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德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11刘日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1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主题班会立德树人

刘日妍

【摘要】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青少年儿童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提高学生文化自信;通过组织学科活动,丰富学生学识内涵。培养爱国爱民、优良品德、丰富学识、过硬本领的学生,引导学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与担当,为祖国的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课堂;主题班会;学科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少先队员少从要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因此,学校党支部、各中队辅导员、科任教师均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带领少先队,培育“四有”少先队员,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学识、过硬的本领,引导学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与担当。教师要爱岗敬业,对待学生,要严中有度,严中有法,严中有爱。

一、利用思政课堂,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国情怀,应当从学校教育抓起,学校应当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课。如何让思政课开出“育人”之花呢?这就要通过思政教育课来感化人、激励人、引导人;以此来变化人、塑造人、发展人。育人目标要明确,可结合校本文化,达到育人的要求。教师要结合校情、校训,培养一“心”、一“眼”、一“全”的学生,即有爱国心、新闻眼,具有安全意识;引导学生“三观”要正确。

1.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接班人

让学生从小接解到中国的历史,以先烈的典型事迹感染学生,有助于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新中国发展到现在的艰辛与不易,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通过忆苦思甜,让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努力学习。开展主题为《争做新时代少年英雄》思政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历史,穿越70年的兩场阅兵仪式,目睹中国的进步,坚定信念,坚决相信今天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典型事迹,让学生缅怀先烈,致敬先烈,致敬英雄!进入新的世纪,“爱国”更应该成为新时代最强音,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学问,学会创新,强身健体,争做时代好少年。

2.培养具有时政观念的现代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内容,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西方文化价值观正在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产生巨大的冲击。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学生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海量的信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学生每天都在接受海量的信息。我们要培养对国家认同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有责任担当的,有正确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的学生;培养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前组织三分钟新闻播报、一天一新闻等活动,让学生关注每日新闻,具有时政观念,如,正确认识香港暴动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香港青少年学生的主流是爱国爱港的,要加强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培养共同的爱国情谊和家国情怀。通过新闻,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把握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人生的理想,共筑美好的未来。

3.培养有责任担当的继承人

责任担当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可结合社会素材,进行德育教育。抗疫期间,我校通过《同上一堂战“疫”课,战疫之中话成长》的思政课,让学生明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渡难关。让学生明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不分昼夜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全国各地由上至下,由人民警察到环卫工人,由出租车司机到快递小哥等,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让学生清楚知道:打赢疫情阻击战,不仅要依靠信心和态度,更需要依靠科学和技术。崇尚科学,从小做起。从小热爱祖国,扛起责任,学会承担,不负韶华!

4.培养具有安全意识的有心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们处于和平年代,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开展主题为《心系国防,有你有我》的思政课堂,让学生了解军事武器的发展与作用,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认清历史,增强爱国情操;认识世界,努力学好科学知识。让学生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网上购物、交友、教育已成为常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做到文明、安全、健康上网。积极开展《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远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陷阱。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因为好奇而去点击不良网站和陌生邮件;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远离黑客工具;尽量不连接公共场合的未知WIFI账号等;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二、开展主题班会,提高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为了引导学生聚集传统,增强文化自信,班主任可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中队、班会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教育。

1.结合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将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传统节日为德育活动的教育内容,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完美结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清明节,让学生缅怀先烈,表护国之心;端午节,让学生追悼屈原,表爱国之心;重阳节,让学生尊老敬老,表孝敬之心。端午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船、中秋制灯笼猜灯谜吃月饼、冬至除夕包饺子吃饺子庆团圆、春节写对联贴对联剪窗花等,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感受浓厚的民族风情,体验传统节日的美好,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2.组织主题活动,传播正能量

弘扬文明新风尚,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规范。

(1)新生开笔礼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开展“开笔礼”活动。“开笔礼”是我国古代读书人人生四大礼之一,是一种启蒙学习仪式,目的让学生坚持“博学知礼,明德约行”。通过跨入学门、互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启蒙描红、击鼓鸣志、传诵经典等活动环节,让学生懂得,从此迈开学习的第一步,争当虚心善学、尊师重道的好学子。庄重的开笔礼,让家长、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有助于孩子树立爱国情怀,增强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感。

(2)我是“小雷锋”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利用班队课,动员学生进行“小小雷锋在身边”主题 活动,鼓励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当有人需要帮助时,热情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希望教师能成为培养“献爱心”的前行者、引领者,献出爱心,世界变得更美好。

(3)喜迎国庆节

迎接祖国华诞,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情感,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活动,如:“向祖国深情表白”“红歌润童心,激情颂祖国”校园歌唱比赛”“祖国走过的70年”“长征中的红色故事”等,将爱国元素与主题教育有机整合,激发师生爱国爱家情怀;将习爷爷的教导牢记心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同学之中树立榜样,起模范带头作用,争做时代好先锋。

(4)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利用班队课,重温祖辈艰苦岁月,观看农民种植过程,让学生清楚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作而来的,都是那些遭受食物不足的人们所渴望的,从中唤发学生杜绝浪费粮食的意识,杜绝浪费,珍惜粮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采取光盘行动,避免剩餐,减少浪费。弘扬文明礼仪,树立文明校园新风,培养学生“重礼仪、讲文明、爱祖国、勤节俭”的意识,倡导正能量,传播正能量,让学生向优发展。

三、组织学科活动,丰富学识内涵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生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发展,对复合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学校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通过丰富的学科竞赛活动,丰富学生学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科学防疫

疫情期间,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线上教育共享资源,了解新冠肺炎,不信谣,不传谣,做好科学防疫工作。向在一线救援奋斗的医护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学习,学习他们爱国爱民的精神,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品质。通过绘战疫英雄、创抗疫诗歌、书抗疫一封信、诉抗疫心愿等活动,聚沙成塔,为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加油,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人民群众消除恐惧,给不幸感染的病患精神鼓舞。

2.科技创新

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航海模型、建筑模型教育竞赛,3D打印竞赛,科技创客电视大赛,编程机器人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学识,拓宽学生视野,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祖国的发展输送科技创新人才。

3.经典传诵

为传承经典,弘扬文化,组织学生进行读经典,诵经典活动,举行“春之韵”“夏之声”经典咏流传活动,让学生唱响经典,传诵经典;组织学生参加市、区举办的诗配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积极大量优秀的古诗文,做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青少年,争当一位传播中国经典文化的使者。

4.书法比赛

为推动和提高学生硬笔书法创作水平,重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从小练就一手好字,语文学科开展“收中华之笔锋,传中华之精髓”书法比赛,让学生感受書法之魂,激学书法之趣,全面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文化修养、学识修养、艺术修养、品德修养,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通过各种学科活动的融合,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阅读力等,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青少年儿童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日益重要,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探索科学的德育育人模式,利用思政课堂、开展主题班会、融合学科活动等途径,培养有民族气节、国际视野、学富五车的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敏兰.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如何实现立德树人[J].文科天地,2020(9):73-75.

[2]王浠麟.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效果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6):120-121.

[3]赵芳.日常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20):167-168.

[4]郑丽芬.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0,9(23):54-55.

[5]石昕.关于小学德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2):109-110.

[6]郑丽芬.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0,9(23):54-55.

[7]魏丽娟.小学德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8(10):29.

[8]杜琳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9):103-105.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主题班会立德树人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