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延伸和拓展探讨
2020-01-11陈彬强
摘要:图书馆总分馆制源于西方,经过近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我国图书馆界近年来也开始进行总分馆制建设,并不断探索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延伸和拓展。实践表明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跨界整合图书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90
图书馆总分馆,一般是指由同一建设主体、同一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作为总馆或中心馆,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图书馆作为分馆隶属于总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1]。在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下,总馆严格按照服务人口的数量设立分馆和流通服务点,分馆作为总馆的一个派出机构,从事专门的各项读者服务工作,而分馆的人财物则由总馆实行统一管理,总分馆之间形成严格的组织体系,具有高度统一、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的特点[2]。它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大力整合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和服务,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极大提高了文献利用率,保障社会公众在任何区域,都可以通过分馆服务方便地获取所需文献资源,有效满足基层尤其是乡镇等偏远地区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时,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的是网络化布局管理,有利于形成资源配置合理、文献资源共享、责任分工明确的运营模式,从而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1 国内外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回顾
图书馆总分馆制源于西方,经过近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方式,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所普遍采用的办馆模式,我国图书馆界近年来也开始引入总分馆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总分馆体系,对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化、标准化和均等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总分馆制
英国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运行模式,大多以地方政府的行政辖区作为独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单元,城市、自治市和郡实行分区管理。地方政府设置公共图书馆局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机构,根据辖区人口规模,规划建设固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形成统一管理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即总分馆系统。该系统的总部(总馆)负责辖区内所有图书馆的财务和人事管理、图书馆资料采购、分编及其他业务指导,各分馆依托总馆开展各项读者服务。如莱特郡公共图书馆系统由郡政府负责建设管理,系统总部设在郡政厅,下设53个固定图书馆和7个流动图书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行政和使用统一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统一开展读者服务,形成一个紧密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3]。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是以地方辖区为单位设立的,州、郡、市、镇等行政区各自设置公共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根据需要设置分馆,也有不设置分馆,主要是依据服务区域半径和人口多少而定,其中设置分馆的最少为1-2所,多的可达到数十所乃至上百所。采用总分馆制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总馆和分馆都同属一个法人单位,其人、财、物的投入以及参考咨询、图书借阅、读者活动、数字资源利用等各项服务,都在总馆的统一领导和调配下进行,使得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管理、经费调配、技术和文献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4]。
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分别构建了城市图书馆最理想的集群管理模式,可以称得上是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发展较为成功的典型,备受我国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它们的总分馆模式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并没有象征管理中心的一个总馆,而是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ational Library Board, NLB)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LCSD)相关部门各自行使总馆职能,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按规模和区域各有分工,形成不同的馆藏和服务特色,但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隶属关系,统一由NLB(LCSD)管理,并按照图书馆规模、服务定位、民众需求分配文献资源,馆舍选址、设备配置、使用经费也由NLB(LCSD)统筹安排,图书馆网络体系共有图标、服务理念与规范,从而充分发挥了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最大效用[5]。也有学者将这种在行政区划上的多层次性中融入了总分馆体系特点的模式归结为图书馆总分馆的多层次服务模式[6],这种模式在管理方式上与通常意义上的总分馆制相似,但因为彻底实现全国(地区)图书馆馆际间人、财、物及文献资源的统一调配、统筹管理,形成一个紧密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因此更加高效,也更具优势。
尽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逐渐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层级架构模式,但其核心仍是总分馆制,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实施总分馆制区域内,所有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总馆与分馆只有一个建设主体和管理单元,分馆大多由总馆直接领导,采取统一的人员管理、业务管理和经费管理,各类资源完全实现共建共享,具有高效、互联、均等、便捷、共享等优点,这种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当前我国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参考借鉴。
1.2 我国大陆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长期以来,在行政“分级管理”和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下,我国大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各图书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本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并对其负责,与其他系统各级图书馆横向联系反而较少,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相互之间只有松散的业务协作关系,难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2000年前后,国内图书馆界开始试点总分馆制,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哈尔滨、东莞、佛山、嘉兴、苏州、厦门等地在总分馆实践上积累起很多经验[7],在理论上也有诸多创新发展,对于推动图书馆总分馆制在我国迅速兴起并得到全面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金武刚、李国新总结当前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认为目前国内已经基本形成三种建设模式:一是“多元投入、协同管理”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其特征是以行业合作推进各馆之间图书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但不改变各馆原有的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这种模式以上海、北京图书馆的总分馆制为代表;二是“多级投入、集中管理”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即总馆负责统筹安排全区各馆的文献资源采购、分编、加工以及读者活动等各项业务,分馆则专事读者服务,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但各馆原有的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仍维持不变,嘉兴、苏州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即采取此种模式;三是“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的统一型总分馆模式,总、分馆同属于一个建设主体,分馆是总馆的一个派出机构,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调配,人、财、物由总馆统筹管理分配,整个区域内实现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了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这种模式与国际通行做法比较一致,是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较典型的有深圳福田区和佛山禅城区的图书馆总分馆制[8]。