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

2020-01-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股骨头骨髓股骨

吕 坤 王 宇

(1 陆军第七十九集团军医院放射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诊断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好发于30~6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1]。初见于股骨负重区域,当在外力作用下,可使骨小梁结构遭到破坏,股骨组织的修复过程因此会被影响,外在原因尚未消除,股骨骨折区域又未被完全修复,在反复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中,最终造成股骨头变形、塌陷。多数股骨头坏死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可错失最佳的治疗机会,会造成髋关节功能障碍、畸形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对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别采取CT、MRI诊断,以探究二者的早期诊断价值,为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85髋。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4~77岁,平均(56.74±2.06)岁。病程平均(5.20±0.36)个月。单侧39例,双侧23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者有56例;髋关节外旋、外展活动轻度受限者38例;16例跛行。既往史:糖尿病9例,固醇类激素使用27例,骨质疏松4例,长期酗酒7例,髋部外伤6例,不明确诱因者3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①CT检查的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美国GE公司产品),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是从髋臼上端到股骨头下端,将扫描参数设置为:电流220~300 mAs,电压120 kV,层间距5 mm,层厚4 mm,矩阵320×320。②MRI检查的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协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进行冠状面、横断面FSET2WI、SET1WI,部分进行冠状面STIR图像检查,层距设置为1 mm,层厚设置为5 mm。

1.3 分期标准[2]:本研究的分期标准根据Seteinberg、Hunger ford、Froberyg判定,并将股骨头坏死分为4期。①I期:检查可见患者股骨头形态正常,CT所示骨小梁结构变形亦或是稀疏,也可出现斑片状骨疏松,MRI在T1WI像会看到线条状亦或是局部斑点状存在异常信号;②II期:检查可见患者关节面正常、股骨头形态正常,CT所示骨小梁增粗或者是星芒状变形,MRI在T1WI像会在股骨头前上方边缘区域看到条状或者弧状等、低、高混杂信号;③III期:CT检查可看到股骨头局部塌陷,MRI检查可在T1WI像看到片状低信号,在骨皮质塌陷区域有不规则或是大片状低信号区;④IV期:CT所示股骨头出现明显的变形,且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软骨遭到了严重破坏,MRI检查在T1WI像可看到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关节畸形、肥大等。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比较CT和MRI的确诊情况:经CT检查确诊的59例、78个股骨头坏死,经MRI检查全部确诊,即62例、85个股骨头坏死。MRI在I期、II期、III期确诊率分别为12例(14.12%)、32例(37.65%)、41例(48.24%);CT在MRI检查在I期、II期、III期确诊率分别为0例(0.00%)、34例(40.00%)、44例(51.76%)。由此可见对于I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跟CT相比,较后者更高,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目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两类,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前者是因股骨头内血管闭塞或中断造成的病变,且多为单侧;而非创伤性因素诸多,包括酗酒、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骨质疏松、长期受到放射线照射等,且多为双侧髋关节发病;也存在少数患者病因不明。在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后,机体内正常的脂质代谢可受到影响,出现紊乱,以至于脂肪细胞异常增生,骨细胞凋亡[3]。而长期酗酒可致患者骨内脂肪含量增多,对骨髓腔所造成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促使骨髓造血组织不断的变少。此外骨内脂肪细胞的增加,可能会引起脂肪栓,致使血管床狭窄,局部血液循环不通畅,造成供血不足。

MRI检查对于I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跟CT相比,较后者更高,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等优点,在正常情况下,CT可见股骨头呈“星芒状”,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股骨头成像主要特征为股骨内皮质有所增厚,高度硬化,发生囊变等。CT检查在明确股骨皮质下微骨折,对于明确股骨头局部解剖关系和钙化囊变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有效反映股骨头坏死后的塌陷程度。MRI可以对患者股骨内部脂肪细胞信号强度进行有效反映,也可以有效分析股骨缺血形成片状、线片。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MRI成像主要为双线征,在T1WI成像低信号区可见到一条T2WI线状高信号,这看反映正常股骨和缺血股骨的分界线[4]。除此之外,医师还可以通过MRI信号强度的差异,来进行判断股骨头坏死、修复与吸收的情况,可以将其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高效敏感参数。MRI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更为敏感,在于骨结构或是骨密度尚未出现异常时,或是在细胞坏死性阶段时,在这各时段采用CT检查很难发现异常,约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 d时,此阶段是血管再生时期,采用MRI检查可看到位于活性骨和坏死区间隙中的反应带,MRI会呈现出异常现象,即关节面下骨髓腔内可有线性信号,而采用CT检查多在骨吸收、再骨化出现反应带之后才会出现信号,多需要1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个时期患者的病变多已进入到II期[5]。跟CT相比,MRI的优势在于可探查到前者所不能探查到的骨髓病变,能够有效的反映骨髓充血、水肿、坏死等早期病变过程[6]。

综上所述,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价值,不过在早期诊断中MRI较CT更为准确。

猜你喜欢

股骨头骨髓股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裸露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