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2020-01-13于雷
于 雷
(东港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辽宁 东港 118300)
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近些年,随着胸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在肺癌的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7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1~80岁,平均(69.94±4.46)岁;病理类型:腺癌12例,鳞癌8例,腺鳞癌1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1~80岁,平均(69.85±4.52)岁;病理类型:腺癌10例,鳞癌9例,腺鳞癌19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胸肺癌根治术,于患者的第5肋处作一外侧切口,并进行肺叶切除与淋巴结清除。观察组患者予以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在腋中线第7、第8肋处行一切口,置入胸腔镜,将腋前线第3、4肋处腋下作为主操作孔,将肩胛下角线第7、第8肋处作为辅助操作口,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肺叶切除、系统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止血等操作。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统计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65±12.63)mL、(128.85±16.67)mL;胸腔引流量分别为(1024.74±21.26)mL、(1235.49±28.81)m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4.32±1.14)个、(14.29±1.18)个,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其中胸腔积液1例,肺不张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68%(9/38),其中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肺部血供丰富,极易发生血道转移,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造成误诊、漏诊。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主要来源于肺中央支气管至终端肺泡上皮细胞。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分裂比较慢,转移、扩散较晚,有研究显示[1],约有75%的非小细胞肺癌在诊断时已经进展为中晚期肺癌,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手段,有研究报道[2],手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0%。传统的开胸手术主要在胸外侧作切口,虽能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但由于该切口的肌肉多,创伤大,出血量多,术后患者极易出现上肢上举困难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胸腔镜辅助手术可同时完成肺叶切除及胸内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体会,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①肿瘤分期TNM分期为Ⅰ、Ⅱ期的非小细胞肺癌;②未发生邻近脏器侵袭者;③未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者[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达到开胸肺癌根治术相当的效果。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机体的创伤更小,更易于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胸腔镜手术无需开胸,可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胸腔镜手术具有放大成像系统,可提供更为广阔的手术视野,在手术过程中能对病灶及病灶周围组织进行多维度的观察,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