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2020-01-12杜美容刘秀敏郭洁丽代凤超邢秀玲
杜美容,刘秀敏,于 恬,郭洁丽,代凤超,邢秀玲
(1.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唐山063000;2.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063000)
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约有50%的女性患有痛经,10%的痛经患者症状较为严重。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继发性痛经指因其他妇科疾病引起的痛经,其发病原因明确,治疗方向清晰,即首要目标为治疗妇科原发病灶。原发性痛经一般发生于女性初潮后2年内,不伴其他妇科疾病的发生,也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下腹疼痛、坠胀,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面白、肢冷、冷汗淋漓、疲乏无力、乳房胀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昏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随着社会生活压力、饮食结构的改变,原发性痛经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妇科原发性痛经相关文献,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因、主要治疗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 发病机制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正常月经受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由体内多种物质共同参与完成。经期子宫内膜释放大量前列腺素,作用于子宫及其他部位平滑肌,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内血管挛缩,可导致患者子宫平滑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起腹痛、恶心、呕吐、晕厥等反应。相关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与血管加压素、内源性宫缩及β-内啡肽等水平升高相关;同时,生活压力过大、喜食冷饮、睡眠不足、月经失调等因素也是导致原发性痛经发生的重要因素[2-4]。中医将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其发病率、疼痛程度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其中气虚、血瘀、气郁、湿热体质患者更易导致原发性痛经。《景岳全书》言:“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傅青主女科》曰:“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而作痛。”《医宗金鉴》曰:“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中医妇科学》将原发性痛经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蕴结、阳虚内寒、气血虚弱及肝肾亏损6种证型,认为气血失调引起的血瘀是导致原发性痛经的关键,临床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5-6]。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首选激素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如复方炔诺酮、复方甲地孕酮、黄体酮、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等,此类药物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子宫平滑肌收缩,缓解疼痛等。王雪黎[7]采用口服避孕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发现其可明显缓解疼痛。刘莉等[8]以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7.1%,疗效显著。但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正常育龄女性的生育功能,非甾体抗炎药可诱发患者消化道溃疡出血,引发哮喘等。相关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也可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但可产生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如增快心率、升高或降低血压等。棉酚、M受体阻断剂、维生素K、维生素E、抗胆碱类药物也可用于痛经的治疗[9-10]。痛经的发生可能与脊柱、腰部、盆腔神经功能也有密切关系。脊柱功能下降或结构异常导致肌肉、神经、韧带、血运等对交感神经造成刺激和压迫,从而引起痛经。采用相应的矫正方法对脊椎与骨盆病变部位正位矫正,可解除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11]。
2.2 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子宫、冲任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位。不通则痛,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郁阻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导致子宫失养。近代著名医家邵兰荪认为治疗经带病的关键是调整气血,从血辨治,且分虚实两端[12]。王艳君认为痛经以虚证多见,主张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取中脘、天枢补益脾胃,辅以三阴交、足三里、地机调气行血,活血化瘀,并选用关元、气海调补任脉[13]。陈旦平秉承“天人合一”的学术思想,根据不同月经间期的生理特点,提倡“通调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14]。
(1)中药内服疗法 温经汤作为调经之祖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的治疗,具有散寒温经、养血祛瘀的作用。研究表明,温经汤联合西药治疗月经不调,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通[15]。利用现代红外线热扫描技术发现,温经汤可调节血管功能,修复受损血管,改善子宫区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缺氧状态等,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6]。此外,少腹逐瘀汤、理气化瘀汤等方剂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7-19]。谢艳霞[19]以口服蒙药苏格木勒-7、阿木日-6、如达-6、乌力吉-18、日嘎纳-17、格西古纳-6、壮西-11等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良好,总有效率为98.68%。
(2)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辨证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方法及腧穴,通过对刺激经络腧穴使气血冲调,经络畅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方面,针灸疗法优于药物疗法[20]。秦爱玲等[21]采用单纯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其原因可能与刺激人体神经系统有关。宁英[22]选取次髎、三阴交、关元等穴位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5.6%,止痛迅速,疗效可靠。刘兴平[23]采用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针刺次髎穴补益肾气,调理冲任气血,激发阳气,暖胞宫,加之艾灸温热之力可透过针体直达肌肤深部,温经通络,促进气血通畅,对寒湿凝滞型痛经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灸法 “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艾灸可通调经脉、畅行气血、解除病痛,以灸法治疗痛经历史悠久,效果肯定。研究表明,灸法通过温热、药性与光谱辐射对机体共同作用,刺激人体穴位,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进而调节机体功能。宋云娥等[24]通过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艾灸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前后的变化,发现艾灸可调节脑部多个疼痛相关区域,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陈泰屹等[25]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穴行艾灸治疗,疗效良好。赵振强等[26]利用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张晓等[27]采用隔盐灸神阙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良好。
(4)热敏灸法 谢丁一等[28]在中医传统艾灸疗法的基础上,创建热敏灸疗法,并提出“腧穴敏化”“灸之要,气至而有效”“辨敏施灸”等灸疗新概念,发现热敏灸通过点燃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可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可提高艾灸疗效。陈梅等[29]通过Meta分析表明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更有优势。肖晓玲[30]将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地机、三阴交穴充分热敏化后施灸,总有效率为93.3%。马红梅等[31]采用热敏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7.1%。
(5)火疗法 火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原理是利用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药物与皮肤变热,皮肤通透性增加,药物有效成分渗透加快。《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言:“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现代火疗利用高精度仪器设备对火疗时点火和灭火温度进行精密控制,避免烫伤事件发生,使中医火疗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32]。李娟平等[33]采用腕踝针联合循经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通过火疗产热有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渗透,可达到祛瘀活血、暖宫驱寒的功效。
