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装配式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20-01-12杨希博

河南建材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住宅

杨希博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451100)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都希望能够将一些新颖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之中,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目前,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文章首先对该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以该设计理念为基础,对整个设计阶段进行规划,最后就其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1 装配式技术的相关概述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许多工程的施工中,不管是前期设计,还是后期施工,都会涉及到具体的施工项目。虽然装配式技术较为新颖,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更多的是选择传统施工技术,影响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为了在建筑工程中实现对装配式混凝土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考量,确保整个过程都满足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条件,与前期设计相符合。

在前期设计中,装配式建筑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了在预处理方面有所不同之外,在后续的施工与搅拌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使用装配式技术时,由于整体的技术需要放在施工之前,所以会导致装配式技术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整体施工变得更加复杂,影响了后期工程的施工。

要想将装配式技术应用于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做好策划工作,只有前期工作做到位,才能够保证后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使用这项技术时,需要把握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消费、资金投入、后期收益等进行考虑和分析。因为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1]。如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现在的住宅建筑品质要比以往的品质和标准化程度更高。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其复杂的结构形式进行关注,还需要考虑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多元化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今后的住宅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对该技术进行高度重视。

在应该该技术时,设计人员需要对“可复制单元”进行关注,装配式建筑规模效益较高,可以高效地生产与施工,缩短施工周期。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可复制单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功能的房间都可以实现模块化的设计,如阳台模块化是将“可复制单元”应用于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寻找合理的应用形式,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

2 装配式技术的要点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予以关注。以剪力墙为例,预制构件存在于剪力墙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外墙、楼梯、阳台。在工程设计中,阳台、外墙等预制构件的应用较为常见,这些预制构件通常要在工厂生产,而以下几种预制构件在制作完成后需要粘贴面砖,如凸窗及平窗等。在对预制构件进行固定时,应当将其视作为主体结构模板的主要结构。在主体模板的构建完成后,施工人员要对主体模板浇灌混凝土,在完成了这些工序后,只有女儿墙与阳台上结构需要粘贴面砖。

装配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住宅面积的大小及其他情况进行了解,因为只有做到了对住宅工程的全方位了解,才能确定预制构件的最小单元。以便采用合适的预制构件类型,这样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构件的制作方式及安装方式,以便施工人员清楚构件的安装位置。

3 装配式技术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3.1 应用于建筑立面系统中

在住宅建筑的外立面围护结构中,通用构件大多应用于剪力墙及填充墙。《建筑预制混凝土》中提出了使用构件的类型包括双向分体构件式、单向分体结构式等。前者是指在围护板中,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要涉及结构框架,在对围护板进行填充时,主要材料为玻璃窗。后者使用的构件为横向预制板,布置构件时,需要与玻璃墙交叉布置[2]。除了上述两种构件类型,还有整体单元式,这种构件类型通常要使用标准的开间方式及高度。如果是安装围护板,则需要搭配玻璃窗。在住宅设计中,如果采用整体单元式,应先确定单元的大小,再与住宅的开间方式结合起来。该方式有外围护墙的高度较高的弊端。若房屋的开间为7~8 m,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考虑吊装安装方式,减少接缝的数量,以促使相邻的围护墙可以连接成一个开间。此时,工程人员需要控制开间的宽度,开间的宽度应控制在4 m左右。若柱网间间隙较大,则可以将3个围护墙连成一个大开间。开间的宽度应控制在3.2~4 m范围,以保证开间的宽度能够与复制构件的尺寸相符合。通常住宅的立面区域分为标准层、底层、顶层。因为尺寸不同,所以标准层与顶层所选用的方式也有所差异[3]。

在住宅建筑中,使用的构件具有标准化、易安装等特点。如外围护板的大小相同,安装方便还能够节约资源。

3.2 应用于平面构件系统中

在平面构件系统中,常用构件可以复制为通用构件的有预制梁、预制楼板。在平面构件系统中,也会使用预制叠合板。与立面系统的住宅开间相比,平面构件系统的开间跨度要更大,而且室内的布置也比较随意。因此,在平面系统中,一般不会使用装配式楼板。根据住宅开间的特征,在对开间的跨度进行设置时,尽量小于6 m,在楼板的设计上,应当使用叠合楼板。若开间大于5 m,在进行构件的选择时,需要对结构体系及构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考虑。

在目前的住宅设计中,预制叠合梁的使用较为常见。在相关标准规范中,其连接节点的方式有着明确的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对预制梁的长度和其承受能力有着明确的规定[4]。设计人员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预应力技术的选择。由于构件的制作较为复杂。如果在现场进行浇筑,则会对后期的工程有所影响,一般先在工厂中制作,然后将其运往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需要对楼梯的尺寸进行设计。

3.3 应用于集成式系统中

集成式系统指的是将设备、配件等建筑所需要的东西组装在一起而形成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减少施工时间,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多运用在管道井以及房间等地方。与传统方式相比,集成式系统有着更大的优势,如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4 结语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装配式技术的研究,要把握设计的要点,以便科学应用。可以将装配式设计应用于立面系统、平面系统中,以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住宅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族库管理研究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Jaffa住宅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挂在“树”上的住宅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