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2020-01-13刘旭
刘 旭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辽宁 丹东 118002)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是脑梗死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脑梗死后可导致机体脑实质受损、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功能衰弱等,进而诱发进行性认知及智能障碍。本研究中,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施以丁苯酞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到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7~70岁,平均(56.45±4.35)岁;脑梗死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45±0.42)年;合并疾病:高血压31例,糖尿病1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7~70岁,平均(56.41±4.33)岁;脑梗死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41±0.49)年;合并疾病:高血压30例,糖尿病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降血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丁苯酞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号为H20050299,由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次400 mg,每日3次,口服。胞磷胆碱胶囊(国药准字号为H20020220,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次0.2 mg,每日3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周。
1.3 观察指标: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MMSE量表内容包括语言能力、回忆能力、注意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定向能力等,判断标准:MMSE评分在27~30分判定为正常,<27分判定为认知功能障碍。ADL量表主要包括自理、运动、交流、家务活动等,判定标准:<20分判定为完全残疾,20~40分判定为重度障碍,41~60分判定为中度障碍,>60分判定为轻度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MMSE量表评分分别为(9.81±1.08)分、(9.88±1.06)分;ADL量表评分分别为(43.64±5.68)分、(43.69±5.74)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MMSE量表评分分别为(19.45±3.58)分、(14.56±3.29)分;ADL量表评分分别为(95.52±9.19)分、(83.38±8.82)分;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属于一种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有研究显示[1],脑组织微循环障碍是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发病机制。脑梗死后,脑组织灌流量降低,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使脑细胞能量代谢降低,致使脑部氧代谢平衡紊乱,由于缺氧脑组织所产生的神经毒性产物可进入机体的血管,从而引起脑细胞损伤,从而导致机体的认知能力及记忆能力受损,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研究显示[2],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血液微循环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恢复神经元活性的关键。丁苯酞可特异性代谢花生四烯酸,并能对谷氨酸的合成及释放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减少细胞内的钙离子,提高机体线粒体的代谢功能,从而保障机体的脑部具有正常的能量供给。此外,丁苯酞软还能有效提高血管内皮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改善脑损伤区域的血液。
胞磷胆碱钠属于核酸衍生物的一种,是机体合成卵磷脂的一种主要辅酶,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机体脑组织后可提高机体脑部的血流量,对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胞磷胆碱可结合脑细胞内的膜磷脂,结合后可促进膜磷脂的合成,并能加快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激活线粒体TP酶及膜Na+-K+-ATP酶的活性,减轻脑血管阻力,并能抑制脑神经细胞的调亡[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MMSE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施以丁苯酞与胞磷胆碱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