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中药材2019年产销形势及产业提升发展建议

2020-01-13何伯伟姜娟萍徐丹彬王松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铁皮石斛中药材

何伯伟,姜娟萍,徐丹彬,王松琳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浙江 杭州 310020)

2019年浙江省中药材产业以“道地、安全、有效、经济”为要求,打造“浙产好药”为目标,以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团队和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为依托,扎实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克服台风、干旱等不利气候影响,经全行业共同努力,中药材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较为显著。

1 产业发展状况

1.1 中药材生产表现为“三增”

2019年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保持增长。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5.35万hm2,总产量26.2万t,农业总产值6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6.7%和6.5%;主产市丽水种植面积1.95万hm2,总产量2.66万t,总产值9.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1.4%和1.8%。据杭州海关统计,全年中药材出口3 554.69万美元,受国际贸易影响,同比下降18.2%。2019年全省中药工业总产值227.6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中成药196.7亿元,同比增长13.8%;中药饮片30.9亿元,同比增长4.2%,受医保政策影响,中药饮片利润下降17%。

1.2 “浙八味”主导品种生产基本稳定,市场行情下跌

2019年“浙八味”种植面积1.44万hm2,保持稳定,总产量5.2万t,同比减2%。浙贝母收获面积4 133.3 hm2,比2018年增加600 hm2,增17.0%;总产量1.258万t,同比增12.3%,浙贝母价格有较大回落,无硫片平均价格为45元·kg-1,比2018年同期下降19.6%。杭白菊种植面积3 600 hm2,产量9 500 t,平均产量2 638.9 kg·hm-2,保持稳定,市场对饮用菊需求扩大,胎菊收购价格升高,产地胎菊15.8元·kg-1,同比增23.4%,朵花7.6元·kg-1,同比减15.2%。元胡收获面积3 040 hm2,同比减18.5%,总产量0.66万t,同比减12.1%,平均价格为38元·kg-1,同比上一年减9.5%。白术种植面积1 333.3 hm2,同比减13.0%,产量2 700 kg·hm-2,同比减8.0%,栽培成本提高和商品白术价格下降导致种植面积继续减少,产新价格20元·kg-1,同比减13.0%。浙麦冬种植面积稳定在400 hm2,产量1 200 kg·hm-2。玄参种植面积进一步萎缩,全省种植面积133.3 hm2,同比减少28.6%,产量9 000 kg·hm-2,收购价仅为7元·kg-1。温郁金种植面积1 066.7 hm2,保持稳定,产量6 375 kg·hm-2,总产量0.68万t,市场收购价较上一年有大幅度下降,鲜品价格为4元·kg-1。杭白芍种植面积354.1 hm2,同比增15.0%,产量5 100 kg·hm-2,收购价为26元·kg-1,基本持平,因杭白芍可作药用和观赏,美丽乡村和大户种植有所增长。

1.3 “新浙八味”生产保持增长,带动产业增收明显

2019年“新浙八味”种植面积1.8万hm2,同比增8%。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面积3 333.3 hm2,鲜品产量1.2万t,农业产值达26.9亿元;主产地乐清市的铁皮石斛种苗价格为11元·瓶-1(40株),同比上涨37.5%,大棚种植的鲜条价格在60~200元·kg-1,仿野生种植的鲜条价格在400~1 000元·kg-1,铁皮枫斗平均价格1 500元·kg-1。西红花种植面积349.7 hm2,同比减14.3%,总产量3.672 t,花丝(干品)产新价格在2.4万~3.5万元·kg-1。灵芝种植面积200 hm2,灵芝孢子粉和子实体价格稳定,套粉灵芝子实体价格30元·kg-1,无粉灵芝子实体价格50元·kg-1,孢子粉价格120元·kg-1。前胡种植面积1 266 hm2,同比增长31.4%,前胡统货行情持续低迷,约18元·kg-1。覆盆子种植面积8 586.7 hm2,同比增5.8%,产量0.39万t,同比减18.9%,部分县及基地通过采摘鲜果、淘宝等网上售卖等,销售价在100元·kg-1,效益较好。三叶青种植面积846.7 hm2,同比增长18.8%,鲜品市场收购价400~500元·kg-1,产值可达90万~150万元·hm-2。乌药种植面积266.7 hm2。衢枳壳种植面积7 000 hm2,其中,规范化衢枳壳原药材(胡柚片)生产面积3 333.3 hm2,衢枳壳当地收购价格13~15元·kg-1。黄栀子种植面积6 200 hm2,种植面积略增。黄精种植面积3 000 hm2,比上一年增加666.7 hm2,山区及林下套种发展较快。

