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初探

2020-01-13戴天放徐光耀麻福芳吴海军赖春莲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树菇食用菌江西省

戴天放,徐光耀,麻福芳,吴海军,赖春莲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 2.乐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西 乐平 333300;3.上犹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犹 341200)

循环经济就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在经济活动中按照“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使用有限的资源,并达到较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食用菌作为微生物,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生物,它是以腐烂的草木为原料的培植业,原料可以来自种植、养殖业的废弃物,自身产生的废弃物菌渣可作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机肥与饲料,可以与种植业、养殖业形成循环,高效、节约利用资源与能源,可谓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1]。我国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以供给侧结构调整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做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江西省策应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江西作为食用菌产业大省,大力运用食用菌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概况

江西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赣菇是我国四大传统名菇之一,享誉古今中外。从2002年开始,江西省食用菌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在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地位起伏较大,排名由2002年的第12位降至2009年的第16位,随后排名逐步上升,2016年至2019年一直排第10位。2018年产量129.05万t、产值123.97亿元,2019年产量达132.79万t,产值约129.41亿元。全省许多地方如上犹县、余干县、信州区、鄱阳县、乐安县、贵溪市等都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江西省食用菌生产的品类有26种以上,以茶树菇、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黑木耳、杏鲍菇等6个大宗品类为主,其他珍稀菇种如海鲜菇、鸡腿菇、灵芝、竹荪等也在发展之中。目前全省已形成5个优势区:以新余、新干、吉安为中心的香菇生产区;以广昌、黎川为中心的茶树菇生产区;以宜黄、鹰潭、乐安为中心的竹荪生产区;以上饶、余干为中心的猪肚菇、滑子菇和黑皮鸡枞生产区;以赣州、信丰、安远、宜春为中心的金针菇、草菇、杏鲍菇、白玉菇、双孢蘑菇生产区。虽然近几年,江西省食用菌产量逐年上升,但是与纬度、气候条件、森林覆盖率相似的邻省福建省相比,差距巨大,需要学习追赶。

2 模式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生态环境优良,历来强调生态立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省各地立足产业特色、资源基础和技术条件,围绕食用菌产业核心,在种植业、养殖业及食用菌产业内部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主要可以总结出3种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

2.1 农业废弃物替代食用菌原料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将果树枝条、莲籽壳等农业废弃物经粉碎加工后,替代阔叶树木屑,作为木腐型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较好地缓解了木腐型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森林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该模式以广昌县莲籽壳栽培茶树菇为典型代表。白莲和茶树菇是广昌县的两大主导产业,为了解决茶树菇原料价格上涨与森林保护趋严等问题和矛盾,该地积极研发、推广莲籽壳栽培茶树菇的生产技术,较使用阔叶树木森林屑栽培可降低原料成本40%以上,茶树菇品质略有上升。目前广昌县年产茶树菇2.3亿筒,使用莲籽壳替代料的生产量达50%左右,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解决了莲籽壳环境污染问题,还间接保护了森林资源,可谓一举三得。

2.2 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将食用菌生产的废弃菌包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饲料、生物质燃料,或者将木腐型或草腐型食用菌生产结束后产生的废菌包经过处理,继续用于草腐型食用菌生产,既可解决废弃菌包污染环境问题,又可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如广昌县江西利财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茶树菇废弃菇包制成生物质燃料颗粒,用于茶树菇烘干;赣州市兴万家食用菌公司利用工厂化金针菇废弃菇包为原料制作饲料,提供给养殖公司进行猪、牛、羊等养殖;江西鲜禾公司利用滑子菇废弃菇包生产有机肥,用于马家柚种植,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3 食用菌与种植业之间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食用菌与其他农作物之间存在茬期、高矮、习性等互补性,在它们之间进行轮作、间作或套作。如鹰潭、九江、上饶、赣州等地区广泛发展了大球盖菇(木耳、羊肚菌)—水稻轮作、草菇—鸡腿菇—水稻轮作、草菇—蔬菜轮作、平菇—蔬菜间作、草莓套种平菇、玉米套种大球盖菇等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空闲棚,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设施效益,又可以提高食用菌与农作物产品质量,菌菇产生的下脚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

