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疗法与应用❋

2020-01-13周路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五音音乐疗法素问

王 蓓,周路红,明 易

(山西中医学院析共情缺陷相关病症的中基础医学院,山西 晋中 030699)

音乐疗法是一种运用音乐艺术治疗疾病的方法,它萌芽于上古时期。《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1],可以说音乐疗法贯穿于整个中医传统医学史。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疗法已渐趋成熟,其标志为《黄帝内经》中关于五音疗疾的记载,之后魏晋时期的张仲景、唐·孙思邈、金元时期的张子和、朱震亨,明清时期的张介宾、徐大椿等都曾经运用音乐疗法并取得成效。但我国古代的音乐疗法不同于现代西方的音乐疗法,它是建立在东方音乐思维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治疗手段,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中医将五音配属五行,根据五音对人体五脏产生的不同频率调治人体的心身疾病,并且利用五行的生克原理对不同体质的人辨证配乐,对症施治,从而获得“一曲终了,病退人安”的治疗效果。

1 中国古代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

1.1 乐的产生与作用

关于音乐的产生,学界普遍认同我国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礼记·乐记》的论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2]”这段论述解释了音乐的缘起,同时强调乐的作用是“和”即协调。《礼记·乐记》多处强调音乐“和”的作用:“乐者敦和”“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2]485。又说:“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仪。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而不怒,柔而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2]483。以五音和合来调节人的情志,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这恰好与中医阴阳和合的理论相吻合。根据中医“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理论,不同调式的音乐会对脏腑产生同频共振,可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的正常协调。音乐作用于人,既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也是一种情志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脏腑的同频共振。从中医对疾病认识的角度出发,情志失调是导致人体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百病生于气,而通过调式不同的音乐调节人体的身心频率,达到疾病止于音的目的。音乐养生“恰是针对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属性, 用音乐的阴阳属性来补偏救弊,从而协调阴阳平衡”[3]。

1.2 五音与阴阳五行理论

声音具有阴阳的属性,人对声音的感觉分为音律、音量和音质3个方面。古人把与声波频率相关的感知称为“音律”[4]。古代思想家认为,阴阳二气的作用产生和形成了世界万物,即“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礼记·乐记》)[2]478,所以音律的产生当然也离不开阴阳二气的作用。音律强调阴阳二气的相错相和。中医理论中阴阳和五行相配为木配春、火配夏、土配长夏、金配秋、水配冬。五行之间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而我们不难看出,五行配五季是顺季节之气而生。同理,“五音”与五行相配,具体体现为角配木、徵配火、宫配土、商配金、羽配水,五行之阴阳也就是五音之阴阳了。因此只要根据不同人的脏腑情况分别对症施乐,便可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的正常协调。五音如中药之五味,五音对应人体的五脏,聆听适合不同个体的音乐可以愉悦身心,流通气血,通导经络。所以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己,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见《左传·昭公元年》)[5]”,精辟地论述了音乐与健康的关系。

有学者研究提出五音在使用中意境或箫杀,或躁动,或曲柔,或生发,或平和,这是由于五行表现的不同决定了五音的起伏顿错、意境各异,即中国音乐讲究的“五声相和,律吕相谐,阴阳相错,平和适听”[6]。

1.3 五音应五脏

《黄帝内经》中论述五音与五脏关系的篇章比较集中反映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章节。《黄帝内经》的五音疗疾理论体现了一种系统对应、协同整合观念,其在五音应五脏理论和五音与情志联系基础上,阐述了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同的音乐治疗思想[7]。《素问·金匮真言论篇》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明确了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为肝-角、心-徵、脾-宫、肺-商、肾-羽,五声和五音均有诱发相应经络传感的功能。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中具体介绍了五脏偏虚时声音的变化情况:肝虚—其声角商,心虚—其声徵羽,脾虚—其声宫角,肺虚—其声商徵, 肾虚—其声羽宫。《灵枢·五音五味》论述了五音所属的人,分别从性质和部位上说明五音和脏腑阴阳经脉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在调治时所应取的经脉。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古代的五音疗疾的理论基础与中医基础理论一脉相通,都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理论根基,并有其共同的文化源头、共同的文化基因,而阴阳观是中医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石。

2 中国古代音乐疗疾的应用

以《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为例,前人首先将人按五音应五行的方法分类,即以宫、商、角、徵、羽相比类,每一类又分五小类,按照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体态和生理特征总共有25种类型。这一章把五音的阴阳用太少的概念来表述,即五行之阳就是五音之太,五行之阴也就是五音之少。具体地说就是阳土为太宫,阴土为少宫;阳金为太商,阴金为少商;阳水为太羽,阴水为少羽;阳木为太角,阴木为少角;阳火为太徵,阴火为少徵。在运气学说中,太过不及平气都是利用太少五音表示的。

五音五行五脏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类型人体所具有的不同生理心理特征,再结合人体对季节的适应能力分别施以不同调式的乐曲,如土乐以宫调为基本调式,宫音入脾则土乐对脾胃系统的作用比较明显,能促进消化和滋补气血等,还有稳定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于同样的乐曲,经过不同的乐器、节奏、力度、和声的编配,好像一副中药既有君臣佐使也有正治反治。如让情绪兴奋或烦躁不安者聆听忧伤平和的乐曲,是为反治;也可使乐曲与情绪同步,用激昂欢快的乐曲来宣泄其抑郁不良的情绪,是为正治。

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乐、药、疗三字同源[8],说明远古时期人们已认识到音乐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还有治疗的功能。音乐如药物,有归经、升降沉浮[9]也有四气五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声亦如味”[10]之说法。医和从修身节欲的角度出发,把六气、四时、五节、五味、五色、五声联系起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疾病的产生是这种平衡被打破的结果。后世的许多医家和文人在这样一种理论指导下进行了音乐疗疾的诸多实践,使音乐疗法的运用渐趋成熟。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许多关于音乐养生和音乐怡情的诗句,诗人在《五弦琴》一诗中有“十指无定音, 颠倒宫商羽。坐客闻此声, 形神若无主”,说明那些坐客的心理、行为已经随着音乐而引起变化,是音乐心理、行为治疗的原理所在, 也是音乐治疗实施中所追求的移情效果[11]。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因官场事务繁忙,心情长期处于压抑,患有“幽忧之疾”(类似现代的抑郁症),于是采纳友人孙道滋的建议,以“宫声数引”的方法坚持弹奏古琴,终于治愈了“幽忧之疾”,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送杨置序》。文中对好友因久试不第、抑郁成疾深表同情,还送给杨置一张琴,劝其以音乐“平其心养其疾”,认为音乐“能和其心之所不平”[12],此例是文人用音乐疗愈的典型。

金元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中也记载了几例音乐舞蹈相配治疗情志疾病的案例。如“余又尝以巫跃妓抵,以治人之悲结者”“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13]。明代医家张介宾在其专著《类经附翼·律原》中明确指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素问·针解篇》云:“人声应音,人阴阳和气应律”,这就是说“人的生理节律也是一种节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作为一种自然的节律,可以对人体生理节律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联系的关键在于阴阳脏腑之气的升降节律”[14]。如果音乐节奏和人体的某些生理节奏和谐,生理共振就产生了。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中医音乐治疗是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阴阳和合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特殊疗法,尤其适合对身心疾病的调治,可以说是一种绿色疗法、无污染的环保疗法。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人们的身心疾病越来越多。利用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治疗身心疾病,是音乐疗法的一大优势,对中医学治未病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对全民健身和养生康复也是有益的补充。

猜你喜欢

五音音乐疗法素问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音乐疗法或有助于治疗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