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2020-01-12王伟祝巍
王 伟 祝 巍
1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330095) 2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30013)
1 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分析
BIM技术作为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技术之一,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1)信息获取的全面性。借助BIM技术所构建的建筑模型相比于图纸信息,能够更加全面地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信息呈现出来,如建筑中使用的材料、构件的参数、建筑物的几何尺寸等都能够得到清晰的呈现。同时,该模型还能将整个建筑项目从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全过程信息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数据体系,实现数据集中化管理[1]。
2)数据库的可视化。BIM技术存在两方面的可视化功能,一是三维立体实物图的可视化,二是过程的可视化。这两点是其与二维图纸的最大差别。三维实物图的构建能够将建筑的外观与内部各项设施生动地展现出来,对一些隐藏的供水体系等也可以进行立体展示。BIM技术的可视化过程,则是由参数设计后的构件,利用构件间的反馈与互动的可视性,借助仿真模拟将整个施工过程显示出来的过程,能够将施工中复杂的内在联系、重点的工艺和工序呈现出来,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应用
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的拆除过程中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及后期处置阶段。
2.1 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在三个应用阶段中是最为复杂的阶段,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对装配式构件的耐久性、拆除方案、各项管理与评估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保拆除过程的顺利进行。
2.1.1 要对装配式构件的耐久性进行评估
这一环节需要构建装配式构件耐久性评估模型,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将构件信息(比如尺寸、位置等)采集整理出来,将采集的信息录入BIM模型,展开科学分析。通过评估模型将各个构件的耐久性分析以报告形式呈现,通过评估报告对构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结合其能否二次利用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为拆除装配式建筑奠定基础。
2.1.2 制订拆除方案
借助BIM技术能够帮助方案拟订人员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建筑中不同构件的信息,从而分析方案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如借助BIM模型,方案拟订人员能够结合工程特点直观了解隐蔽工程及其结构设计,并通过模拟拆除过程推演复杂结构的拆除情况,从而制订更加科学的拆除方案。
2.1.3 控制成本
BIM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计算功能,因而可以严格依据拆除方案计算工程量,评估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将拆除后的残值计算出来,便于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浪费现象。
2.1.4 安全管理与环境评估
通常来说,拆除装配式建筑的难度要大于施工的难度,而且拆除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作业危险较大。对此,合理应用BIM技术能够进行模拟,有助于提前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隐患,从而更高效地制订应急预案,避免拆除中出现安全事故。在拆除中还可能会影响周围环境,可以利用BIM技术的仿真功能,快速建立外部环境模型,模拟拆除过程,及时分析粉尘情况,进而促进相关人员结合分析结果改善拆除方案,制订合理的粉尘防范措施,降低拆除作业对环境的影响[2]。
2.2 中期实施阶段
建立BIM云管理系统,能够更方便各类信息的共享,加强拆除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在拆除中,工作人员可将设计好的施工计划导入施工场地规划软件中,通过匹配BIM云管理系统将时间信息添加到空间信息基础中,以4D模型的形式直观呈现整个施工进度。借助RFID阅读器,现场拆除人员可以读取构件详细信息,并将信息传回4D模型,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拆除动态,科学提升动态化管理拆除过程的水平。
2.3 后期处置阶段
在以往的拆除作业现场,现场建筑垃圾的回收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率极低。随着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应用,建筑垃圾的后期回收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利用装配式建筑的三维模型,可通过BIM技术将不同的建筑垃圾分类,计算相关构件数量,判断具体的建筑垃圾排放量,科学地安排清运车辆。对排放量的精准估算,有利于提前规划场地及垃圾分类堆放,优化处置流程。通过与RFID的融合,BIM技术还能有效追踪与监督废弃毒害构件,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3 结语
BIM技术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而还需要进一步探究BIM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价值与作用,需要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进而科学地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拆除的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处置阶段,全面提升建筑拆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