李勇根据总分馆的建设与管理主体,将中国大陆地区的总分馆制也分为三种:一是政府主导型,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统一组织,经费分担,分步实施,政府承担起总分馆制建设的责任,以深圳福田区和佛山禅城区、东莞模式为代表;二是行业推动政府介入型,采取多元投入,集中管理,整体规划的方式,由政府介入和引导,市图书馆和政府及其他行业签订合作建设分馆协议,是总分馆制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以嘉兴、苏州模式为代表;三是行业自发型,由主馆牵头,组建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典型的如上海、北京、杭州模式[9]。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创新,是在不改变各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市级或县(区)级馆等规模较大、技术较强的大馆为总馆,各利益相关方的图书馆为分馆,组成类似于总分馆制的合作机制,以达到区域内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这种总分馆制由于受制于行政“分级管理”和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束缚,在实际运行效果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真正实现人财物高度统一管理的图书馆总分馆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我国当前行政体制没有做出重大调整的情况下,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多样化创新探索,加快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延伸和拓展,尽可能消除城乡文化鸿沟,走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道路的文化均衡发展之路。
2 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延伸和拓展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图书馆+”也在多地涌现,如“图书馆+物流”“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咖啡馆”等项目,通过图书馆与新概念、新技术、新服务形态的融合,有效延伸了图书馆服务,丰富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内涵[10]。
图书馆总分馆制以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以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编目、配送、通借通还,数字资源统一提供,服务标准统一规范,人才队伍统一培训,实现联合建设、联合开发、联合服务、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共享资源的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建设图书馆总分馆制,出发点是整合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加强县级馆的服务能力,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问题,重点是推动图书馆总分馆之间实现“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倾斜,增加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总量。
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通过将独立、分散运行的图书馆信息“孤岛”和个体设施进行优化融合、共建共享,形成图书馆群的互联互通,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有效增加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极大提升了服务效能,促进了城乡均衡发展[11]。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整合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县域内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和一体化服务”。2016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等的图书馆(室)在自愿原则下成为县级图书馆的分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依法依规有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可见,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就必须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主动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大力促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延伸和拓展,从而提高县域图书馆服务效能,保障城乡群众普遍均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延伸和拓展,需要整合分散在不同系统的各类图书资源,通过总分馆制建设,努力实现全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具体而言,主要是整合以下三大类资源:一是妇、工、青、科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图书馆(图书室)。《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14 条申明,用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三类,清晰界定了16 种公共文化设施,打破了公共文化设施的行政隶属界限,把科技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明确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范畴。因此,具备条件的各类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图书馆(图书室)在自愿原则下,应尽快加入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向公众提供免费的服务;二是机关、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图书室)。《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32条申明“国家鼓勵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机关、学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体设施属国有资产,其图书馆(图书室)的图书资源采购经费来源于政府公共财政,其拥有的图书资源属国有资产,对外开放让周边群众共享,是由其国有资产本质属性决定的。这些公办机构的图书馆(图书室)要主动探索向社区民众开放,通过总分馆制建设,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更要发挥辐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其他社会力量兴办的图书馆(图书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读者需求的差异化,单纯依靠政府、按单一模式建设图书馆,不仅财政资金捉襟见肘,且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我国当前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实践和活动越来越多,他们通过独立办馆(公益型和经营型)、募捐助馆(捐助书刊、捐助钱物和捐建馆舍)、合作办馆(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和民办民助)和志愿兴馆(一般志愿服务和专业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图书馆事业,极大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2]。因此,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延伸和拓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通过政府购买、协议合作、专业改造、社会众筹等方式,激发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从“政府包办”公共文化服务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共建共享图书馆。
