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五批桑品种AMMI模型稳定性分析

2020-10-18陈传杰孙景诗肖连明郭光顾寅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协作区蚕业区域试验

陈传杰,孙景诗,肖连明,郭光,顾寅钰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 烟台 264000)

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1-2]。桑树是桑产业的物质基础,产业效益的继续提升,必须要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良桑品种作支撑。进行桑品种区域试验,分析评价良桑品种的稳定性,是桑品种选育研究的延伸与完善,对开展品种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7]。

在生产中,作物产量主要取决于基因、环境及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而产量的稳定性主要受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影响[8]。桑品种区域试验稳定性一般采用线性回归方差分析,仅能解释部分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可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被广泛应用于小麦[9]、水稻[10]、玉米[11]、花生[12]、大豆[13]、油菜[14]等作物产量稳定性分析上,但在桑树区域试验中应用较少。因此,本文以北方蚕业协作区第五批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采用AMMI模型分析桑树新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期为桑树新品种的评价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五批桑品种区域试验参鉴品种有山东的昌盛,陕西的9330、0206,安徽的皖桑1号、皖桑2号,山西的晋选8号、晋选9号,对照品种为湖桑32号,共计8个桑品种。

1.2 试验设计

区域试验在山东烟台、陕西周至、山西夏县三地进行,各试点统一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共9个小区,每小区24 m2,行距180 cm,栽植密度为1.5万株·hm-2。各项目调查按照《北方蚕区桑树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15]。

1.3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资料引自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各试点桑品种鉴定年终总结、试验报告、论文等[16-17]。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品种区域试验AMMI模型分析,其方程式为[18]:

式中:yijk是第i个品种在环境j的第k次重复的产量。μ为产量总体平均值,αi为基因型平均偏差,βj为环境平均偏差,λs为第s个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轴的奇异值,γis为第s轴的基因型特征向量值,δis为第s轴的环境特征向量值,n为主成分因子轴的总个数,θij为残差,εijk为试验误差项。

2 结果与分析

2.1 区域试验鉴定桑品种产叶量

在第五批参加鉴定桑品种中,选择资料比较齐全的8个品种(包括对照)的全年产叶量为AMMI分析数据。表1显示,平均产叶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昌盛>0206>晋选8号>晋选9号>9330>皖桑1号>皖桑2号>湖桑32号,参鉴品种的产叶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最高的昌盛可提高48.56%,极显著高于产叶量排第2位的0206;最低的皖桑1号也可增产10.65%,极显著高于对照。

表1 北方蚕业协作区第五批区域鉴定试验桑品种产叶量

2.2 产叶量的AMMI分析

用DPS软件对试验资料进行AMMI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品种平方和)占处理平方和的78.7%,环境(各试验点平方和)占处理平方和的3.8%,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占处理平方和的17.5%。数据分析显示,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F=5.478**),其中,基因型是环境的20.5倍,是交互作用的4.5倍,说明基因型的变异为变异的主要部分,交互作用的变异大于环境的变异。交互主成分(IPCA)达极显著(F=94.247**),不显著的变异合并为残差,残差仅为交互作用的0.8%。IPCA平方和占交互作用的99.2%,说明AMMI模型的IPCA可以透彻地解释各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和品种的适应性。

2.3 稳定性参数分析

Gauch等[21]指出,在所有显著的IPCA上有较小值的基因型(或环境)即为稳定的基因型(或环境)。因此,IPCA分值的绝对值作为品种性状稳定性的判定参数标准,参数值越小,稳定性越好。在表2中,由IPCA值可知,在所用参鉴品种中,稳定性最好的是皖桑1号,其次是晋选8号。特征向量绝对值均不超过1,说明本次参鉴桑品种产叶量稳定性及适应性较好。

表2 桑品种的主要稳定性参数

2.4 双标图分析

AMMI模型双标图(图1)是以平均产叶量为X轴,IPCA值为Y轴所做的图形,可以更直观的显示出品种的稳定性和丰产性能。垂直方向(Y轴)上,越靠近原点的品种产叶量越稳定。从图1可以看出,皖桑1号稳定性最好,其次为晋选8号,其余6个桑品种与对照相仿;水平方向上,离原点越远,表明品种的丰产性越好,从图1中可以看出,昌盛丰产性能表现最突出,远高于其他所有品种,更是对照品种产量的1.5倍,而其他参鉴品种的丰产性能相近,也均显著高于对照。另外,皖桑1号、皖桑2号、晋选8号、晋选9号的稳定性和丰产性能均优于对照。

图1 叶产量与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双标图

3 小结与讨论

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由陕、鲁、晋、豫、冀等8省9个单位于1989年组成,主要进行蚕桑新品种鉴定工作。协作区试验点分布广、涉及省份多,可真实、充分地反映各桑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参鉴各单位技术力量强,鉴定工作标准统一,配置试验条件完善,提供数据科学、准确、详实。协作区桑树育种组30年来先后进行了6批共计48个桑树新品种鉴定工作,对桑树育种领域科研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五批桑品种鉴定中,山东所、陕西所、山西所调查数据较完整。本文采用了山西试验点韩淑鸿等、陕西试验点陈旗等、山东陈传杰等撰写的试验总结、报告中的相关资料用于统计分析。

区域试验是评价农作物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重要手段,为农作物品种审定或登记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作物育种及品种示范推广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用AMMI模型分析协作区第五批参鉴桑品种的产量数据表明,基因型的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与环境交互效应,环境效应的占比最小。在丰产性能方面,所有参鉴品种的丰产性能均优于对照,其中昌盛的产量表现突出,比对照提高48.6%,比第2位的0206提高23.0%,充分说明了昌盛的丰产性,是本批次高产桑树新品种。在稳定性方面,皖桑1号表现最好。本研究说明,在我国北方蚕区,桑树品种选择应主要考虑品种,如某品种在较广泛的环境变化下仍可获得较高产量,仍可在适当地区推广应用,只有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桑树品种,才能实现稳产丰产。

猜你喜欢

协作区蚕业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教育协作区如何“协作”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安徽亳州:探索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为载体的体制改革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农村乡镇成人教育协作区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