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干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验案1则

2020-01-12赵银龙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0期
关键词:神庭太溪延髓

赵银龙,吕 晗

(1.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361009;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

患者,女,61岁,2019年3月19日初诊。主诉:吞咽困难21d。患者于2019年2月27日突然出现吞咽困难,语言謇涩,于当地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桥脑左侧部陈旧腔隙性脑梗死,延髓左侧部分梗死;脑萎缩,大脑巨大血管周围(VR)间隙增宽;桥脑左侧脑梗死,无明显半暗带。西医诊断:脑梗死(左侧桥脑、延髓);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可能;高血压病(Ⅲ级,很高危)。经住院治疗症状未见好转,遂延余诊治。刻下症:不能吞咽,无法进食,鼻饲维持,言语不清,口吐白色泡沫痰,唇色紫暗,寐安,便可。查体示:神志清楚,语言不利,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发射灵敏,眼球活动无受限,未见眼震,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咽反射消失,双侧软腭运动弱,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感觉对称,四肢腱反射(2+),双侧病理征未引出,饮水试验阳性,舌淡苔白,舌下静脉迂曲青紫,脉弦滑。西医诊断:脑干梗死;真性延髓麻痹。中医诊断:中风噎膈;证属气虚血瘀,痰浊阻窍。治法:益气活血,祛痰化浊,通关利窍。取穴:舌三针(舌Ⅰ针:廉泉穴口1寸;舌Ⅱ针:上廉泉穴向左旁开0.8寸;舌Ⅲ针:上廉泉穴向右旁开0.8寸)、百会、神庭、合谷、列缺、三阴交、太溪、太冲。百会、三阴交、太溪穴针刺宜行补法,其他腧穴宜行泻法。舌三针、百会、神庭穴接G6805电针仪,频率每分钟300次。每2日治疗1次。2019年3月21日复诊:患者吞咽功能评定检查结果显示,吞咽功能明显好转,取出鼻饲管后,可饮水,进食流质食物,不呛咳,口吐少许泡沫痰。2019年3月23日复诊:患者可进食面线、稀饭,言语流畅,未见吐痰。2019年3月26日诊治:患者配合汤水可进食米饭,吞咽基本正常。治疗7次,饮食如常人。2个月后随访,吞咽障碍未再复发。

按语: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干部位的梗死可导致延髓疑核以下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出现真性延髓麻痹。真性延髓麻痹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吐泡沫痰。本案患者年老体虚,进食困难,为后天不足,气血亏虚;唇色紫暗,舌下静脉迂曲青紫,为瘀血阻络;患者素有高血压病,语言不利,口吐痰涎,脉弦滑,为血虚引动肝风,内生痰浊,闭阻关窍所致。总之,患者因体虚,气血不足,瘀血阻络,肝风内动,痰浊阻滞,闭阻关窍而致噎膈。针刺舌三针以通关利窍,清咽利喉,治其标。百会、神庭皆属督脉,督脉起于胞中,上达颠顶,可通督健脑,益气宁神,开窍启闭;手阳明经原穴合谷配手太阴经络穴列缺,可益气宣肺化痰,通窍利咽开喉;足三阴之经皆经咽喉,联舌本,三阴交、太溪、太冲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行气活血、祛痰利咽之功。诸穴共奏益气活血、祛痰化浊、通关利窍之功。

舌三针由靳瑞教授所创,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的治疗[1-3]。舌三针、百会、神庭加用电针可增强腧穴功效,针刺舌三针可刺激舌咽和舌下神经,增强舌、咽喉肌群收缩能力,改善吞咽功能[2];针刺百会、神庭可兴奋大脑皮层,恢复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调节作用,促进吞咽功能恢复[4]。现代医学大多采用鼻饲导管留置技术治疗真性延髓麻痹致吞咽障碍,以保证患者营养摄入,但治标不治本。本案采用针刺疗法,首选舌三针,配伍百会、神庭、合谷、列缺、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结合电针治疗真性延髓麻痹致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疗效较好,但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猜你喜欢

神庭太溪延髓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温暖手脚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太溪穴 填精壮阳太溪妙 通络安眠堪称奇
太溪穴: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
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