3 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延伸和拓展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断得到延伸与拓展,以泉州市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泉委办发〔2016〕19号)、《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泉委办发〔2018〕32号)、《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泉州市实施方案》等,促进了泉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末,泉州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68.9万平方米,每千人均81.6平方米,超福建省平均水平。全市共建有图书馆11个(国家一级馆7个),另有46座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60余家泉州“百姓书房”,藏书总量合计约479万册、电子图书601.70万册。基本实现市、县(区)有单独建制的图书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含图书室),行政村、社区有文体活动室(含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泉州市还率先在省内成立了“泉州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区域内各学校、机关、企业、个人均可凭账号或IP认证登陆平台,免费共享数字资源。此外,按照福建省文化厅《关于确定2018年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县(区)的通知》(闽文社[2017]55号)和泉州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要求,晋江市已于2018年先行开展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以安海镇分馆、晋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即少儿分馆)、青阳街道分馆以及内坑镇分馆等四家分馆为试点,探索总分馆制的“晋江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尽管泉州市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也在逐步落实,但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现阶段,尽管有部分县市已开始试点向社会公众开放学校和企业的图书馆,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力度仍较薄弱,全市还有不少工、青、妇、科、教、企等单位的图书资源仍然分属于不同行政部门管理,尚未完全统筹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各自为政现象。这就需要全市各级地方政府、文化部门树立全社会“一盘棋”的公共文化服务观念,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加快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探索,打破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系统或个人所拥有的图书资源的原有界限,盘活现有存量资源,加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一体化、均等化方向深入发展。
4 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延伸和拓展的策略
4.1 跨界整合公共资源,拓展图书馆总分馆制的资源总量
跨界合作推进公共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有效延伸和拓展。通过打破党政之间、政府部门内部之间、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部门界限,以协调机制为依托,实行多部门联合行动、整合资源、相互增效,鼓励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共享阅读资源,加快实现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13]。在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上,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对于新建的青、妇、工、科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图书资源整合及其分馆建设,由于其公共文化属性和服务人口高度集中的特性,易于发挥统一型总分馆制的优势,可采取“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的模式,将建设职责上移,由上一级政府统筹安排,突破分级财政体制和人事隶属关系限制,授权给总馆具体实施分馆建设,分馆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调配,垂直管理,服务质量由总馆统一把关,总分馆之间实行图书的统一采购、通借通还,文献资源完全实现共建共享。而对于未能改变财政分级投入和行政隶属关系的乡镇(街道)分馆、中小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其总分馆制模式可采用“多级投入、集中管理”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分館所在地的基层政府或所属部门提供馆舍、装修、设备、物业费用,每年向总馆支付人员和购书经费,并在分馆建设时,一次性支付初始馆藏资源购置费;总馆为其配置书刊、安装系统、开通资源,分馆原有馆藏也全部纳入总馆资源统一管理。总馆虽未能对分馆行使人事权和经费统筹权,但分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和分馆的业务管理权则上移委托给总馆统一管理,总馆负责对各分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同时由总馆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安排专人不定期巡查,分馆工作人员根据总馆的任务安排,负责开展各项读者服务活动。这样,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建设成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总分馆体系,使分馆建设得到强有力保障,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取得最佳成本效益。在晋江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中,青阳街道分馆、安海镇分馆和内坑镇分馆即以这种“托管型”分馆建设模式加入晋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对于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图书馆,由于其独立性较强且有自身特定任务,则适合采用“多元投入、协同管理”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分馆以联盟馆形式加入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各成员馆虽然独立采购、分散管理、各自经营,但能够实现统一编目、检索与联合参考咨询,采用的是一卡通、大流通服务,一馆办证,多馆借还,通过成员馆之间定期整理运还图书来实现通借通还,从而构建起完善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与联合参考咨询网络。此外,针对像德化县这种“小县城、大城关”的山区县特点,由于大量产业和人口聚集在城关,下辖乡镇则严重空心化,不少乡镇离县城比较远,常住人口少,文化下乡难度大、成本高,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流动文化服务,利用人流比较集中的乡镇圩日,通过流动服务车,提供图书借阅、多媒体阅览及各项文体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加强农家书屋图书的按时流转,各乡镇的图书每两月或三月轮换一次,这样,在图书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可使用的图书量则可以成倍增长,有效盘活图书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吸引民间资源加入总分馆制建设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推動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引导公共文化服务朝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延伸和拓展,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以政府为主导,整合民间资源,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图书等方式,参与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的最大效益。2018年,泉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在“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方针的指导下,通过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利用废弃用地和闲置房屋等建设公共文化项目,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予以政策倾斜等措施,吸引了不少民间资本投入文化设施领域,加快了图书馆共建共享。全市目前共有100 多处利用闲置资源改造成公共文化设施,其中有不少改造为书屋,如永春县将石鼓镇桃联、桃源两个退出运营的水电站厂房改造成“书吧”,共添置了近3 000 册休闲类图书,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体验。2019 年,泉州市创建办和泉州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联合制定了泉州市“泉溢书香,同心筑梦”——同心图书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拟共建共享100个村级图书室,并纳入市图书馆管理体系,由各地图书馆负责定期配送更新,将公共文化资源向老少边穷及农村留守儿童典型村集中,助推全市阅读点全覆盖目标实现。石狮市的朗旭图书城、金星图书城等民营书城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建,将其拥有的超过35 万册图书纳入图书馆资源,向公众免费开放。此外,晋江市还积极发挥海外华侨力量,共筹集3 000 余万元海外资金用于捐助晋江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如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图书馆设计藏书50 万册,就是由著名旅菲晋江乡贤陈德雄先生认捐,有力促进了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
