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情·立意素养·立德树人
——以“网格型计算问题”专题复习为例

2020-01-11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格点直角三角形线段

孙 凯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以正方形网格为背景的试题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中考新题型,其具有立意新颖、综合性强、思维含量高的特点.这类试题从考查形式层面来看,主要是画图操作和计算求解两种形式;从考查知识层面来看,主要涉及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圆等知识;从考查技能层面来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计算、作图、推理等能力;从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层面来看,表现为数形结合、模型思想、迁移化归等方面;从考查数学核心素养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上.因此,这类试题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建模、化归等能力的要求较高,在中考复习中应引起重视.笔者曾在区教研室组织的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活动中开设了一节“网格型计算问题”的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课,教学效果良好.现整理成文,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网格型计算问题.

内容解析:所谓网格,是指由若干个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或菱形)组成的网格图.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中有很多以网格为背景的数学问题.例如,利用网格的特殊性,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在网格中画出将已知图形平移、翻折、旋转、位似后的对应图形,等等.网格的特殊性表现为直观性、操作性、内隐性,这种特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识图、操作、分析、归纳、想象、探究等能力,因此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以网格为背景的中考试题,多以计算的形式呈现,如求线段的长度或求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1)认识网格的特殊性,正确进行画图操作,在操作中体验网格的特殊性;(2)应用网格的特点,会合理建构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能力.

目标解析:在有关网格型中考试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不能巧妙地利用网格进行分析、操作、化归,面对待解决的问题,常常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学生对网格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无法将题目中提供的网格信息与待解决的问题建立有效关联,无法突破认知障碍,导致学习困惑.网格型计算问题作为中考二轮复习的一个专题,其关键词有两个,分别是“网格”和“计算”.显然,解决网格型计算问题的首要任务是认识网格.只有充分认识并理解网格的特殊性,才能解决好计算问题,而计算问题的关键是求线段长度,能求出网格中线段的长度,图形的相关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因此,本节课通过认识网格、操作体验、应用网格、网格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引思解惑、提升能力、立德树人的复习目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对网格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对网格中数量、位置关系有初步认识,能借助网格解决较为简单的画图操作类任务,但对于复杂情境下的图形问题,应对能力不足,利用网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欠缺.其中部分学生具备整体上的建构意识,会尝试性地建构直角三角形解决相关问题.但是在如何建构合适的直角三角形时,常常遇到困惑,难以有效突破认知障碍.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认识网格

问题1:如图1,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从几何图形的视角,说一说从网格上能获取哪些直观的信息?

图1

追问:还能获取哪些间接的信息?

【设计意图】网格问题为几何直观提供了有效载体.呈现正方形网格,以问题引导学生从直观上认识正方形网格上的外显信息,如点(格点)、线(平行线、垂线)、面(正方形、矩形)等,并以单个正方形的特殊性作为起点,引领学生感悟正方形网格特殊性的本质属性.再通过追问,诱发学生对网格中内隐信息的思考,如格点线段(对角线、相交线、平行线)、格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以帮助学生从外显与内隐两个层面进一步认识正方形网格的特殊性,解决“什么是网格”的首要问题,为后续计算的探索做好充分的准备.

2.操作体验

问题2:如图2,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1)任意连接两个格点,可以得到一些线段,并说出它的长度;

(2)在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三条边长都是无理数;

(3)在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其四条边长都是无理数.

图2

【设计意图】网格背景下的作图,给了学生多角度探究的空间.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动手操作,体验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线段(内隐型)的求解方法,感受直角三角形在网格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在正方形网格中画出满足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意在让学生回顾在网格中建构垂直与平行的基本方法,实现在操作体验中认识网格、理解网格、掌握方法的目的.

3.应用网格

问题3:如图3,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单位长度为1,点A,B在格点上,在网格图找出格点C.

图3

(1)使△ABC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2)使△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完成找格点的学习任务,培养分类讨论思想,使学生学会有序地分析与思考,有条理地表达与展示.在自主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网格中的平行线、矩形对角线的使用价值,学会运用辅助线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4:如图4,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均为格点.(教师先让学生试着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并解决,然后再出示以下问题.)