1.4 指导抗灾救灾,减少不利天气对生产的影响

9号台风“利奇马”造成全省中药材受灾4 080 hm2,成灾1 660 hm2,绝收426.7 hm2,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其中:乐清市466.7 hm2铁皮石斛生产基地及生产设施和加工设备遭受水淹、冲毁、倒棚等,损失1亿元;磐安、黄岩、仙居等地的铁皮石斛、覆盆子、三叶青、灵芝、射干、黄精、白及等品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省产业技术团队专家、各地农技人员积极下基地指导,浙江省人保公司及时向生产主体赔付农业保险款900万元,帮助生产自救。2019年下半年受持续干旱影响,部分山区中药材单产有所下降。

2 促进产业发展主要措施及成效

2.1 以政策规划为引领,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2019年3月12日,彭佳学副省长赴磐安调研中药材工作,并指示:在做好药材种植的同时,做深做透“接二连三”文章,着力做好交易、加工、研发等环节,不断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把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向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中医保健等产业渗透,努力实现富民强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中药材发展目标、优势区域、建设重点等,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文化厚重、竞争强劲的特色道地药材优势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种植业“五园创建”实施方案》,经综合评审,杭州胡庆余堂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28家主体被评为省级“道地药园”示范基地,2018—2019年共认定43家,规模面积1 264.8 hm2,“道地药园”创建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精品,积极推动中药材的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融合化和规模化发展。丽水市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15万元,主要用于市级“道地药园”和中医药旅游养生示范基地补助,并为40余家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土壤和产品的免费检测服务,同时各县、区积极出台了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补助7 500~30 000元·hm-2。磐安县通过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科技等相关职能,组建了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实现了中药全产业链服务与管理,出台了《磐安县中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8—2025)》《磐安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实施方案》等,争取投入4 000万元用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期间还组织举办“浙产精品道地药材发展论坛”、浙江道地药材展示展销等,为中医药产业振兴赋新能。淳安县临岐镇成功举办了中国千岛湖第五届覆盆子节暨第三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淳六味”品牌、临岐镇中药材产学研人才(博士)工作站揭牌、淳六味道地药材科普宣传站授牌、覆盆子鲜果销售启动仪式等,举办了中药名镇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积极推进国家级中药材特色强镇创建。武义县对获得有机中药材认证的给予补助2万~6万元;永康市对西红花种植补助45 000元·hm-2。瑞安市组织编制了《瑞安市温郁金产业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扩面增产、提质增效、品牌打造、主体培育四大行动。开化县出台《开化县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等政策,对新购切片、烘干、冷藏等设备及配套设施的,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中药材产地加工。天台县成立“大健康产业办公室”,提出打造“中医名县”,培育“台六味”道地药材。江山市拨出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主推品种规模化标准化栽培、三产融合发展、品牌创建提升、特色创新示范、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和环节,编制了《江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江山市中草药图鉴》。

2.2 制定全产业链标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了铁皮石斛、浙贝母等风险评估和“一品一策”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项目,排查安全风险点并督促整改;继续开展中药材可使用农药登记试验,目前已有25个农药产品获得在中药材上使用,指导中药材科学合理用药。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信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药材生产主体建立合格证管理制度,为中药材生产的质量安全发展提供保障。寿仙谷药业主导制订发布了2个国际标准《中医药 灵芝》《中医药 铁皮石斛》,规范了质量标准、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包装、存储、运输要求等,为中药的国际贸易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力推进了浙江省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制订实施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铁皮枫斗颗粒》。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联合研制的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铁皮石斛 叶》《干制铁皮石斛 花》;联合制定《精准扶贫种植类中药材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指南》《灵芝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掌叶覆盆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组织制定《杭白菊菊花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白花前胡生产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组织开展铁皮石斛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实施。由浙江红石梁集团天台山乌药有限公司实施的国家级“乌药种植与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3个项目通过验收。

2.3 加快技术集成应用,助推产业发展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建了第二届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包涵了农、科、教、推全产业链行业专家,充分发挥团队专家“智库”功能,分析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切实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水平和现代化生产能力,组织开展铁皮石斛、灵芝、天台乌药、黄精、艾草、栀子等精深加工和文旅结合产品的研发,帮助拓展产业市场。全面深化“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的推广应用模式,组织实施第二轮21个中药材产业技术项目,评审立项34个第三轮产业技术项目,组织实施第一轮5个省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评审立项第二轮3个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形成产业技术研发一批、熟化一批、推广应用一批的良性循环及滚动发展机制;建立团队专家示范基地技术结对服务机制,以“标准化和安全生产”为重点,组织开展全省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培训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生产主体人员1 000人次。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领域首席专家、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副会长何伯伟获评“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李明焱会长获“世界传统医学杰出贡献奖”和“世界传统医学企业家创新奖”。金华、乐清等地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举措,加速技术研发与创新,促进了药材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成效显著。