今后,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文商融合、文企融合,探索“协议合作式”“政府购买式”“专业改造式”“社会众筹式”等多种基本建设模式[14],引入企业、地产商、园区等各类社会机构合办分馆,注重差异化、个性化,实现精准服务,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大投入,共建共享图书馆。可参考借鉴广州市的社会力量合作办馆模式,由政府统筹布局,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场地空间和人员管理,图书馆总馆则投入借阅设备、图书资源等,以“一带多”形式建立了一个个遍布社区和企业、形态多样的图书馆分馆,有效放大了图书和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价值和服务效能。截至2017年12月底,双方合作共建图书馆分馆达19所,吸引读者超过60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达38.55万册次,成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15]。
4.3 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延伸拓展
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是推动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延伸拓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多元志愿服务参与机制,吸纳大学生、机关干部、家庭妇女、民营企业家、图书馆馆员、中学教师等社会力量,成立全民阅读志愿者服务队伍与志愿服务驿站,定期开展阅读相关主题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造“十五分钟文化圈”,让公众获得更好的就近文化体验。2018 年,泉州市出台《泉州市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推动了泉州市文化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目前,泉州市共有文化志愿服务队伍66 支,总人数1 576 人,2018 年已累计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 158 次。其中,晋江市图书馆“书之香”志愿服务项目队在2018 年福建省学雷锋志愿“四个最美”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在全市公共图书馆界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更进一步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发展,应尽快成立以泉州市图书馆为龙头,以全市各个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的泉州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根据读者需求和公共图书馆专业特点,培育专家、普通大众、青少年志愿者三类队伍,不断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构建机制。通过制定《图书馆星级、优秀文化志愿者评定及奖励办法》《文化志愿服务计时平台管理办法》《文化志愿服务社会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化志愿服务微信公众订阅号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及《志愿服务规范流程》《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二是强化管理。组建由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骨干组成的工作联席会,帮助解决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利用文化志愿者网站、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账号等信息平台有效组织、管理、使用、宣传志愿者。三是打造品牌。加强项目管理和品牌打造,创建系列“书香”项目品牌,如服务于学龄儿童讲绘本的“童趣阅读”、中小学生经典导读的“书山有路”、进行全民法律宣传的“法韵书香”等,通过项目品牌建设,有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搭建平台。成立文化志愿者自治委员会,建立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志愿者招募、培训、上岗、宣传及表彰、激励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实现志愿者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有效激发志愿者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五是加强保障。各级政府和图书馆要根据业务实际,对文化志愿者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培训、考核,并从管理、激励、资金等各方面构建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系统保障,力促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5 结语
建设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用,节约成本投入,扩大服务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和普遍均等,对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是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管理、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规划我国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要求,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发展,促进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延伸和拓展,实现图书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6-8.
[2]肖焕忠.总分馆制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3):41-43.
[3]陈嵘.“苏州之路”诠释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化道路 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探索和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14.
[4]王嘉陵.美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考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66-70,86.
[5]严贝妮,解贺嘉.香港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6(5):81-89.
[6]王世伟.全球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层级架构不同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32(12):4-13.
[7]邱冠華.苏州城区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5-18.
[8]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33(5):4-15.
[9]李勇,钟刚毅,程孝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地区图书馆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6-78.
[10]邱冠华.新世纪以来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回顾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4):18-31.
[11]金武刚.论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十大要点——兼及《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解析[J].图书馆建设,2017(5):4-11.
[12]马艳霞.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27-30,47.
[13]金武刚.论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3):42-57.
[14]彭秋平,唐琼.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模式、问题与经验[J].图书馆论坛,2019,39(5):79-87.
[15]贺林平.共建图书馆 共享纸墨香[N].人民日报,2018-06-14(023).
作者简介:陈彬强(1979-),男,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和地方文献整理。
(收稿日期:2020-07-19 责任编辑:孙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