原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节点较大,节点数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多,由此说明这三所机构在我国听障大学生的研究中发文量较多、学术科研力量较强。而由图可看出节点之间的连线数较少,连线数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系,连线数量越多表示节点之间联系越密切,由此可知各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合作意识。
图2 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运行CiteSpace,将节点类型设置为作者,其它参数设置与机构参数相同,得到节点数为550,连线数为475,密度为0.0031的作者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3)。由图中看出节点数最大的学者为童欣,韩梅、姜琨、黄锦玲、王凯、张海丛、李强、孟繁玲、郭爱鸽等人位列其后。由于各个学者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图谱中形成了几个作者子网络结构,较为显著的是以童欣为首的一个网络结构、以韩梅为首的网络结构和以姜琨为首的网络结构。图中显示几位高产作者合作较少,主要表现为学者姜琨、韩梅、王凯之间存在学术交流与联系,但与其它发文量较大的学者(如童欣、郭爱鸽等人)合作较少;单独节点的学者较多,如郑璇、白瑞霞、李强等人,以上表明我国学者在听障大学生的研究上沟通合作意识不足,学者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亟待加强。
图3 作者共现知识网络图谱
(二)研究热点主题。研究热点反映了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及方向,对于深入了解与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作为一篇文献中内容的核心凝练,某一领域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就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2]。关键词聚类分析是以关键词共现分析为基础,将关键词共现网络关系通过聚类统计学的方法简化成数目相对较少聚类的过程[3]。本文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听障大学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以探求我国听障大学生的研究热点主题。
运行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设置三组c,cc,ccv分别为1,1,20;1,1,20;3,3,20。其它参数设置与机构参数相同,在关键词知识网络图谱的基础上,选取LLR算法,得到如图4 所示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图中呈现了“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对策”“需求”“自尊”“影响因素”“全纳教育”“学堂”“教学”9个聚类,反应了我国听障大学生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4 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在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基础上,在“ClusterExplorer”中得到对数似然率(聚类标签词提取算法之一),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1)。
表1 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对各聚类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各聚类研究内容存在相互交叉现象,因此可将我国听障大学生研究归纳为“心理健康”“融合教育”“就业”“道德品质”四个主题领域,详述如下:
1.“心理健康”研究主题。“心理健康”领域包含“身份认同”“自尊”“歧视知觉”“应对方式”等关键词。听障大学生存在听力、语言表达与交流障碍,同时离开家庭到较远的高校继续学习,在与人交往中可能会有“碰壁”的现象,导致自信心受挫,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加强残疾预防、开展心理健康与保健工作[4],促进残疾人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研究者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兰继军等人基于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健听大学生的现状,致力于从其自身心理、认知、父母教养以及社会支持角度分析其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5];艾娟等人关注听障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分析听障大学生的自尊与歧视知觉之间的关系,从歧视入手解决听障大学生自尊水平低下的问题[6];王琦从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心理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开展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7],以促进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融合教育”研究主题。“融合教育”领域包含“支持性服务”“高等教育”“职业成熟度”“融合”等关键词。“融合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并对各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世界教育的新理念、新浪潮。我国开展融合教育之初,面临着经费拮据、理念滞后等诸多的阻碍[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融合教育与我国的磨合,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融合教育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推行没有排斥、没有歧视的融合教育理念”[9],以为障碍者提供合适、公平的教育。
我国听障高等融合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随班就读”“高等学院下设二级特教学院”的办学模式[10],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教学、管理等方面诸多的问题。为满足听障大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提高融合教育的教学质量,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大学生的个别化计划的制定、融合学校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的研究不断发展,以期为听障大学生寻求一种更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育环境。
3.“就业”研究主题。“就业”贯穿在“需求”“对策”等多个领域中,其与“平等”“服务体系”“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等关键词紧密联系。张海迪在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上指出:“实现就业能够直接改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更好地体现残疾人社会价值。”[11]然而目前残疾人就业存在着歧视、障碍限制等诸多问题。听障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少年,学校、社会因素、听力障碍及其导致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其专业发展及未来就业能力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大听障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质量,消除社会人士的歧视观念,发挥社区服务功能,提供就业服务支持模型,对听障大学生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障听障大学生就业,成为听障大学生研究的热点主题。