图4

(1)试画出△ABC外接圆的圆心,并写出外接圆的半径r的值为______.

(2)求sin∠ACB和tan∠CAB的值.

(3)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1B1C,试画出△A1B1C.

(4)若用扇形CAA1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长为______.

【设计意图】预设学生提出的计算问题为求△ABC的周长、面积,求sin∠ACB,画△ABC的平移、旋转后的图形等.通过采用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深化对网格型计算问题的认识.网格型计算问题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多,既没办法也没必要逐个呈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解决具有典型性、关联性的关键问题即可.例如,此题第(2)小题,要求sin∠ACB的值,需要找直角三角形,此题中的直角三角形比较直观,相对简单.接着求tan∠CAB时,没有直接可以用的直角三角形,此时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建构直角三角形(格点直角三角形),同时,思考为什么这样建构,还可以怎样建构,并思考非格点直角三角形的建构方法,学会求网格中锐角三角函数(线段)的通解、通法.

问题5:如图5,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在格点上,AB,CD相交于点O.

求:(1)tan∠AOD的值为______;

(2)∠BAC+∠EFG的值为______.

图5

【设计意图】问题4中,三角形两个锐角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而此题中∠AOD的顶点不是格点,求tan∠AOD的值的难度更大.此时,学生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AOD的顶点转移至格点上;二是围绕∠AOD建构直角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转移?为什么这样转移?还可以怎样转移?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转移方案及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最终归纳为线段平行和垂直的本质问题.此题第(2)小题是关于两个角的拼合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面”的平移方法.

4.网格拓展

问题6:如图6,由形状、大小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菱形的一个角(∠O)为60°,点A,B,C都在格点上,则tan∠ABC的值为____.

图6

【设计意图】网格型计算问题多以正方形网格为背景,此处把学习任务拓展至菱形网格,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掌握解决网格型计算问题的一般策略.

5.小结思考

问题7:想一想,解决网格型计算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试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为背景(如图7),创编一道计算问题.

图7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流程,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性总结,聚焦计算网格问题的关键点,即求直角三角形中的线段长,解决了关键点,其他计算问题都可以顺利完成.最后让学生经历正方形网格背景计算问题的创编过程,真正把“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6.检测反馈

略.

五、教学反思

1.立足学情,引思解惑助重构

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做到“眼里有学生”,也就是常说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网格型计算问题作为专题复习的主题,缘起于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数学中考试卷第18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感到困惑,束手无策,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题目(2017年江苏·无锡卷第18题)如图8,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在格点上,AB,CD相交于点O,则tan∠BOD的值为____.

分析发现,学生主要困惑于如何转移∠BOD,以及转移后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两个关键问题上.另外,两条比较长的格点线段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正确解答此题.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笔者以网格型计算问题为专题,从低起点的认识网格活动开始,引导学生逐步经历操作体验、应用网格等活动环节,呈现螺旋上升式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挖掘网格型计算问题的内在属性,帮助学生重构知识结构,把握网格型计算问题的数学本质.

图8

2.立意素养,立德树人促成长

网格型计算问题的专题复习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师不可能讲的面面俱到.专题复习课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回顾与堆砌,也不是大量练习的组合再现,这会使专题复习课缺乏人文性和教育性,索然无味.网格型计算问题的教学设计应立意于数学核心素养,努力使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想象、操作、归纳、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例如,在问题5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主动操作、积极展示等活动过程,探索“角”转移的不同方法及路径,一题多解,方法灵活多样,最终实现方法归一,即都要通过建构直角三角形解决边、角计算的问题,整个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又如,在整节课的计算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明晰运算对象,探究运算思路,依据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求得运算结果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过程.

总之,网格型计算问题的专题复习课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而开设的.在学生经历认识网格、操作体验、理解网格,并学会运用网格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复习目标.

猜你喜欢

格点直角三角形线段
带有超二次位势无限格点上的基态行波解
一种电离层TEC格点预测模型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格点计算器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格点和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