3 经验

3.1 多方合作,协力推进

循环经济是涉及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对政策、技术、组织等因素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协作,才能顺利推进。如广昌县政府在推进茶树菇循环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先后出台了相关的加快茶树菇与白莲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并积极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科研人员与当地茶树菇企业共同开展莲籽壳栽培茶树菇的科学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3.2 选好项目,基地示范

一是优选项目,注重科技含量。在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如抚州、赣州、上饶等地区均注重优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食用菌项目,并与当地白莲、水稻、蔬菜和畜牧业等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以便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是要注重基地示范。如广昌县通过实施莲籽壳循环利用栽培茶树菇项目,在利财公司建成莲籽壳—茶树菇循环生产模式核心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辐射带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茶树菇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4 问题

4.1 认识欠缺,规划与政策还不到位

在食用菌产业扶贫的推动下,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各地党委和政府均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当地脱贫攻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食用菌产业上马较快,缺乏对食用菌生态循环机理的科学认识,一般只注重食用菌产业所具有的“短、平、快”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食用菌在生态农业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对食用菌全产业链中的物质循环利用没有制定全面规划和适当的鼓励与惩罚政策,导致一方面食用菌生产大量利用工农业生产下脚料,另一方面却又产生大量菌糠废弃物无法消化的尴尬局面,没有真正形成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

4.2 专业力量不足,循环利用水平不高

当前,江西省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还存在菌渣等资源收集效率低、循环利用基质的标准化低、循环利用基质处理水平低、病虫害发生流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食用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基质资源大多依靠菌农、合作社等自身的力量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缺乏有实力的专业化龙头企业开发参与。因此,亟须引导和培育专业从事食用菌循环利用基质资源开发的龙头企业,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4.3 成熟模式不多,需要系统研究总结

当前,江西省各地实践的几种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多数集中在产中技术等具体环节,没有开展食用菌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与应用,循环经济模式还比较单一,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还较低,需进一步研究总结,提高完善。

5 建议

5.1 高度重视、顶层设计

食用菌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对工作机制、发展规划与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顶层设计。首先,要高度重视,认识到食用菌产业在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的作用,认识到食用菌产业是既适宜又能促进江西省环境资源优势的好产业,建议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食用菌产业与种养业、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及循环利用的优势的认识与宣传;其次,要建立全省食用菌循环经济工作推进机制,按照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协作的原则,成立由相关涉农政府部门、省供销合作社、江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行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省食用菌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作;再次,要制定长期的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论证好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发展规模,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根本问题,提高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综合效益,避免发展盲目性;最后,还要制定出台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的专项政策,在资金、税收、设施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激励[2]。

5.2 培育龙头、打造产业

针对食用菌循环经济经营主体“小、散、弱”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与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和引进食用菌循环经济专业化龙头企业,以其为龙头,健全优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化模式,打造循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快速提升江西省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规模与质量。

5.3 优选模式、示范推广

鼓励科研院校与企业联合,立足当地食用菌产业基础与原料资源禀赋,借鉴与引进食用菌循环经济发达地区经验与技术,从食用菌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角度开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与应用,筛选、优化、创新适合当地的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提高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与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结合,在企业建立示范基地,向菇农、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进行示范推广,提升当地循环经济技术水平[3]。

5.4 完善服务、营造环境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富民产业,同时食用菌循环经济又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面对千家万户的菇农,建立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显得尤其重要。一要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作用,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为依托,发挥科技示范户、大学生村干部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二要壮大科技队伍,在食用菌主产区,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传授、示范食用菌循环经济理论与技术,培养一批懂蘑菇、爱生态的食用菌循环经济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要打造科技服务平台,由政府、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等联合搭建科技服务平台,长期持续为当地食用菌循环经济提供专业指导。四是加强信息服务,充分整合利用省内外食用菌网站、微信app、专业杂志等资源,为菇农、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食用菌经营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科技和市场信息,提升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其从事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与信心[4]。

猜你喜欢

茶树菇食用菌江西省
模拟成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茶树菇菜谱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什么水煮什么花
从暴利开始的茶树菇
茶树菇液体培养碳氮源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