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针阿是穴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胃脘痛验案

2020-01-12郑闪闪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公孙压痛胃痛

郑闪闪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急性胃脘痛是以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病证,急性者多猝然而起,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缓解;慢性者则反复发作,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解痉镇痛药物,效果欠佳,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笔者运用指针阿是穴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胃脘痛验案1例,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1 案例资料

患者,女,23岁,2019年6月28日就诊。主诉:突发胃脘部疼痛2 h。2 h前因体育活动后饮用凉水,突发胃脘部疼痛,难以忍受,呕吐清水,口不渴,自服奥美拉唑后无缓解。自述近几年每次进食冷饮后即会出现胃脘部疼痛。刻诊:面色黄,痛苦面容,由人扶入诊室。舌淡苔厚,脉弦。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证属寒邪犯胃。治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疗方法:首先嘱患者取俯卧位,在第7胸椎棘突下即至阳穴附近寻找压痛点,医者以右手拇指指腹置于压痛点上,进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用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嘱咐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部,提高疗效。点按5 min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遂取胃俞穴给予针刺,穴区皮肤经常规消毒后,采用0.35 mm×25 mm毫针直刺13~20 mm,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隔10 min行针一次。然后嘱患者取仰卧位,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穴,穴区皮肤经常规消毒后,上述诸穴均行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一次。针刺后,患者诉胃脘疼痛基本消失。1个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

2 体会

急性胃脘痛是指肚脐以上、剑突以下部位的上腹部疼痛,多见于胃痉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的急性发作。《素问·举痛论》载:“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常因受寒、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胃气阻滞,气血不畅,不通则痛[2]。《灵枢·杂病》曰:“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第7胸椎与胃脘部位置前后对应,胃脘部疼痛在该处有压痛反应,通过按压该处能起到缓解胃痉挛的作用,故取该压痛点。以指代针按压阿是穴,是张美荣教授临床治疗胃脘痛的常用方法[3]。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胃俞是胃之背俞穴,输募相合,可温中州,理气机,止胃痛。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能宽胸利膈,通调三焦气机;内关通阴维脉而系胃,胃合足三里,合治内腑,是治疗胃腑病证之要穴,针刺此穴能消散阴寒,通降胃气。《八脉交会八穴歌》云:“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内关、公孙二穴为父母相配,公孙络于足阳明胃经而属足太阴脾经,且与冲脉相连,具有健脾和胃、止痛之功。诸穴合用,共奏温中焦、散寒邪、理气机、止胃痛之功。

猜你喜欢

公孙压痛胃痛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公义与私交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公孙仪嗜鱼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丞相的爱好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