2.4 开展“浙产好药”品牌产品培育和宣传推荐

淳安县成功申报“淳木瓜”“淳萸肉”“淳覆盆子”“淳半夏”“淳前胡”等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杭白菊、遂昌三叶青、温栀子、淳安白花前胡、慈溪麦冬等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雁荡山铁皮石斛”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联合开展“浙产好药”品牌产品和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牌产品(无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无公害及全程可追溯)的推荐活动;支持举办中药材三产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江山葛根文化旅游节、中国建德首届西红花文化节暨产业推介会、第五届中国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节暨中国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浙产名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大会暨中医药养生文化节等;联合开展首届“浙江省十大药膳”评选,积极推动产业链产品开发;寿仙谷铁皮石斛、寿仙谷灵芝、桐君堂白及三款产品荣获2019年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三无一全”道地品牌称号;丽水市编撰《丽水好药材》画册,收集了31个有代表性的家种品种,介绍10个道地中药材基地和5个中药材养生园,结合中草药植物、花、产品、基地的图片,展现丽水道地中药材。

2.5 发挥行业联合优势,共同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1月19日,组织召开了“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暨龙泉市创建中药材特色小镇帮扶对接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林健东厅长到会指导。3月22日,首届全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联席工作会议在衢州召开。4月11日,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会在江山召开,会上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并举行全国首家道地药材科普基地“浙江道地药材科普基地”授牌仪式,召开了中药材产业基地共建共享发展论坛。6月12日,“中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发展研讨会暨第三期种子种苗培训会”在武义召开。8月2—3日,联合在云南曲靖市沾益区召开全国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扶贫现场会。8月5日,浙江省协会组织前往湖南怀化考察中药材产业,同日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被列入2019年度全省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12月,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获评5 A级社会组织。联合举办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12月14日,筹备成立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起草发布了“振兴浙江中医药行动倡议”,实施“名医好药”计划,共创浙产好药、服务健康浙江。

3 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制订发布《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促进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立中医药强省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中药材产业保护和发展计划”,完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实行中药材产业生态发展财政补偿机制,以《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为指导,支持中药材道地主产区发展,强化浙产道地中药材的原产地保护和产区环境保护,扩大中药材特色农业保险,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聚集区、重点县和乡镇,推进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新特优标准,争取把新老“浙八味”列为特色优势农产品集聚区建设,整合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扶持相关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扶持规范化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经营主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

3.2 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大力推广生态化种植技术

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发布一批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并建立野生资源抚育区和保护圃,支持早日建成华东药用植物园,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选育一批道地药材新品种,建设省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平台[1-2]。建设一批浙产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以中药材产业技术团队项目、协同创新示范推广项目为平台,大力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示范推广“林下中药材模式”、无烟草木灰生产技术、专用有机菌肥技术等;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单位的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产地精深加工水平,总结推广磐安中药材“共享车间”“共享仓库”生产模式,保证产品质量[3]。加大中药材新型主体和基础农技人员培训,积极培养一批中药材产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3 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以“道地、安全、有效”为重点,联合研制新老“浙八味”等浙产道地药材的全产业链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系列;以浙产道地药材性味归经为依据,采用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研究不同产地和生产模式的药材功效,研制中药材道地指数标准系列,拔高道地药材品质和功效的上线,构建“浙药好药”质量标准体系,为道地药材实行优质优价提供科学依据;实施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规范的激励政策,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中药饮片价格动态机制,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合力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4]。

3.4 推进食药物质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边际效应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树立“大食物、大农业、大资源、大营养、大中药、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食药物质”产业融入浙江省大健康领域,以铁皮石斛、灵芝、山茱萸等浙江优势品种为重点,制订《浙江省铁皮石斛、灵芝、山茱萸等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浙江省食药物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省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研制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浙江药膳》系列标准,积极发挥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的作用,建立健全以“食药物质”全产业链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技术体系;用三年时间,打造磐安、淳安、乐清、龙泉、江山等一批食药物质产业示范县,合力打造千亿产业规模的食药物质产业,扩大食药物质产业边际带动效应。探索出“农食医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浙江模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5]。

3.5 共创“浙产好药”品牌,推进康养产业发展

联合实施“名医好药”行动计划,加强“浙派中医”和“浙产好药”携手并进,探索建立“浙产好药”产需结合、质量可控、优质优价、品牌响亮的共建共享新模式;开展“浙产好药”等品牌产品评选活动,认定一批高品质的“浙产好药”“浙产名药”中药材产品。组织实施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建设,创响了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中药材品牌。创建一批“浙江道地药材科普基地”,开展健康科普系列纪录片《寻味百草》拍摄活动,大力推进浙产道地中药材科普文化宣传。合力推进中医药(中药材)健康特色强镇建设,支持“旅游养生、康养农业、健康服务”等全方位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丽水康养”“衢州康养”等大平台建设,努力发挥“浙产好药”在中医药产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铁皮石斛中药材
石斛兰
24种石斛在贵阳的适应性初探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铁皮侠的装备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铁皮园
杨景波 石斛花开香满城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