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1-11任立春
任立春
(朝阳市建平县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骨外科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病情发病突然患者存在有较强的疼痛感,病情发生以后会使患者存在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这种病情对于患者影响较大。在患者治疗期间因为疼痛感较强,会对于患者的恢复效果产生影响[1]。因此针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配合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护理的时候应该为患者选择采用高效科学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的质量,进一步的减少患者的不良感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以便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保证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实现对患者的高效护理。本研究主要分析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所取得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90例。本研究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72.8±8.4)岁;观察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为(71.8±8.2)岁。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并作出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于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因篇幅有限,不做详细赘述。观察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循证护理方案制定:必须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各项身体情况作出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护理方案的制定,在循证护理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对于护理的时间、具体的护理操作、预期护理效果和护理风险等相关情况予以重视[2]。②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在完成循证护理方案制定之后,需要落实循证护理方案。术前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对于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情况进行了解,对于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药物的准备和环境的准备。而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很多患者没有经过手术,手术之前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和焦虑感,这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指标存在异常,进而无法顺利开展手术。所以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护理人员使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鼓励患者稳定情绪,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手术过程中需做好必然的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师进行相关的手术操作,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如果存在异常需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手术结束以后要做好并发症的干预工作,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得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经常会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干预时,应该做好药物护理,防止患者的感染情况发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患者患肢肿胀情况的出现,针对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为患者选择采用冷疗的方式进行降温,有效的抑制患者自身的组氨物质的释放,以便于有效的抑制患者为血管的通透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肿情况的发生,还能够起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③总结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结束以后,应该对于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总结,了解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进一步提高骨科的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3 观察指标: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当中的数据需要调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采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26.0,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选择采用卡方值(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更好,两组进行差异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论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在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