(6)耳穴疗法 耳穴压贴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起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等特点[34]。胡顺琴[35]采用耳穴埋豆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2.9%,并表明耳穴埋豆能显著提高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血清内皮素的含量。李映明等[36]采用耳穴压贴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有效率为86.0%。李小林等[37]采用耳穴贴压治疗痛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0.2%。
(7)推拿疗法 推拿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思维为导向,体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原则,通过推拿手法对机体进行调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夏秀爱[38]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俯卧位时对其腰骶部膀胱经内侧线进行掌推、揉压、叩击等,患者仰卧位时对其腹部京门穴、气海穴、关元穴等进行推拿,总有效率为94.0%。常东亮[39]以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认为气血瘀滞、内伤七情、寒客冲任为该病致病因素,根据穴位、手法具体实施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8)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是以经络学、针灸学为理论基础,将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置于人体穴位内,埋线对穴位产生持久、柔和的刺激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现代医学表明,穴位埋线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子宫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炎性小体的活化有关[40]。欧阳白莎等[41]采用温经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选取双侧气海、关元、三阴交、次髎等穴位,于经前7d埋入羊肠线,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有效率为97.9%。董少梅等[42]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次髎、三阴交、十七椎穴进行埋线,治疗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为98.2%。
(9)拔罐疗法 拔罐亦称角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其利用罐内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可作用于体表的经络腧穴,起到协调阴阳、疏经通络的作用[43]。刘彩岚[44]在9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海穴、中极穴进行拔罐治疗,总有效率为91.0%。朱蕴妹等[45]对26例原发性患者行“药物罐”拔罐疗法,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3 联合疗法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较复杂,西医多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疗效良好,但存在不良反应多、远期疗效差等问题。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或联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李俊等[46]采用安宫黄体酮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5.0%。艾娜[47]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发现其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魏苇芃等[48]采用温经汤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地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总有效率为96.7%。符少文[49]采用舒肝化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良好。宋家欣等[50]采用艾灸联合加味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对患者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地机、中极、次髎等穴行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等治疗,结果发现其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宁方力等[51]采用艾叶为主内服配合外用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5.0%。郑惠平等[52]以针刺气海、关元、子宫、三阴交等穴,配合子宫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7.1%。黄屏等[53]热敏灸联合中药热敷、口服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7.8%。杨春旭[54]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组采用针刺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地机穴,并加用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5.0%,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王华等[55]采用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适宜技术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患者中脘、地机、三阴交、关元、太冲、足三里等穴,以藿香、紫苏、红花等制成药饼置于太冲、足三里、关元穴,以艾绒隔药温和灸至皮肤潮红为宜,总有效率为98.3%。冉文菊等[56]以针刺门金穴配合腰骶部、脐周火疗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完全缓解,且3个月未复发。王桂芳等[57]采用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6.7%。王晓燕等[58]采用温针灸法加神阙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温针可通过经络传感和神经传递的作用,对子宫平滑肌痉挛及前列腺素分泌起到调节作用,总有效率为95.1%。唐娓[59]以耳穴压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为83.3%。田明[60]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良好。杨弋等[61]采用逍遥散加减配合拔罐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内服药物。
2.4 其他疗法 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针对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理论,现代医学已将现代仪器设备及敷料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防治。王燕等[62]采用远红外痛经理疗贴治疗痛经,远红外痛经理疗贴可发射6~14μm的远红外线,将其分别贴于神阙穴及关元穴,可与人体自身发射的远红外线相叠加,使患者深层皮下组织升温,加速血液循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李涵等[63]采用低能量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原发性痛经,发现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经期前列腺素F2α浓度,提高前列腺素E2浓度,减轻疼痛症状,总有效率为80.0%。
3 小结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治疗时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证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刺法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有显著疗效;灸法可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多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而针药结合法在治疗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方面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艾灸,可增强疗效,加快治疗进程,表明针灸与中药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循证医学表明,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疗法较单纯西医疗法有更大优势,但各种中医疗法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协同关系、协同作用等仍需进一步研究[64]。目前,对于痛经急性期发作还缺少更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痛经疗程一般大于3个月,周期较长,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65]。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良好,治疗方法较多,但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探索更高效、低不良反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对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很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