4.“思想品德”研究主题。“思想品德”包含“政治课教学”“社会公德”“世界观”“责任感”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关键词。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22016年12月教育部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提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3]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影响着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听障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跟随国家步伐的重要一步。然而听障大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对社会关系的认知较差,社会道德知之甚少,难免存在道德下滑的现象。因此,各大高校从听障大学生实际出发,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及形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采取有效管理方法,为听障大学生营造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环境[14],以促进其道德品质及思想意识的提升。
(四)研究趋势。突现词是某一个时间段内被引频次突然增多的关键词,可以用来反应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鉴于此,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听障大学生研究的发展趋势,运行CiteSpace,参数设置“Burstterms”,得到关键词突现图(见图5)。
图5 关键词突现图
由图中可看出,在2009—2011年间的突现词为“心理健康”;2013—2014 年间的突现词为“全纳教育”;2013—2017年间突现词为“特殊教育”;2015—2018 年间突现词为“就业”;2016—2018年间突现词为“融合教育”。其中“就业”和“融合教育”突现率一直延续至今,可说明二者为我国听障大学生目前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关键词时序图可以用来反映某一研究主题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因此运行CiteSpace,在关键词共现分析基础上,按时间片段生成关键词时序图谱(见图6)。
从图中可看出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可以把我国听障大学生研究的演变划分基础发展时期、繁荣时期、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以更好的分析我国听障大学生研究的发展阶段。
1.基础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听障高等教育处在起步发展时期,由于师资力量短缺、人们观念落后、办学条件不足等众多问题的存在,对听障学生高等教育方面的培养力度不足,听障大学生数量较少,求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未集中展现,因此这一时期对听障大学生的研究也并未加大关注,研究较杂乱并未系统化。
2.繁荣时期(2004—2014 年)。在这一时期我国听障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呈现,因此对听障大学生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方向开始多元化。研究大致从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展开,关注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学业及社会适应的发展;同时由于听障大学生自尊水平低、就业难以及融合教育下的高等特殊教育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特点,使得心理健康、就业、融合教育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热点主题。
3.新时期(2015至今)。在这一时期,随着特殊教育领域不断自我完善及国家“办好特殊教育”的号召,我国高等特殊教育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听障大学生的研究逐渐细致。在这一时期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及教育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但区别于以往,新时期对其研究问题深层次剖析,从歧视知觉、社会适应、教育公平等角度出发具体地分析心理健康、就业、学习存在困难的成因。
三、结论与展望
对我国听障大学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
第一,从目前听障大学生研究性文献的发文量来看,整体发文量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自2005 年发文量逐渐上升,说明听障大学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第二,从高产机构来看,机构之间发文量悬殊较大,且机构之间连线数量少,说明各机构间大都是单一研究,与其他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今后各机构间应该加强合作意识,互相分享合作经验,以促进听障大学生研究的进度与效率;从核心作者群来看,发文量较多的学者之间合作较少,说明我国学者合作意识缺乏、研究范围相对单一,因此学者们更应该加强合作交流,使得听障大学生的研究领域能够互相交叉,有所交融,促进听障大学生研究的发展更加全面化、系统化。
第三,从研究热点及趋势来看,我国的听障大学生研究主要是围绕心理健康、就业、思想道德、融合教育主题展开,且就业、融合教育从突现至今仍是较大关注主题,这说明这几方面是听障大学生目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今后应该关注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探寻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就业能力的方法及策略,促进其融入社会、独立生活;从高等融合教育角度出发,寻求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分析影响其学习的因素,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满足听障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今后研究应以促进听障大学生健康成长、融入社会为目标,呼吁社会团体对特殊教育提供支持,并为听障大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高校应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为听障大学生创造一个融合的校园环境;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参加手语与教学培训,为听障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社会各界不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案,使之真正促进听障大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